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1)
2023(4949)
2022(4196)
2021(4243)
2020(3499)
2019(8159)
2018(7700)
2017(13709)
2016(7789)
2015(8775)
2014(8896)
2013(8649)
2012(8517)
2011(7736)
2010(7847)
2009(7414)
2008(7875)
2007(6877)
2006(5941)
2005(5707)
作者
(24033)
(20284)
(19950)
(19351)
(13045)
(9938)
(9165)
(7791)
(7559)
(7442)
(7003)
(6874)
(6581)
(6566)
(6490)
(6187)
(6106)
(5899)
(5830)
(5737)
(5053)
(4984)
(4940)
(4657)
(4578)
(4565)
(4521)
(4481)
(4193)
(4090)
学科
(31653)
经济(31615)
管理(21447)
(19987)
(16639)
企业(16639)
方法(14794)
数学(12786)
数学方法(12524)
(9436)
中国(9380)
(8833)
(7096)
(6915)
(6183)
金融(6183)
(6132)
银行(6119)
(5860)
(5701)
财务(5685)
财务管理(5663)
(5663)
贸易(5659)
理论(5630)
(5529)
企业财务(5476)
业经(5358)
(4749)
地方(4701)
机构
大学(114664)
学院(111418)
研究(43757)
(43724)
经济(42716)
管理(37906)
中国(33620)
理学(32249)
理学院(31755)
管理学(30869)
管理学院(30646)
科学(28036)
(25433)
(23332)
(21984)
(21894)
研究所(21137)
中心(20045)
业大(17597)
农业(17380)
财经(17064)
(16880)
北京(16195)
(15921)
师范(15713)
(15656)
(15592)
(13759)
经济学(13650)
(12924)
基金
项目(72913)
科学(56900)
基金(54028)
研究(49139)
(48990)
国家(48593)
科学基金(40503)
社会(31077)
社会科(29338)
社会科学(29330)
基金项目(27704)
自然(27659)
自然科(27100)
自然科学(27092)
(26943)
自然科学基金(26604)
(23896)
资助(23309)
教育(23307)
编号(18232)
重点(17135)
(16424)
成果(16006)
(14600)
(14599)
科研(14416)
(14266)
计划(14265)
教育部(13784)
大学(13545)
期刊
(49216)
经济(49216)
研究(35847)
中国(26128)
学报(23978)
科学(20258)
(19714)
(18170)
大学(17796)
学学(16705)
管理(15279)
教育(14529)
农业(13248)
(12187)
金融(12187)
财经(9272)
技术(9083)
经济研究(8561)
(8071)
(7410)
(6937)
(6595)
业大(6383)
统计(6298)
国际(6160)
问题(6105)
业经(5967)
图书(5837)
(5460)
理论(5436)
共检索到180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元春  
宏观经济的共识只是宏观分析的一个基础,而共识中的变数是理解宏观经济的核心,是把握机会的关键。与2009年一样,2010年宏观经济预测分析中必须超越一般的共识,寻求各种可能的变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德志  
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揭示了1994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升高的主要成因是经济结构优化和税收征管能力增强两大因素,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转型时期,宏观税负水平持续升高和税收弹性大于1是正常的。当前我国税收弹性的合理区间应是围绕1.19上下波动,当我国完成经济转轨并进入经济成熟稳定期后,我国的税收弹性合理区间应在1.11~0.89之间,弹性值将逐渐逼近1。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朝举  张忠任  
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国税收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中国的税收收入在经过一个高速增长期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的放缓趋势,尽管有进一步推行减税措施的需要,但与GDP总额同中国相近的日本相比较,税负并不算过重。为解决财权与事权相匹配问题,应考虑把量能课税原则和受益课税原则作为划分我国国税与地税的标准;此外,共享税比重过高与直接税比重过低是中国现有税制存在的两大基本问题,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德志  王耀波  
一、征收率、宏观税负、弹性系数关系理论分析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弹性系数是税收收入增长率与 GDP 增长率的比值,反映税收增量与国民经济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与 GDP 的比值,反映税收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征收率是税收收入与税收收入能力的比值,反映实际税收收入与潜在的可征收的税收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决定税收,分析征收率、宏观税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秋莲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著,本文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弹性系数评价体系,对我国2009-2016年电子商务弹性系数进行测算,然后基于道格拉斯函数探究电子商务弹性系数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弹性系数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具体而言,电子商务弹性系数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能够带动宏观经济增长0.019个百分点,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对宏观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相比劳动和资本要素而言较弱,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方玉霞  
基于2006—2016年中国与124个进口来源国(地区)数据,证实了中国国内产品种类与进口产品种类的替代性,考察了阿明顿(Armington)宏观替代弹性、国内生产率对进口产品种类利得的影响,测算了中国工业品贸易利得的偏误。结果发现:在中国国内产品种类与进口产品种类具有替代性的条件下,中国国内生产率会放大贸易成本对进口产品种类的影响;Armington宏观替代弹性越高,贸易成本对进口产品种类的影响越大;中国工业平均贸易利得被高估12%,国内生产率导致的平均贸易利得被高估9%;从行业结构看,有12个行业的进口利得被低估或高估,其中"煤炭"贸易利得被高估3~5倍。因此,应科学判断进口产品种类利得,不断提高国内生产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秋菊  
宏观税负可以反映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静态关系,税收弹性则可以反映二者的动态关系,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将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我国1978-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量数据为例,探讨我国经济增长、宏观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关系,并从税收弹性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宏观税负的特点及原因。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柴建  郭菊娥  汪寿阳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导致M2快速增长,但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时滞及弹性效果分析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建立了VARX模型来测算M2的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M2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滞后第2季度达到最大,但对通货膨胀的冲击效应相对较小时滞更长,在第5~6个季度才能达到最大。另外,为了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对M2的弹性系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建立了时变Bayesian弹性分析模型测算M2对宏观经济影响效应的变动状况;结果表明:GDP、CPI对M2的弹性系数具有时变性,而M2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自1998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建  
本文分析认为,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金融市场中积累了庞大的"有毒资产",目前这种推迟矛盾爆发的做法虽然给美国经济争取到两年的缓冲期,但新的危机仍可能会出现,使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因此,对未来的国际经济环境绝不能过于乐观,2010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线,不应采取紧缩方针,而仍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庆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预期伴随着温和的通胀压力,201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强劲、更平衡的增长,GDP增长将达10%,而CPI增长则为2.5%。文章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超级周期"包括了"2007年的过热"、"2008年的输入型软着陆"以及"2009年政策引导型脱钩"三个阶段;危机过后,通过对中国经济的反思可以发现,对于中国的"投资过热"、"消费不足"等问题的普遍担心显然被夸大了,总体而言,中国的增长模式仍然比较健康,但是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面临着"如何抓住‘过度储蓄’的机会窗口,为国民经济创造高质量的财富"的主要挑战,应对挑战,中国必须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和其他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春  闫衍  朱戎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经济运行的逻辑,另一方面将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异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等新因素,这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复杂但却平稳"的态势。本文利用模型对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新斌  曾令华  
文章厘清了不同层次流动性的含义,运用Thorsten Polleit&Dieter Gerdesmeier提出的货币过剩法对我国1978~2010年的宏观流动性状况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我国M1、M2两个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基本趋于同向波动;M2层次上的宏观流动性波动幅度大于M1,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扩大之势;宏观流动性波动具有基本平衡(1978~1994年)、相对短缺(1995~1998年)、相对过剩(1999~2005年)、急剧短缺及逐步回复(2006~2010年)四个明显的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