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1)
- 2023(2956)
- 2022(2670)
- 2021(2808)
- 2020(2494)
- 2019(6052)
- 2018(6031)
- 2017(12295)
- 2016(6596)
- 2015(7391)
- 2014(7536)
- 2013(7652)
- 2012(7611)
- 2011(7103)
- 2010(7278)
- 2009(7288)
- 2008(7282)
- 2007(6312)
- 2006(5782)
- 2005(5513)
- 学科
- 济(28938)
- 经济(28913)
- 业(16036)
- 管理(15000)
- 中国(13499)
- 方法(13440)
- 数学(12722)
- 数学方法(12626)
- 农(10009)
- 企(9582)
- 企业(9582)
- 制(7836)
- 财(7017)
- 贸(7001)
- 贸易(6996)
- 易(6891)
- 农业(6422)
- 银(6411)
- 银行(6408)
- 行(6235)
- 劳(5345)
- 劳动(5328)
- 融(5280)
- 金融(5280)
- 体(4795)
- 业经(4477)
- 税(4464)
- 出(4450)
- 税收(4246)
- 收(4215)
- 机构
- 大学(97426)
- 学院(95868)
- 济(46612)
- 经济(45765)
- 管理(35463)
- 研究(35291)
- 中国(29707)
- 理学(29670)
- 理学院(29348)
- 管理学(28937)
- 管理学院(28751)
- 财(23694)
- 京(21361)
- 财经(18231)
- 科学(18214)
- 所(17831)
- 经(16496)
- 中心(15637)
- 研究所(15625)
- 经济学(14970)
- 北京(14472)
- 经济学院(13512)
- 财经大学(13486)
- 江(13448)
- 农(13221)
- 范(12411)
- 院(12330)
- 师范(12324)
- 业大(11069)
- 州(11030)
- 基金
- 项目(53272)
- 科学(41640)
- 研究(41164)
- 基金(38863)
- 家(32890)
- 国家(32616)
- 科学基金(27035)
- 社会(26748)
- 社会科(25289)
- 社会科学(25286)
- 基金项目(19793)
- 省(18888)
- 教育(18862)
- 编号(17508)
- 资助(17036)
- 划(16735)
- 自然(15561)
- 成果(15386)
- 自然科(15143)
- 自然科学(15138)
- 自然科学基金(14853)
- 部(12986)
- 重点(11946)
- 课题(11933)
- 发(11762)
- 教育部(11267)
- 国家社会(11125)
- 性(10972)
- 人文(10737)
- 社科(10694)
共检索到160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玉秋
2008~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文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就业形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明珠
文章采取人口预测、经济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2050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6年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将发生反转,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2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1并假定一直保持不变,我国也将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低生育水平的巨大惯性对我国中长期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可逆转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生育水平下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短期促进就业,中长期促进人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梅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灿
202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预测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张灿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失业人数的增加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时期。但是,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刘秋燕 杨芊羽
文章通过考察德国产业就业结构特点,确立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需求的参照系,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未来发展态势,最后设计两种方案,预测我国未来(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需求总量,并与多项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宽口径的劳动力供给预测相比,在各个发展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剩余都在7440~19454万人之间,存在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剩余,与窄口径劳动力人口供给相比,劳动力缺口在3407~10504万人之间,存在一定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关键词:
劳动年龄人口 需求 预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胡荣涛 李泽臣
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以至出现了所谓的"增长型失业"。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由于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国有企业改革、隐性失业的显性化、自愿失业以及高校盲目扩招,使劳动力供给未能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劳动力需求方面看,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且产业结构的偏离度高,产业结构的扭曲导致就业吸纳能力降低。因此,我国的"增长型失业"实质是"结构性失业",必须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对二元经济转型和城镇化的片面理解,积极探索国有企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俊霞
一、劳动力供给与资源供给的矛盾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就业弹性为一定时,经济增长速度越高,越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没有必要的增长速度,失业率就会上升。问题在于,经济增长不仅需要劳动力,还需要有其它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作为加工对象和劳动手段的物质产品及自然资源。其中,一国的自然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鞍钢
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出现突发性失业高潮,1997年底实际失业人口规模达1100-1300万人,真实失业率在6%左右,创建国近50年来的最高记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降低城镇高失业率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从供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杰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严重的技能短缺问题。从供给角度看,学校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性不足和企业激励机制的缺乏是影响技能供给不足的最主要原因;从需求角度看,"学术至上"的传统观念与职业教育投资收益的低回报和企业低成本优势策略的选择弱化了技能的需求。由此得出,我国当前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不仅是一个技能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能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要破解我国技能短缺问题,学校职业教育应从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着手,企业培训应从完善相关培训制度着手,实现两者的共同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车士义 田洪波 尹志锋 刘永合
住房和租房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均衡程度及政府行为是影响流动劳动力住房福利的主要因素。文章在考查在京流动劳动力的住房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流动劳动力主要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供需结构在低水平上实现了基本匹配;住房面积偏小、居住质量较差;房租、交通等成为影响住房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租房者与承租的住房信息渠道比较原始;政府在流动劳动力住房供给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应增加针对流动劳动力的廉租房供给,进一步规范流动劳动力房屋租赁市场,建立流动劳动力住房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住房 供给与需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俊峰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信凯 李萌 王丹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分析 ,探寻可能发生的棉花供需缺口 ,并推导出保持我国“十一五”期间棉花供需均衡的政策性建议。同时 ,还为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产品供需预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信凯 李萌 李海鹏
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进行预测 ,探寻其可能出现的供需缺口 ,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水产品供需均衡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水产品生产 水产品消费 供需均衡 预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本文使用统计和计量回归的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公共教育经费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到2010年,从供给能力看,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可以迭到4.11%的水平;从需求角度看,比例应该达到3.99%。因此。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定在4%是适宜的。
关键词:
教育投资比例 国内生产总值 供给 需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丙志 石良平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能否持续、如何挖掘与升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完善的社会保障能够实现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良性互动,强化劳动力比较优势发挥与升华的效应,进一步实现"公平与效率兼容"的效应。为此,中国政府需要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扮演积极的角色,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挖掘和提升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
关键词:
城市化 社会保障 劳动力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