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8)
2023(11479)
2022(9524)
2021(9014)
2020(7290)
2019(17028)
2018(16632)
2017(31014)
2016(16872)
2015(19360)
2014(19310)
2013(19110)
2012(18754)
2011(17467)
2010(17781)
2009(16910)
2008(17003)
2007(15277)
2006(14124)
2005(13283)
作者
(48960)
(41042)
(40839)
(39203)
(26636)
(19536)
(18568)
(15903)
(15845)
(14947)
(14215)
(13685)
(13498)
(13241)
(13235)
(12729)
(12147)
(11815)
(11759)
(11504)
(10574)
(9989)
(9869)
(9433)
(9388)
(9369)
(8895)
(8842)
(8321)
(8130)
学科
(92265)
经济(92175)
管理(46581)
(41802)
(33049)
企业(33049)
方法(32035)
数学(27949)
数学方法(27609)
中国(26681)
地方(20981)
(20668)
(18357)
(17905)
贸易(17894)
(17420)
(17036)
(16849)
业经(16785)
(14203)
金融(14203)
(14075)
银行(14065)
地方经济(13938)
(13701)
农业(13283)
(13243)
环境(12484)
(12046)
(11993)
机构
大学(254771)
学院(251012)
(122815)
经济(120515)
研究(98718)
管理(91287)
中国(78172)
理学(76533)
理学院(75613)
管理学(74461)
管理学院(73974)
(56407)
(55813)
科学(53801)
(50174)
研究所(44761)
中心(43598)
财经(43268)
经济学(39865)
(39421)
(38356)
北京(36885)
(36631)
经济学院(35513)
(34783)
(34297)
师范(34061)
财经大学(31831)
业大(29893)
(29839)
基金
项目(152047)
科学(121014)
研究(114573)
基金(113023)
(97439)
国家(96668)
科学基金(82153)
社会(76356)
社会科(72427)
社会科学(72407)
基金项目(57149)
(54439)
教育(52185)
自然(49541)
资助(48403)
自然科(48388)
自然科学(48377)
自然科学基金(47548)
(47100)
编号(44378)
成果(38616)
(36207)
重点(34673)
(34385)
国家社会(32777)
课题(31937)
中国(31691)
教育部(31639)
(30185)
人文(29965)
期刊
(148010)
经济(148010)
研究(89903)
中国(56136)
(42045)
管理(37848)
学报(34202)
(34195)
科学(34116)
(29525)
金融(29525)
教育(28235)
大学(27203)
学学(25100)
经济研究(25082)
农业(23432)
财经(23149)
技术(22042)
(20292)
(19526)
业经(19221)
问题(19142)
国际(18701)
世界(17291)
技术经济(14293)
统计(13507)
(13157)
经济问题(11590)
现代(11550)
(11502)
共检索到419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夏汛鸽  
2009年1月17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以及开放导报社,共同在北京举办了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内部)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商务部、国家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专家以及北京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家对当前世界及中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200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了判断,并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政策和对策建议。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汇集整理,形成本综合报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今明两年很严重,在这之后会出现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阶段,因此要做最坏的准备。从实体经济部门而言,中国受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好大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加大扩大内需的力度,就能够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努力,使经济止跌回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稳定,结束了2011年以来连续回落的趋势,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危险,但实际复苏进程停滞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波谷。2017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操作,重新启动和加速经济复苏进程,有效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及时实现中国经济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形态转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涛  徐燕  纪敏  
1994—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凌涛,徐燕,纪敏·199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是经济增长放慢而通货膨膨升高·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膨上升虽有需求拉动影响,但主要是受成本推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鲜明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水平,而且比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要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日益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有制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货紧缩没有缓解的迹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与特征。未来15年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本文首先分析了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影响因素,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以及财政金融等国民经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指出了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洁  韩洁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影响2000-200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给以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其中包括恢复性因素、外部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结构性因素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少维  
1997~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胡少维一、199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997年以来,在“稳中求进”、总量适度从紧以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高增长、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学文  张明明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宏观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进入稳态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提高,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综合运用ARIMA模型和动态因子模型,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区间为9.6%~10%。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因此,应该把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作为宏观调控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新智  
2010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和预测(一)投资增速略低于去年,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是近15年以来的最高值,仅次于90年代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极具戏剧性,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跌入谷底,随后在前所未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强劲刺激下反身向上,逐季加速回升。由于增长的复苏主要是外力推动,市场这一内在的增长力量仍然偏弱,因此回升的基础不很牢靠。我们对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从增长走势看,企稳回升态势将进一步稳固,但不会很快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二是从政策取向看,宏观政策由"强力刺激、提振信心"的第一阶段逐步转向"稳固增长、提升内力"的第二阶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张平  张晓晶  汪红驹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但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增长有望超过8%,略好于2012年。展望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逐步转向"结构性减速"轨道,潜在增长率水平将会趋缓至"七上八下"格局。根据对GDP的非农就业弹性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2013-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若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就能保障城乡就业稳定。这意味着,未来5~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应当从重经济增长速度,切实转变到全面提升质量、微观经济效率、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上,我国经济运行的指导方针应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来。相应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当从侧重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