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7)
2023(10672)
2022(9178)
2021(8564)
2020(7100)
2019(16661)
2018(16061)
2017(30407)
2016(16496)
2015(18813)
2014(19074)
2013(19386)
2012(18699)
2011(17295)
2010(17625)
2009(16803)
2008(16611)
2007(15058)
2006(13577)
2005(12326)
作者
(50011)
(42735)
(42205)
(40527)
(26640)
(20454)
(19123)
(16697)
(15962)
(15085)
(14728)
(14136)
(13435)
(13358)
(13246)
(13137)
(12796)
(12252)
(12238)
(12027)
(10728)
(10725)
(10320)
(9903)
(9757)
(9672)
(9301)
(9161)
(8689)
(8572)
学科
(97924)
经济(97860)
(50474)
(47118)
管理(37599)
农业(33481)
方法(32624)
数学(29487)
数学方法(29298)
地方(25598)
(25046)
企业(25046)
业经(22387)
中国(22126)
(17516)
(16190)
(15336)
(14264)
(14186)
贸易(14181)
地方经济(13835)
(13683)
农业经济(12585)
环境(12067)
(11797)
金融(11795)
(11451)
银行(11429)
(11421)
发展(11175)
机构
学院(251065)
大学(246546)
(117809)
经济(115545)
研究(92833)
管理(92625)
理学(79084)
理学院(78176)
管理学(76989)
管理学院(76522)
中国(71749)
(62884)
科学(55377)
(51172)
(48912)
(48326)
农业(48121)
研究所(43573)
中心(43423)
业大(42860)
(40180)
财经(38130)
经济学(36436)
(34428)
(33303)
师范(33061)
经济学院(32715)
北京(31937)
(31693)
(31354)
基金
项目(159616)
科学(124654)
研究(118807)
基金(114172)
(98568)
国家(97624)
科学基金(82415)
社会(77338)
社会科(72816)
社会科学(72793)
(65612)
基金项目(61045)
(52295)
教育(51797)
自然(49893)
编号(49229)
自然科(48597)
自然科学(48581)
自然科学基金(47689)
资助(45529)
成果(39626)
(38035)
重点(35991)
(35587)
(35147)
课题(33577)
(32331)
国家社会(31880)
发展(31441)
(30995)
期刊
(145341)
经济(145341)
研究(77280)
(67047)
中国(52968)
农业(45437)
学报(40304)
科学(37466)
(36591)
大学(30978)
学学(29612)
管理(28818)
业经(27817)
(27037)
金融(27037)
经济研究(21516)
技术(21407)
(21335)
问题(20125)
教育(20098)
财经(19200)
(16662)
世界(15982)
农业经济(15415)
农村(15314)
(15314)
技术经济(14754)
(14585)
经济问题(14281)
(13361)
共检索到395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娟  张明新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洪桂云  
2004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带领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围绕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分析形势、扎实工作,实现了我省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粮食产量增幅最高,特色产业发展最快,农民增收幅度最大,农业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娟  冷冬梅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业、农村方面的各项政策,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我省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娟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技兴农,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战胜了局部地区严重自然灾害,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保证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洪桂云  
2003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站在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围绕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推进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为适应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三农”问题研究工作,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决定: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自2004年4月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分开独立办公,并加挂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牌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印礼  谢海军  
在辽宁农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各县区农村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本文采用1992—200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PanelData),利用常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和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该时间区间内影响辽宁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各因素对各个县区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农民纯收入、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财政投入均会对地区农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海军  翟印礼  
本文根据1992—2005年辽宁省27个农业县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村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的作用不同,综合基础好(非贫困县)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综合基础差(贫困县)的地区。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农业基础设施是每个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景再方  杨肖丽  赵玉娜  
为了解辽宁省农村转移人口基本情况,以及对农业农村和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对辽宁省14个市的182个村,共1788个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得到如下结论: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约占农村总人口的1/3,其中兼业型和非农型劳动力比例约为4:6;农村转移劳动力以男性为主,趋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普遍偏高;主要以低技能职业为主;兼业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本乡镇,非农型的转移劳动力主要流向地区是省内城市;县域之间劳动力转移数量差异较大,县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转移劳动力比例较高。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县镇级城镇化的发展,加快了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也加剧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涛  
辽宁省2017年度农经统计数据显示,全省14个市、109个县(市、区)、1169个乡镇、12234个村,涉及689.7万农户、2221.8万农业人口、13600万亩集体农业用地。其中:林地、耕地、草地的比例分别为47.4%、39.7%和3.2%,养殖水面、园地比例非常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刘钟钦  贾伟生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依据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构造和使用金融相关率、金融支农程度等指标,使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进而明确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对辽宁省的有关金融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省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提出了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等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振刚  
农村劳动力素质、数量以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在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量也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