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4)
2023(8060)
2022(6859)
2021(6291)
2020(5075)
2019(11856)
2018(10938)
2017(19270)
2016(10763)
2015(11761)
2014(11189)
2013(11196)
2012(10506)
2011(9530)
2010(9169)
2009(8314)
2008(7906)
2007(6493)
2006(5685)
2005(4922)
作者
(33476)
(28268)
(27859)
(26432)
(17836)
(13786)
(12525)
(11084)
(10786)
(9733)
(9630)
(9628)
(9083)
(8841)
(8672)
(8643)
(8546)
(8181)
(8124)
(7956)
(7202)
(6748)
(6686)
(6472)
(6441)
(6202)
(6098)
(6054)
(5749)
(5669)
学科
(44030)
经济(43994)
(26459)
管理(26024)
(18439)
企业(18439)
方法(18214)
数学(16682)
数学方法(16564)
(15571)
地方(13815)
中国(12067)
农业(11058)
(10519)
(10143)
业经(9976)
(9418)
贸易(9414)
(9117)
环境(7887)
(6777)
技术(6667)
地方经济(6455)
(6100)
金融(6099)
(5606)
(5565)
银行(5522)
产业(5477)
(5377)
机构
大学(147205)
学院(147165)
(60244)
经济(59164)
研究(56459)
管理(54764)
理学(48398)
理学院(47715)
管理学(46848)
管理学院(46588)
中国(40695)
科学(38580)
(38254)
农业(30444)
(30101)
业大(30041)
(29695)
研究所(27777)
中心(26539)
(24187)
(22976)
(21156)
(20544)
农业大学(20386)
(20355)
师范(20215)
(20090)
财经(19448)
科学院(18068)
经济学(18058)
基金
项目(111662)
科学(87818)
基金(81925)
(75173)
国家(74537)
研究(73626)
科学基金(62741)
社会(48557)
(46912)
社会科(45982)
社会科学(45967)
基金项目(44893)
自然(43155)
自然科(42154)
自然科学(42137)
自然科学基金(41399)
(38662)
教育(32843)
资助(31242)
编号(27138)
重点(26125)
(24944)
计划(23660)
(23618)
(23596)
创新(22223)
科研(22203)
科技(21363)
(20522)
国家社会(20379)
期刊
(62867)
经济(62867)
研究(40162)
(33876)
学报(33595)
中国(31343)
科学(28483)
大学(23902)
农业(23093)
学学(22865)
管理(17017)
(17003)
(12923)
教育(12613)
(12055)
金融(12055)
业经(11196)
经济研究(10568)
技术(10401)
资源(10027)
业大(9851)
(9203)
财经(8859)
科技(8501)
问题(8472)
农业大学(8399)
(7581)
(7483)
林业(7004)
技术经济(6846)
共检索到216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永慧  索南东主  张俊瑶  胡宇凡  寇志翔  
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演化过程和驱动机制分析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尤其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文选择贵州石漠化极其严重的关岭县为研究区,利用2010年SPOT5/ALOS数据、2015年的高分一号/资源三号数据等,结合地面调查、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得了2010—2015年石漠化分布、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等信息;在系统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水平及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人类活动因素对贵州石漠化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关岭县石漠化土地占有很大比重(2015年占总土地面积的45%以上)且以中度石漠化为主;②石漠化总体上得到明显改善,石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尤其是重度石漠化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明显减少,但仍有部分石漠化土地的状况在恶化。③人类活动对石漠程度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土地利用类型尤其是灌木林、旱地和有林地对石漠化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人口密度较大和GDP较高的地区,石漠化程度也较高且石漠化恢复治理的效果越不明显;另外,关岭县的各类石漠化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约1/3的处于稳定和得到改善的石漠化土地是通过治理工程来实现的。本文查明了土地利用类型、人口及石漠化治理工程与石漠化演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炜  焦树林  安全  李银久  张洁  莫跃爽  邵雨潇  冯椰林  
基于生长季的植被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法分析贵州省1998~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贵州省近21a植被NDVI年际变化以0.63×10~(-2)a~(-1)(P<0.01)的速率震荡上升,约有88.05%的区域植被NDVI呈增加趋势,仅有1.12%的像元呈减小趋势;9个市州植被NDVI增速在0.84×10~(-2)a~(-1)(六盘水)~0.42×10~(-2)a~(-1)(黔东南)之间。(2)近21a,气候变化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主要有黔东南和贵阳两个地区,而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区域贡献率超过50%的地区7个,贡献率占比较高为六盘水(73.67%),其余贡献率均在70%以下。(3)总体上来说,气候变化对贵州省植被起促进作用,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大于抑制作用,即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是贵州省多数地区植被恢复的原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骁  李江风  姚尧  吴笛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2010—2016年贵州省旅游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变化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贵州省旅游效率上升的主要贡献者。(2)从空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南部市州普遍高于北部,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体高于其他市州。(3)影响因素中,政府作用和人才规模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总体上具有正向的显著性,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显著为负或不显著,产业结构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棋  张超  田湘云  史小蓉  张玉薇  王妍  
【目的】在宏观尺度利用遥感手段识别和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定量分析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序演变过程,可为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手段和数据支撑。【方法】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00、2010和2020年为研究时段,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定量提取石漠化斑块信息;通过时空演变模型分析云南省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和特征。【结果】(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石漠化状况整体得到改善,石漠化占国土面积比例从9.65%下降至6.48%,但局部地区仍在恶化。(2)云南省石漠化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的特征,其中昭通、曲靖、文山、红河和昆明等地区的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占全省石漠化发生面积的65.42%~72.14%。(3)石漠化演变流向复杂,既转移至石漠化程度高的等级又向石漠化程度低的等级转移,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未被遏制。(4)极重度石漠化修复所需的周期较长,近20 a间云南省极重度石漠化大部分转移至重度石漠化。(5)石漠化内部演变过程剧烈,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的综合变化速率较快,易于改善的同时亦存在较高的恶化风险,需加以重视。【结论】依据相关规程中的石漠化等级判定标准,采用决策树分类法,可准确提取宏观尺度的石漠化斑块信息。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现象。图3表4参2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文琦  崔盼盼  许昕  孔德明  
研究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贫困发生率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空间统计模型、空间变差函数、双变量LISA模型等定量方法对2003~2015农村贫困化的时空分异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贵州省农村贫困程度整体在加深,区域差异日益加剧,在空间上呈东部、南部、西部高,而中部和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2)县域贫困化重心在107.047 2°E~107.174 4°E,26.668 5°N~26.713 2°N之间变动,总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贫困化大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3)农村贫困化空间格局演变同时受到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影响,其空间分异主要体现为南—北向,而西北—东南方向则较为均衡。(4)农村贫困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与农村贫困化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各因素与农村贫困化的双变量LISA聚类图的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差异化扶贫措施和走产业扶贫的道路等方面提出了破解贵州省农村贫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军  蔡运龙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脆弱生态区 ,土地退化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差。对此区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 ,是西部开发中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位于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带的关岭县为研究区 ,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特点 ,土地退化的主要过程及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 ,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外部的物质、技术、资金等投入扶持 ,而最终实现则需要立足于本地的生态重建和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涛  
南通地区近7 000 a来环境演变研究对整体区域规划、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了南通地区近7 000 a以来的成陆过程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河流挟沙等作用对成陆过程的影响;(2)黄海波流对成陆过程的影响;(3)人类活动在促进成陆过程中的作用;(4)三者共同作用下的南通地区成陆过程。以定性分析为主,对于具体的成陆范围需要借助于更详细的钻孔资料。最后提出量化南通地区成陆过程的研究方案:收集南通地区已有的钻孔资料,利用插值算法及钻孔不同深度范围的古地理环境状况,生成该地区不同时间阶段的成陆范围,再结合实际调查、考古资料、历史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舜青  赖力  管毓和  王铁  
以一个苗族村寨为例,考察分析解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迁后的民族地区山林管理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社区选择了多种山林管理模式,这些模式除了受国家政策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民族社区的传统观念、风俗习惯及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目前一些尚未划分到户、仍由村组统一经营管理的矛盾多、管理难的"公山"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必要。重视这些对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科学适宜的林地政策,保护林地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及增加林农收入,都是非常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宋沈超  
目的:探讨贵州省贫困县卫生资源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为区域卫生资源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选题小组讨论法,对贵州省10个卫生Ⅷ项目县的卫生局局长或副局长、县项目办主任和县级卫生Ⅷ项目工作人员共41人分4个小组进行调查。结果:卫生管理体制、经济落后、县、乡政府对卫生资源规划重视不够及其他社会阻力是影响贫困县卫生资源规划实施的主要因素。结论: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社会各界对卫生资源规划的理解、重视和共同努力是卫生资源规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琦  曾祥旭  
利用贵州省施秉县的7个村569个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外面务工关系等,其中,年龄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是先正后负,男性、家庭总人数、外面有务工关系起正向作用;而婚姻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家中老人、家中小孩、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村干部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虽然人均耕地和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但仍然急需解决好人地矛盾问题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职业教育率先突破”。紧盯地方社会发展需求,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新型城镇化注入高职院校力量;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激发职业院校发展潜力;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开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周炼川  周方方  
通过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分析,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壤全氮和有机碳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石漠化程度增加,土壤全氮、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有减少趋势。在土体分布上,研究区土壤全氮和总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且随石漠化程度加深,表现出表土侵蚀现象。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以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较低,冬季较高;在变异幅度上,以未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壤全氮和总有机碳的变异幅度较大,土壤总有机碳库的更新比例分别为19%和20%,而轻度和中度石漠化阶段土壤总有机碳库更新比例较低,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雅婷  周忠发  闫利会  牛颖超  王历  
贵州省石漠化演变态势遏制了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需要。为响应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加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工作,遏制贵州省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研究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针对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依据《生态红线划定技术指南》(2015-06)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评价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现状,划定石漠化敏感区生态保护红线,定量揭示贵州省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现状及地域分异,并根据贵州省石漠化治理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2011年贵州省石漠化敏感性以强度敏感性为主,面积达36 227.83 km~2,占全省喀斯特地貌面积的32.23%,总体分布规律呈条带状分布;(2)通过叠加分析得出石漠化敏感区的空间分布与石漠化现状有一定关系,表现为除去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不敏感性、轻度敏感性之外,已石漠化土地与中度以上敏感性所占面积比例变化趋势呈正相关。(3)贵州省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面积达6 814.25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87%;主要由破碎斑块组成,较集中分布于贵州北部、南部及西部地区,其中遵义市、毕节市以及黔南州面积最大、最集中;(4)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的管控措施应实施治理与保护并行,主要以保护为主,同时,加强石漠化敏感区综合治理以及生态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山梅  于海龙  
石漠化,又称喀斯特荒漠化或者石化,是南方山地荒漠化的特殊形式。贵州毕节市是喀斯特发育最充分、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众多学者也对石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在此,本文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者选择理论,深入剖析石漠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才是治理石漠化问题的根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衡舒雅   张伟   李雨晴  
绿色城镇化是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石漠化则是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深入解析绿色城镇化建设与石漠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探索其交互促进机制,对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石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贵州省为例,综合利用耦合协调模型、GIS空间分析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在县域尺度上测算其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耦合协调水平,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识别主要障碍因子,以期为喀斯特地区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15~2020年间,研究区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2)研究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格局。HH集聚单元大多集中在贵阳市附近,而LL集聚单元则主要分布于贵州西部。(3)研究期间,道真县—册亨县一线的耦合协调度提升明显,并向东南—西北两侧递减。(4)研究区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主要来自于绿色城镇化系统,石漠化系统的影响在逐步降低。(5)西南喀斯特地区应加强绿色城镇化建设与石漠化治理的有机整合,针对各县域的主要障碍因子,探索差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绿色城镇化和石漠化的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