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9)
- 2023(14694)
- 2022(12453)
- 2021(11432)
- 2020(9625)
- 2019(22296)
- 2018(21061)
- 2017(39721)
- 2016(21747)
- 2015(24183)
- 2014(24049)
- 2013(24047)
- 2012(22484)
- 2011(20407)
- 2010(20579)
- 2009(19536)
- 2008(18703)
- 2007(16291)
- 2006(14004)
- 2005(12830)
- 学科
- 济(88023)
- 经济(87934)
- 业(59658)
- 管理(58599)
- 企(48158)
- 企业(48158)
- 方法(42794)
- 数学(38574)
- 数学方法(38251)
- 中国(28761)
- 融(28601)
- 金融(28599)
- 财(26889)
- 银(26584)
- 银行(26518)
- 行(25597)
- 农(23629)
- 贸(22836)
- 贸易(22823)
- 易(22369)
- 制(19452)
- 学(19231)
- 业经(18676)
- 地方(17727)
- 务(17123)
- 财务(17094)
- 财务管理(17052)
- 企业财务(16278)
- 农业(16003)
- 出(13687)
- 机构
- 大学(312320)
- 学院(309573)
- 济(132133)
- 经济(129580)
- 管理(114134)
- 研究(109986)
- 理学(98747)
- 理学院(97599)
- 管理学(95895)
- 管理学院(95345)
- 中国(89435)
- 科学(68545)
- 京(64629)
- 农(63540)
- 财(61361)
- 所(57404)
- 研究所(52656)
- 中心(52562)
- 业大(51757)
- 农业(50819)
- 财经(49225)
- 江(45445)
- 经(44953)
- 经济学(42639)
- 北京(40146)
- 经济学院(39006)
- 院(38660)
- 范(37980)
- 师范(37418)
- 财经大学(36976)
- 基金
- 项目(211286)
- 科学(164792)
- 基金(155374)
- 研究(145138)
- 家(139026)
- 国家(137912)
- 科学基金(116099)
- 社会(93926)
- 社会科(89402)
- 社会科学(89373)
- 省(82153)
- 基金项目(82145)
- 自然(76907)
- 自然科(75239)
- 自然科学(75212)
- 自然科学基金(73950)
- 划(70009)
- 教育(66659)
- 资助(64079)
- 编号(55596)
- 重点(48669)
- 部(46949)
- 发(45154)
- 成果(44657)
- 创(44487)
- 科研(42026)
- 创新(41804)
- 计划(41114)
- 国家社会(40023)
- 教育部(39786)
- 期刊
- 济(133609)
- 经济(133609)
- 研究(89505)
- 中国(59959)
- 学报(59599)
- 农(56419)
- 科学(50089)
- 财(48447)
- 融(45731)
- 金融(45731)
- 大学(43637)
- 学学(41643)
- 管理(38709)
- 农业(37125)
- 教育(26361)
- 财经(24951)
- 经济研究(23651)
- 技术(23347)
- 经(21401)
- 业经(20446)
- 业(20337)
- 贸(18332)
- 问题(18137)
- 版(16620)
- 国际(16474)
- 业大(15544)
- 理论(15328)
- 技术经济(14957)
- 统计(14663)
- 科技(14082)
共检索到462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张璐
在金融危机中,金融恐慌情绪、金融中介机构的信贷服务功能紊乱等非货币因素提高了交易成本,对经济总产出水平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引入非货币性因素变量的Lucas模型和Barro模型的解释度有了明显的改善。金融危机中非货币性因素降低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一旦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必须及时采取救助措施,以防止市场恐慌和信用体系崩溃而引起经济长期、深度的衰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彦斌 郭豫媚 陈伟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货币数量论的失效表现出新特点,高货币投放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引起应有的通货膨胀,而且与房价上涨和政府债务扩张表现出紧密联系。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房地产部门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研究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形成机理以及货币数量论恢复有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增强家庭和政府的货币持有意愿,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并导致通货膨胀率相对降低。这表明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是导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模拟实验表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使货币数量论恢复有效,并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约0.5个百分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蔡祥玉 齐美杰 杜明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金融市场激烈动荡,经济迅速进入衰退。对此,3月3日以来,美联储迅猛、激进地使用紧急大幅降息、"无限"量化宽松(QE)等六大类工具,进行了17次操作。2020年3月3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1%~1.25%的水平,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经济造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王丽丽 陈晓丽
通过对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产出损失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实证分析影响产出损失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本轮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金融危机发生前一国的初始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贸易结构、经常账户平衡状况以及金融危机发生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经济增长状况是影响一国产出损失的主要因素;且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多种力量的制约和博弈。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产出损失 初始条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伊凡
在经过著名的“柯立芝繁荣”后,美国在1929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先是股市崩盘,银行倒闭,接着工业停摆,上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通过资本市场波及到了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后,另一场世界金融危机在华尔街拉开序幕,从2008年8月美国两大房贷巨头股价暴跌开始,导致美国多家次贷机构破产,包括雷曼兄弟在内的五大投行无一幸免,全球贫困人口陡增5000万人。文章通过对两次危机的对比分析,分别阐述两次危机的成因,同时对二者的相似度进行具体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晓蓉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越 李荣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企业数据以及其他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抑制了出口企业创新活动;相对于国有企业或融资能力强的企业,金融危机对非国有企业或融资能力弱的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较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恩扬 侯铁珊
本文利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个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从1991-2003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与经济总量的模型分析得出: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对经济的反方向影响有一年的滞后期,且对前一年的影响要大于当年;模型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较大。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货币错配是引起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缺乏有效的债务管理的情况下,长期增高的短期外债对外汇储备比率和净外币头寸对M2比率能增加金融危机发生的机率;当发生危机时,经济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恢复。
关键词:
货币错配 新兴市场 短期外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先进
基于中国省级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G8国家2000年至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中国房价对储蓄率影响呈"倒U"型,即房价温和上涨会拉动储蓄率上升,但超过某个临界点后会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率上升尚不足以解释中国储蓄率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储蓄率下降主要归因为房价过快上涨,金融业快速发展,政府在医疗、社保、教育的公共支出增加,保险行业壮大以及经济增速下调;G8国家低储蓄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在医疗、社保、教育方面有较高的公共支出。与G8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社保、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低是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中国房价上涨对居民财富的挤出效应巨大,对储蓄率的下降有明显作用。在未来,中国储蓄率下降将是长期现象,并会推高融资成本,但必须警惕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房价过快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消极因素导致的储蓄率太快下降,避免融资成本过快上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柒江艺 阳立高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其实是一个"世界市场网",而正是这张网导致了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商品是导致一切市场经济矛盾的核心主体,而资本主义制度又内生性地决定了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在"世界市场网"中向全球扩散最直接、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本文基于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新审视,首先对"世界市场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然后,根据资本主义的内在固有矛盾,对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内在根源进行剖析;接着,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就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扩散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机理深入展开研究;最后,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在"世界市场网"下进行危机防范与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恩扬 侯铁珊
文章通过分析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三个新兴市场国家1990—2010年间的货币错配指数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利用非抛补利率平价理论分析得出:货币错配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货币错配的急剧增加,对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会使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失效。
关键词:
货币错配 金融危机 非抛补利率平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零利率 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 流动性陷阱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瑾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采用了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来减少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其中最主要、使用最频繁的政策手段就是降低利率和注资。本文通过货币金融学的经典理论对这两种政策手段的治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政策传导途径中的问题和关键因素,解释了在短期内政策效果不明显以致危机继续蔓延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金融学 金融危机 政策效果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军 张弼
本文以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传导及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为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福利角度比较分析了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两种结局,得出协调要优于不协调的结论。分析中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其经济实力明显弱于美国,危机冲击和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决定其很可能陷入由美国主导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协调模式,其福利可能不一定优于纳什均衡时的状况。因此,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但是要避免采取处于尾随地位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协调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