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2)
2023(5928)
2022(5499)
2021(5218)
2020(4551)
2019(11351)
2018(10903)
2017(20454)
2016(11093)
2015(13129)
2014(13536)
2013(13598)
2012(13076)
2011(12040)
2010(12237)
2009(11677)
2008(12001)
2007(10624)
2006(9060)
2005(8275)
作者
(33936)
(28692)
(28514)
(27357)
(18062)
(13839)
(13412)
(11341)
(10618)
(10171)
(9620)
(9550)
(9127)
(9096)
(9049)
(9017)
(8967)
(8391)
(8327)
(8281)
(7161)
(7073)
(7016)
(6502)
(6499)
(6456)
(6384)
(6339)
(5819)
(5780)
学科
(52087)
经济(52049)
(27630)
管理(27523)
方法(26305)
数学(22949)
数学方法(22784)
(21284)
企业(21284)
(20854)
贸易(20846)
(20228)
(13948)
中国(13338)
(11958)
地方(10865)
(10440)
业经(9307)
(8997)
农业(8720)
(8688)
(7780)
(7495)
金融(7493)
(7431)
银行(7408)
关系(7276)
理论(7189)
(7055)
(7009)
机构
大学(169359)
学院(168034)
(76587)
经济(75131)
研究(61755)
管理(61720)
理学(52628)
理学院(51992)
管理学(51144)
管理学院(50824)
中国(46306)
科学(36596)
(36074)
(32776)
(32497)
(31204)
研究所(29433)
中心(27840)
财经(25973)
业大(25508)
(25475)
农业(24864)
经济学(23952)
(23458)
北京(23006)
(22106)
师范(21913)
经济学院(21874)
(21824)
(20034)
基金
项目(106343)
科学(81920)
研究(77560)
基金(76210)
(66371)
国家(65853)
科学基金(54593)
社会(48014)
社会科(45493)
社会科学(45477)
(40951)
基金项目(40345)
教育(35635)
(34949)
自然(34625)
自然科(33766)
自然科学(33754)
自然科学基金(33159)
编号(32323)
资助(31916)
成果(26794)
重点(24564)
(24449)
(23698)
课题(21996)
(21756)
科研(20983)
教育部(20673)
创新(20470)
大学(20276)
期刊
(82572)
经济(82572)
研究(51208)
中国(32084)
(27673)
学报(27273)
(25643)
科学(23787)
管理(20331)
大学(20089)
学学(18740)
农业(18630)
(16438)
教育(16096)
(15214)
金融(15214)
国际(14773)
经济研究(14768)
技术(14227)
业经(13232)
财经(12691)
问题(12585)
(11019)
(10792)
世界(9647)
商业(9440)
技术经济(9094)
理论(8573)
图书(8466)
统计(8346)
共检索到259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元旭  金伦希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年开始,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负增长态势主要来自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带来的出口效应减弱、中国本土产品复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原材料及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国应对中韩贸易逆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江银  
人民币升值趋势下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国际产业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需求大量增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等深层次根源的结果,人民币小幅升值难阻贸易顺差扩大态势,但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经济增长减速而影响中国出口,加上汇率和政策调控等因素,外贸顺差增速有望放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吉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平衡状况不断改善,连续多年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但与此同时,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特别是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目前贸易顺差问题,采取措施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矛盾和摩擦,是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课题组  毕吉耀  陈长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持续出现货物贸易顺差。由于外贸出口和国内供给结构是长期形成的,而政策传导又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贸易顺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收支调整,不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陈抗  李文溥  龚敏  
一、问题的提出2005-2006年在出口增速高位缓慢下降、进口增速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2004年贸易顺差仅为320.9亿美元,2005年快速攀升至1020亿美元,2006年进一步扩大为1775亿美元。为了缓解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市场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盛晓白  
一、日本贸易盈余量新上升随着对外贸易盈余再次大幅度上升,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重趋尖锐化。1990年。日本贸易顺差为524亿美元,1991年激增50%,达780亿美元,其中,日本对美贸易顺差达434.4亿美元,比1990年递增5.7%,日本对欧共体贸易顺差达275.5亿美元,比1990年递增48.1%。1991年11月中旬美国国务卿贝克访问日本,暗示华盛顿可能要做出激烈的保护主义反应。继之布什总统访日,围绕着美日贸易问题展开一系列会谈。欧共体驻日代表也发表看法,认为欧对日贸易赤字“非常严重”。在美国和欧共体的政治压力下,日本通产省公布了一揽子方案,以促进制成品进口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 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在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出现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帆  张明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贸易顺差等于国内总储蓄与国内总投资的差额。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并预测了储蓄的未来演进趋势,然后分析了中国投资率的决定因素并预测了投资的未来演进趋势。最后,我们根据两个不同的情景预测了储蓄与投资差额以及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家胜  祁春节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文章基于两个实际经济变量模型对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国内投资过度扩张、贸易品生产相对过剩与公共品供给不足以及国民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是我国贸易收支出现顺差的直接原因,而人口红利、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地方政府行为扭曲、金融抑制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贸易顺差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河  周长富  王月  
贸易顺差和贸易收益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日益盛行,古典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今的贸易现象和贸易收益分配问题。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的角度,短期内,高储蓄率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长期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国的垂直专业化份额较低,巨额的贸易顺差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福利的改进,反而使得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现了福利净损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本文综合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Johansen检验、VEC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分别截取1982-2007年间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年度流量指标和2005年7月-2008年9月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中国贸易顺差月度流量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互为因果;(2)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中国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且相关系数变化图大致呈‘U’字形;(4)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5)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无因果关系;(6)USD/RMB与中国贸易顺差之间的相关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