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4)
2023(7533)
2022(6786)
2021(6656)
2020(5847)
2019(14012)
2018(13690)
2017(26819)
2016(14875)
2015(17478)
2014(17922)
2013(18255)
2012(17473)
2011(15757)
2010(16180)
2009(15571)
2008(15961)
2007(14192)
2006(12385)
2005(11430)
作者
(43776)
(36666)
(36283)
(35179)
(23057)
(17443)
(17005)
(14295)
(13485)
(13222)
(12227)
(12121)
(11759)
(11565)
(11458)
(11425)
(11413)
(10675)
(10647)
(10448)
(9201)
(9112)
(8910)
(8441)
(8316)
(8243)
(8240)
(8092)
(7432)
(7404)
学科
(64058)
经济(63996)
管理(42989)
(42056)
(31855)
企业(31855)
(31546)
方法(31200)
数学(28083)
数学方法(27904)
中国(21167)
(19744)
(16020)
(14177)
贸易(14172)
(13903)
财务(13886)
财务管理(13831)
(13819)
财政(13524)
企业财务(13081)
地方(12635)
农业(12527)
(12486)
银行(12461)
(12243)
(11794)
业经(11687)
(11021)
(10758)
机构
大学(221063)
学院(219219)
(97413)
经济(95459)
管理(81208)
研究(77318)
理学(68720)
理学院(67947)
管理学(67003)
管理学院(66582)
中国(61571)
(55148)
(47295)
科学(44918)
(40776)
财经(39393)
(37138)
研究所(36152)
(35465)
中心(34984)
(33447)
经济学(30913)
北京(30802)
业大(30478)
农业(29277)
财经大学(28721)
经济学院(28196)
(27743)
师范(27520)
(26751)
基金
项目(131501)
科学(101532)
研究(97834)
基金(94313)
(81135)
国家(80461)
科学基金(67104)
社会(61255)
社会科(57984)
社会科学(57966)
(50334)
基金项目(49780)
教育(45125)
(42616)
自然(41353)
编号(41128)
自然科(40277)
自然科学(40262)
资助(39806)
自然科学基金(39549)
成果(35444)
(30685)
重点(29929)
(28472)
课题(27984)
(26512)
(26279)
教育部(26184)
科研(25643)
国家社会(25159)
期刊
(109997)
经济(109997)
研究(72889)
(46864)
中国(44093)
(33147)
学报(32918)
科学(29198)
管理(27930)
大学(24694)
(23588)
金融(23588)
学学(23023)
农业(22044)
教育(20829)
财经(20222)
经济研究(19175)
技术(17754)
(17381)
业经(16876)
问题(15480)
(14918)
国际(12488)
理论(12349)
(11757)
技术经济(11655)
会计(11486)
商业(11183)
统计(11114)
实践(11020)
共检索到346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本强  
一、近年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我国财政收入30年的变化是巨大的,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绝对数一路上扬,相对数先抑后扬,年增幅近年上扬,头尾比差45倍。我国财政收入巨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这里不作全面展开,只对其中的主要原因进行概括和分析。我国财政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生  
1.经济预测显示,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口、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3%、12.9%、6.5%、10.1%;二季度,投资、消费、进口、工业增加值则分别增长21.6%、15%、7.5%、10.5%,经济增长呈现逐季加速的趋势。经济加速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确立了比较稳固的税源基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应当会走出一条"前低后高"的增长轨迹。2.相关预测显示,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CPI有望控制在3%左右。因此,经济的名义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1%。根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生  
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低速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下降,导致国内增值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等中央税种收入增长缓慢;新"国五条"、"八项规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对税收收入增长产生了综合性影响。展望全年,财政收入的基本态势将取决于经济能否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能否持续改善;同时,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积极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海婧  
一、地区间财政收入差异的指标体系及效用分析(一)地区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差异及效用分析。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个统计年度内政府所组织的财政收入占该地区国内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曲振涛  周正  
财政收入是财政活动的第一阶段,即组织收入、筹集资金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收入是以货币来度量的,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商品和服务产出的最综合的指标,它是既定年份中一国境内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的货币价值总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本强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收入也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变化过程。本文对我国二十多年的财政收入、特别是财政相对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观点,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闫坤  
2007年财政收入的规模、增长速度均创下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纪录,占 GDP 的比重也达到近20年的最高值。本文从六个方面探究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深层原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当前政府职能及财政职能的要求,进一步确认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是客观的、必然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忠敏  吴晓研  韩淑慧  
在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中,国债发行的增长是必然的。本文采用ADL模型、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国债与我国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我国国债对财政收入的滞后弹性比较小,对增加以后年度财政收入的效应不高,应该调整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以提高国民收入和增加财政收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曲振涛  周正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国民经济的财政负担率,它综合反映出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关系,反映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程度和地位。由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经济繁荣而增长,随经济衰退而下滑。从总体上来讲,财政收入增长率应和经济增长率趋同,但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率却快于 GDP 增长率。"九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16.5%,GDP 年均增长率8.3%,相差8.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达到15%。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我国经济体制、财税体制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彦卿  李兰英  
财政收入规模反映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能力,其大小不仅影响着政府职能的发挥,也会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收入统计口径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求出使经济增长率和投资率最大化的最优财政收入规模为23%-30%。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已处在最优区间,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结构的完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童泽恒  董承章  
我国财政收入“两个比重”下降原因分析与对策童泽恒董承章财政收入“两个比重”日益下降所引起的后果已经引起政府高层决策人士的关注。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直接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分税制实施3年多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两个比重”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胡怡建  
财政收入虚增是指因政策因素调整和其他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名义收入增加,即政府名义财政收入增加,而政府实际财力并没有相应增加,或以挤占下一年度财政收入为代价而增加本年度财政收入。从我国近年来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财政收入的虚增可分为改革性虚增、政策性虚增、制度性虚增、体制性虚增、计划性虚增和基础性虚增等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