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3)
2023(4197)
2022(3735)
2021(3725)
2020(2996)
2019(7551)
2018(7130)
2017(12996)
2016(7167)
2015(8328)
2014(8341)
2013(8230)
2012(8320)
2011(7261)
2010(7360)
2009(7145)
2008(7197)
2007(6310)
2006(5692)
2005(5375)
作者
(20746)
(17658)
(17453)
(16864)
(11252)
(8748)
(7971)
(6885)
(6619)
(6433)
(6033)
(6029)
(5812)
(5692)
(5660)
(5516)
(5236)
(5095)
(5089)
(5004)
(4551)
(4235)
(4223)
(4090)
(4034)
(3937)
(3893)
(3867)
(3650)
(3547)
学科
(34381)
经济(34352)
管理(17282)
(16334)
方法(15650)
数学(14133)
数学方法(13955)
(13131)
贸易(13125)
(12935)
(12035)
企业(12035)
(11520)
中国(10337)
(9492)
(8518)
(8230)
出口(8222)
出口贸易(8222)
(7540)
地方(7439)
(5739)
农业(5698)
(5397)
(5124)
金融(5123)
税收(5091)
业经(5088)
(5062)
(4859)
机构
大学(103845)
学院(100850)
(47297)
经济(46423)
研究(39737)
管理(34625)
中国(31868)
理学(29063)
理学院(28686)
管理学(28029)
管理学院(27853)
科学(23301)
(22964)
(22660)
(20738)
研究所(18454)
中心(18317)
(17997)
财经(17141)
(16089)
经济学(15938)
(15731)
北京(14669)
经济学院(14462)
(14317)
业大(14037)
农业(14020)
(13746)
师范(13611)
财经大学(12640)
基金
项目(62885)
科学(49091)
基金(46796)
研究(44556)
(41409)
国家(41105)
科学基金(34210)
社会(29413)
社会科(27965)
社会科学(27961)
基金项目(23856)
(22590)
自然(21523)
自然科(21050)
自然科学(21045)
自然科学基金(20696)
教育(20510)
资助(20410)
(19566)
编号(16712)
(14849)
成果(14621)
重点(14603)
(13490)
国家社会(12981)
教育部(12724)
中国(12304)
科研(12204)
大学(12088)
(12080)
期刊
(53539)
经济(53539)
研究(35634)
中国(24211)
(18543)
学报(18431)
(16396)
科学(15814)
大学(14095)
管理(13920)
学学(13063)
教育(11250)
(11072)
金融(11072)
农业(11048)
(10265)
经济研究(9622)
财经(9152)
国际(9123)
技术(8833)
(8008)
问题(7503)
世界(6713)
业经(6395)
(6347)
统计(6013)
图书(5849)
技术经济(5665)
(5176)
理论(5074)
共检索到173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关键词: WTO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先海  郭晶  
本文使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度中国出口国内增加值(DVAR),从贸易模式和企业动态等方面拓展DVAR的分解方法,揭示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的DVAR存在明显差异;退出企业DVAR均值高于进入和持续企业,不同代际进入企业在持续期间DVAR不断提升;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的贸易模式转型是中国DVAR提升的来源之一;持续存在企业的集约边际变动是中国DVAR提升的主要来源,企业进入退出的扩展边际对中国DVAR提升的贡献很小;产业内DVAR提升是不同技术含量产业DVAR变动的主要来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丹  何雅兴  张婧怡  
近年来,世界贸易格局在分化调整中跌宕起伏,带来较大的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如何理解和认识中间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重新配置,正确分析和认识由此产生的增加值份额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出口产品最终所有权归属作为核算依据,采用生产分解模型测算了来自国际贸易的增加值份额,从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和出口依存效应分析了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的演变路径;识别了技术差距变化对国内外中间产品再配置所带来的转换边界,从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和出口依存效应角度讨论了技术驱动下中间产品再配置对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差距变化对中间产品配置具有非线性的调节作用,中国与先进技术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推动中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重新配置的重要驱动力。中间产品内向化通过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和出口依存效应,从质和量上影响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变化。在跨越技术转换边界之后,中间产品向国内市场延伸不仅缓冲了外部供给的负面冲击,还降低了出口依存效应,提升了出口增加值率效应。对不同贸易方式的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驱动下的中间产品再配置更大幅度提升了全球价值链贸易的出口增加值率效应,显著降低了传统贸易的出口依存效应,矫正了中间产品内向化可能带来的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下降。本文从技术进步角度,全面完整地解释了中间产品内向化对出口国内增加值份额的影响,这对于正确认识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为建立新时期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高质量开放型经济路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敬峰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云  毛海欧  
本文将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认为水平OFDI和垂直OFDI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就规模效应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垂直OFDI均促进了出口增加值提升,但垂直OFDI的促进作用大于水平OFDI。进一步分析OFDI影响出口增加值的滞后效应发现,对发展中国家样本,水平OFDI较垂直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更加持久,而对发达国家样本,垂直OFDI较水平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更加持久,说明中国对发达国家下游生产环节布局型垂直OFDI具有较强的互补效应。就结构效应而言,水平OFDI通过跨国产业转移、要素跨行业流动等渠道降低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佘群芝  贾净雪  
本文在对出口进行全球价值链分解的基础上,按照出口目的国和进口来源国对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外增加值进一步分解,考察中国出口中各部分增加值的国别分布结构。然后,通过构建"上游依赖度"、"下游影响度"和"出口增加值依存度"三个指标,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上、下游依赖关系以及最终需求依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1年期间,出口增加值在总出口中所占份额平均约为79.76%,且大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程度最大。(2)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作为下游生产者的参与程度远高于作为上游供应者的参与程度,并且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这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戴翔  李亚  占丽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发挥本土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战略要义其实不仅在于激发体量优势,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消费需求升级可能产生的重要作用。以理论分析为先导,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以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体现,实证检验了消费需求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需求升级的确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从而在重塑竞争新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从具体作用机制看,消费需求升级主要通过激发创新效应以及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研究不仅从消费需求升级角度,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更好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周钰丁  朱丹  黄恒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从正面作出回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一定程度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中  
基于2011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总出口分解模型,将中国等40个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总出口完全分解为不同的增加值项目和重复计算项目,并衍生出增加值贸易的相关指标。从行业层面,测算了中国各行业的增加值出口规模及其实现路径。依据"吸收地原则",研究了我国总体、行业增加值出口的地区(国别)去向。结果显示,中国总出口中国外成分(VS)所占比例为21.77%,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重复计算项的比例为24.53%;中国传统出口规模较小的农业、狩猎业、林业及渔业、采掘业和服务行业,通过将行业产出用于制造业行业产品的生产,从而实现本行业的增加值出口,其增加值出口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是中...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祝树金  金小剑  赵玉龙  
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并构建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和进口产品种类范围来反映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实证研究了进口产品转换对于出口国内增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强度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进口产品范围扩大对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对不同贸易类型、不同所有制、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而言,实证结果比较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进口产品转换通过生产率、要素密集度、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等路径显著影响了出口国内增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飞  王一智  
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主导地位虽然已被机电产品所取代,但其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稳定的增长。在经济转型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背景之下,如何看待这些传统的出口行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以及这些行业自身如何升级和进行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依据增加值出口的观点,在扩展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之后,从参与和带动增加值出口两个方面对纺织和服装业展开分析,并与新兴的出口行业-机电行业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地阐述其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