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2)
- 2023(14385)
- 2022(12381)
- 2021(11894)
- 2020(9849)
- 2019(23023)
- 2018(22631)
- 2017(43322)
- 2016(23250)
- 2015(26547)
- 2014(26388)
- 2013(26516)
- 2012(24504)
- 2011(22408)
- 2010(22343)
- 2009(21165)
- 2008(20002)
- 2007(16938)
- 2006(14951)
- 2005(13649)
- 学科
- 济(95402)
- 经济(95302)
- 管理(64216)
- 业(61884)
- 企(51711)
- 企业(51711)
- 方法(43624)
- 数学(37999)
- 数学方法(37656)
- 中国(33397)
- 融(28819)
- 金融(28817)
- 银(26962)
- 银行(26926)
- 行(26016)
- 财(24882)
- 农(23890)
- 业经(20715)
- 贸(20454)
- 贸易(20436)
- 制(20333)
- 易(19969)
- 学(19882)
- 地方(19017)
- 理论(16640)
- 务(16005)
- 农业(15938)
- 财务(15931)
- 财务管理(15904)
- 企业财务(15174)
- 机构
- 大学(334265)
- 学院(328320)
- 济(140285)
- 经济(137503)
- 管理(127671)
- 研究(115927)
- 理学(109505)
- 理学院(108287)
- 管理学(106642)
- 管理学院(106055)
- 中国(95557)
- 京(71843)
- 科学(67906)
- 财(64603)
- 所(58142)
- 中心(53738)
- 研究所(52943)
- 财经(51983)
- 农(48521)
- 经(47470)
- 北京(46532)
- 江(45510)
- 业大(44803)
- 经济学(44008)
- 范(43838)
- 师范(43514)
- 院(41167)
- 经济学院(39629)
- 财经大学(38985)
- 州(38315)
- 基金
- 项目(218775)
- 科学(172065)
- 研究(162460)
- 基金(160700)
- 家(139219)
- 国家(138086)
- 科学基金(118064)
- 社会(103502)
- 社会科(98232)
- 社会科学(98206)
- 基金项目(84610)
- 省(81282)
- 自然(74935)
- 教育(73832)
- 自然科(73206)
- 自然科学(73190)
- 自然科学基金(71900)
- 划(69846)
- 资助(67193)
- 编号(65354)
- 成果(54483)
- 部(49928)
- 重点(48979)
- 发(46377)
- 创(45054)
- 课题(44956)
- 教育部(43382)
- 国家社会(43162)
- 创新(42120)
- 大学(41765)
- 期刊
- 济(150029)
- 经济(150029)
- 研究(106343)
- 中国(63521)
- 学报(51030)
- 财(48570)
- 科学(47362)
- 管理(46652)
- 融(46013)
- 金融(46013)
- 农(43900)
- 大学(39146)
- 学学(36392)
- 教育(36049)
- 农业(30247)
- 财经(26938)
- 技术(26442)
- 经济研究(24937)
- 经(23081)
- 业经(21025)
- 问题(19487)
- 图书(18383)
- 贸(18248)
- 理论(18171)
- 国际(17099)
- 实践(16455)
- 践(16455)
- 世界(16378)
- 业(16123)
- 技术经济(15546)
共检索到501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彦斌 郭豫媚 陈伟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货币数量论的失效表现出新特点,高货币投放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引起应有的通货膨胀,而且与房价上涨和政府债务扩张表现出紧密联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房地产部门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研究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形成机理以及货币数量论恢复有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增强家庭和政府的货币持有意愿,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并导致通货膨胀率相对降低。这表明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是导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模拟实验表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使货币数量论恢复有效,并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约0.5个百分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张璐
在金融危机中,金融恐慌情绪、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服务功能紊乱等非货币因素提高了交易成本,对经济总产出水平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引入非货币性因素变量的Lucas模型和Barro模型的解释度有了明显的改善。金融危机中非货币性因素降低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一旦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以防止市场恐慌和信用体系崩溃而引起经济长期、深度的衰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蔡祥玉 齐美杰 杜明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经济迅速进入衰退。对此,3月3日以来,美联储迅猛、激进地使用紧急大幅降息、"无限"量化宽松(QE)等六大类工具,进行了17次操作。2020年3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1%~1.25%的水平,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也不例外地遭受冲击。本文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及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原因。由于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剔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影响之后的货币乘数。通过基本统计分析与单位根检验,得到了货币乘数不稳定这一结论。通过对影响货币乘数的各比例进行分析,发现造成货币乘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定期与储蓄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及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乘数 稳定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钟伟 黄海南 贾林果
本文运用KLR信号法对我国1992年以来的货币市场进行了风险预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信号法的拟合优度较好,其预测的结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同时用该方法预测未来1-2年内,我国货币市场发生危机的概率为0。本文进一步通过Probit模型与KLR信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robi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差,KLR信号法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危机的预警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本文在回顾货币政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经验证据显示,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我国并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是显著有效的。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有效性实证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茂魁 陈丰 吴应宁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相对于以货币供应量增加为主的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并带来更小的通货膨胀,从而有效解决了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性的难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由于中国以信贷扩张为主的货币政策的特殊有效性,中国可以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综合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晓蓉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明 白雅娟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变量——货币乘数着眼,研究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期间货币乘数及其构成因子的变动情况,以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共同作用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来反映货币政策机制的传导效果。根据从2006年3月到2009年10月的数据,发现中国货币乘数总水平有所缩小,但相对美国货币乘数的巨幅收缩则仍然显得比较平稳,使我国得以运用相对较少的基础货币增幅换取了较大的货币供给增幅。同时,尽管在这段特殊时期我国货币乘数的变化较大,但预测公式仍然保持了基本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史焕平
本文针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特征,使用阈值协整方法扩展现有的货币需求模型,度量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调节效应,并进而设定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揭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主要结论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国货币供给过剩且过剩幅度快速增加,其中名义M1过剩12.56%,名义M2过剩11.31%。2009Q3—2010Q3我国处于货币供给过剩机制下,在该机制下,央行谨慎地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从紧货币政策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相对较强。货币供给过剩对通胀和经济增长的冲击在前2年为正值,在随后近3年为负值。这说明我国现阶段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必须谨慎,...
关键词:
货币供给 金融危机 非线性调节 冲击效应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叶馨蔚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 李佳
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由此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悦 刘金全 张小宇
本文在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传统凯恩斯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以及信贷传导渠道进行了检验和识别。结果发现,传统凯恩斯利率传导渠道在整个样本区间内都是有效的。金融危机后资产价格传导渠道中股票价格传导渠道和房地产价格传导渠道有效性明显增强,表明现阶段对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有效监管,规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不仅关系到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自身发展,还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因此需要高度关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晓 李佳
本文对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货币乘数的周期性变动进行分析,并探讨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吻合性,以及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乘数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周期基本吻合,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同时货币乘数各个组成部分与货币乘数本身的变动也不符合传统理论的结论。因此本文认为应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与产业政策相配合来引导资金流动,加快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由此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周期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