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99)
2023(12929)
2022(10801)
2021(9928)
2020(8376)
2019(18608)
2018(18245)
2017(34067)
2016(18272)
2015(20607)
2014(20190)
2013(19828)
2012(18164)
2011(16340)
2010(16807)
2009(16052)
2008(16170)
2007(14517)
2006(13066)
2005(12292)
作者
(50749)
(42804)
(42440)
(40235)
(27629)
(20114)
(19156)
(16322)
(16151)
(15330)
(14588)
(14507)
(13820)
(13691)
(13197)
(12887)
(12609)
(12389)
(12330)
(12284)
(10529)
(10276)
(10157)
(9933)
(9738)
(9524)
(9440)
(9301)
(8500)
(8387)
学科
(87341)
(80862)
企业(80862)
(79534)
经济(79406)
管理(75885)
业经(29599)
方法(29496)
(28772)
(26430)
中国(24534)
技术(23055)
(21429)
(21008)
财务(20985)
财务管理(20954)
数学(20919)
数学方法(20744)
企业财务(19865)
农业(18893)
(15953)
理论(15806)
(15797)
(15136)
(14838)
地方(14802)
技术管理(14487)
体制(13758)
(12666)
银行(12648)
机构
学院(262404)
大学(257598)
(113883)
经济(111549)
管理(107810)
理学(91295)
理学院(90349)
管理学(89364)
管理学院(88815)
研究(86310)
中国(69986)
(55821)
(55059)
科学(47747)
财经(42657)
(42517)
(41830)
(40509)
中心(40456)
(38643)
研究所(36788)
北京(34666)
业大(34440)
经济学(33636)
(33216)
(31367)
(31342)
财经大学(31172)
师范(31137)
农业(31131)
基金
项目(166967)
科学(135080)
研究(127950)
基金(122490)
(104106)
国家(103106)
科学基金(91659)
社会(84404)
社会科(80021)
社会科学(80005)
(66094)
基金项目(65252)
教育(57612)
自然(56810)
自然科(55558)
自然科学(55547)
自然科学基金(54634)
(54013)
编号(51000)
资助(47428)
(41392)
成果(40754)
(38015)
创新(37699)
(37385)
重点(37207)
(37073)
(36320)
课题(35406)
国家社会(35165)
期刊
(136674)
经济(136674)
研究(84864)
中国(60701)
(48608)
管理(47732)
(38659)
科学(34281)
学报(31338)
教育(28329)
技术(27584)
(27062)
金融(27062)
农业(26080)
大学(25794)
学学(24209)
业经(23353)
财经(22047)
经济研究(20616)
(19194)
问题(18468)
技术经济(16688)
(16604)
现代(14601)
科技(14139)
财会(13989)
(13799)
世界(13526)
会计(13038)
商业(12351)
共检索到421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习保  
2008年10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对我国42个城市的部分规模以上企业的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以这些企业在过去三年从事的企业各项创新基本情况为主,包括从事产品创新的情况、产品创新来源、从事工艺创新的情况、工艺创新来源、主要技术活动类型、创新信息来源、创新的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的效果、创新的保护方式、企业的环境和战略、医药企业的外部环境、IT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对自主创新和开放的认识等。本文介绍了该调查的内容及其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洲钰  林汉川  
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学概念,从微观层面证实了我国各省份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创新投入还是从产出来看,在社会资本较高的省份,企业表现出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结合制度环境和产权背景的分析显示,在法律保护水平较低的地区,社会资本发挥了替代作用;内资股权比例越高,社会资本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回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边明英  孙虹  
本文从经费投入、人员投入和新产品创新产出等方面构建了天津市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天津市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发现其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能力等方面普遍较高,但在科技活动人员投入和发明专利能力等方面普遍较低。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大力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鼓励企业发明专利;提高产品出口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本文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数据考察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嵌入全球价值链显著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倾向,倾向评分匹配法的结果证实存在这种因果关系,本文的结论稳健。但这种正向影响存在结构性特征,相比工艺创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企业面临的竞争程度较弱、融资约束较强和所在地区技术吸收能力不足,均会弱化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促进作用。因而,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价值链攀升和产业升级转型,还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程仲鸣  孙浛情  虞涛  
本文基于新发展格局背景,通过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且这种促进效应体现在技术创新质量的提升。机制检验发现,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成本效应、出口效应和竞争效应三种渠道促进技术创新投入,但仅通过出口效应促进技术创新质量。而且,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未促进中西部地区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傅缨捷  朱悦  
积极有效降低制造业企业能源消耗,对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融资约束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能源消耗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理论而言,外部融资约束的放松可以通过增加资金供给、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分散风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总体而言,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放松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有效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提高企业能源全要素生产率。分样本回归发现,相对而言,这一结果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处于成长期的制造业企业、高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低能耗行业企业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德学  钟晓君  
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运用广东402家企业样本数据,考察外缘性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实证研究发现:(1)当地企业能力、客户能力与战略、当地环境都是影响外缘性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正是三者的良性互动构成了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机制。(2)当地企业自身能力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因素,而且其他因素的部分影响也是通过当地企业能力而间接实现的,说明即使是外缘性产业,企业能力仍然是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3)从目前情况看,技术投入水平偏低、产学研结合薄弱、高端配套能力低下、员工流动率过高、跨国公司战略控制、政策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构成了技术创新能力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解学梅  曾赛星  
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上海102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标(RII)技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政策需求因素和信息来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测度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缺乏技术创新人才(RII=0.706)是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大的障碍因素,税收减免(RII=0.722)是其最为迫切的政策环境,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信息(RII=0.831)是其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高岩  
本文以2005制造业500强中的5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方法,从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的角度分析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回归模型,实证发现,这两变量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歌骋  潘敏  覃凤琴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昌林,马驰  
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透析高昌林马驰国家科委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课题组》为了解我国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状况,我们与机械工业部汽车司联合进行了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了综合组为研究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设计的统一调查格式,具体调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红霞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本模型,以"长三角"地区的117家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对企业特征、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直接影响;(2)企业特征与注重培训、基于绩效的薪酬、发展团队三项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以及企业文化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影响;(3)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因素。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熊进  
本文对甘肃电大392名毕业生做了人才素质跟踪调查,采用AMOS拟合"德识能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品德"、"知识"、"能力"交互作用产生"业绩",最终形成"人才素质";"品德"中的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知识"中的专业适度和知识水平、"能力"中的实践能力、"业绩"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电大人才素质中的核心因素;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和以效率质量为核心的"业绩",两者的预测系数均在0.8以上。因此,电大人才"德识能绩"模型对综合素质评价、核心素质发现及其预测分析,均具有较好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