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5)
2023(6803)
2022(6213)
2021(5980)
2020(5312)
2019(12951)
2018(12542)
2017(23760)
2016(13222)
2015(14994)
2014(15288)
2013(15528)
2012(15012)
2011(13587)
2010(13735)
2009(12989)
2008(13108)
2007(11557)
2006(9853)
2005(9018)
作者
(40276)
(33656)
(33562)
(32195)
(21113)
(16340)
(15452)
(13397)
(12624)
(12022)
(11540)
(11454)
(10732)
(10689)
(10626)
(10624)
(10615)
(9952)
(9723)
(9692)
(8527)
(8396)
(8296)
(7738)
(7675)
(7570)
(7502)
(7383)
(6842)
(6767)
学科
(58440)
经济(58398)
(33288)
管理(32990)
方法(27861)
数学(25213)
数学方法(25018)
(24981)
企业(24981)
(17677)
中国(15383)
(15323)
地方(14479)
(13508)
(12886)
农业(11693)
(11213)
贸易(11209)
业经(10996)
(10917)
银行(10890)
(10863)
(10736)
金融(10734)
(10415)
(9387)
(8990)
财务(8977)
财务管理(8941)
企业财务(8489)
机构
大学(191169)
学院(189645)
(80348)
经济(78581)
管理(70558)
研究(68997)
理学(60362)
理学院(59584)
管理学(58469)
管理学院(58112)
中国(53401)
科学(43891)
(40704)
(39369)
(36816)
(36660)
研究所(33443)
中心(32733)
业大(31812)
农业(31212)
(30017)
财经(28828)
(26133)
(25582)
北京(25552)
师范(25308)
经济学(25040)
(24347)
(23310)
(23125)
基金
项目(125739)
科学(97351)
基金(90023)
研究(88987)
(79280)
国家(78624)
科学基金(65746)
社会(55178)
社会科(52166)
社会科学(52145)
(51628)
基金项目(48482)
自然(43274)
(42616)
自然科(42199)
自然科学(42185)
自然科学基金(41437)
教育(40879)
资助(37180)
编号(36053)
成果(29443)
重点(29272)
(28309)
(28084)
(25353)
课题(25284)
科研(24806)
计划(24525)
创新(23938)
教育部(23534)
期刊
(88330)
经济(88330)
研究(55571)
中国(39014)
(35490)
学报(34482)
科学(30087)
(29356)
大学(25158)
农业(23898)
学学(23773)
管理(23011)
(19818)
金融(19818)
教育(17479)
技术(16109)
业经(14545)
财经(14354)
经济研究(14186)
(13181)
(12345)
问题(12202)
(10280)
(10140)
技术经济(10059)
资源(9946)
理论(9809)
统计(9415)
实践(8849)
(8849)
共检索到288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詹雅婷  魏鸣  闵爱莲  旷达  
MODIS的多波段及高时空分辨率特征有利于对大面积干旱区域的动态监测。2008年10月下旬至2009年2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和北方地区十多个省市遭遇了严重干旱。论文选取2009年初干旱较严重的辽宁省作为研究区域,使用热惯量法提取MODIS数据的干旱信息,识别出干旱区域和干旱程度。为了深入分析导致此次干旱的大气结构特征和机理,从天气形势、斜温图(Skew-T)两方面揭示了干旱发生期间影响旱区的大气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及大气能量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强大稳定而导致的干冷空气路径维持,整层大气的温度-露点差较大,西北风使来源地水汽稀少,稳定的大气层结及干下沉气流等大气结构特征是引起辽宁省严重干旱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娜  贾建华  罗菊花  马荣华  陈远  
以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和HJ-CCD影像为数据源,提取江苏省2000、2005及2010年湖泊,分析江苏省湖泊10年的水域面积变化及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湖泊三期水域面积分别为5 902.23、5 891.91和5 883.19km2,全省湖泊面积整体相对稳定,但单个湖泊变化差异较大,变化最明显的是洪泽湖和白马湖。洪泽湖及白马湖10年的动态变化表明,洪泽湖变化主要位于西南方向,白马湖变化明显的是西南与东北方向。进一步从人为和自然因素对其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洪泽湖和白马湖周边区域气温升高、降水量及入湖水量的减少是造成水面减小的重要自然因素;洪泽湖10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娟  张明新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刘雯雯  杨红  田玲  王晓旭  桑海旭  
2008~2010年3年间,从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采集、分离、测定稻瘟病菌184个菌株。结果表明:经7个中国鉴别品种鉴定,184个菌株划分为5群47个生理小种,优势种群为ZA和ZB群。近年来致病性强的籼型种群ZA和ZB群出现频率增加,致病性弱的粳型种群ZF群出现频率基本稳定,ZE和ZG群小种3年间均未检测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建  王世岩  毛战坡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遥感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探讨了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76年以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1976-2008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8.5%,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呈显著减少变化,1976-2008年减少了44.5%;现代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类型——芦苇湿地的面积也呈减少趋势,面积减少了23.0%;与此相反,人工湿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1976-2008年增加了70.7倍。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1976、1986、2000和2008年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4636、1.4858、1.5046和1.4841,这表明该区域内湿地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现代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呈逐渐向河口方向偏移特征,其中1976-1986年芦苇湿地分布质心偏移较大,1986-2000间次之,2000-2008年基本没有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冉  胡振琪  许涛  朱琦  
分析2000—2010年呼伦贝尔草原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趋势,揭示生态工程实施效果,为草原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3期Landsat 4/5TM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各时期的土地覆盖分布图,通过制作不同时期不同地类间的转移矩阵,定量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类之间的相互转换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年均减少面积为3 063.03hm2,与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湿地发生剧烈转换;水域年减少面积为3 960.98hm2,与湿地和未利用土地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德华  王宗明  罗玲  任春颖  贾明明  
全球变化背景下,湿地生态系统极具敏感性和脆弱性。论文以Landsat tM/EtM+/OLI和国产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重建1990、2000和2013年3期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分布格局;通过将东北地区划分为六大重要湿地分布区,探讨了区域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分布和动态空间差异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0、2013年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分别为11.75×104、10.57×104、10.41×104kM2,湿地率分别为9.45%、8.50%、8.38%。湿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兴安岭湿地区是最主要的天然湿地分布区,除水田外的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湿地区。1990—201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达源  黄贤金  施利锋  李升峰  
江心岛沿江地区的泥沙淤积、水流侵蚀以及江堤坍塌对江心岛面积形态、滩涂围垦、航道变化、河口生态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干流第二大江心岛——扬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监测了1973~2017年沿江区域冲淤变化和塌江区域,结合多种资料分析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 1973~2017年扬中市沿江地区冲淤变化分3个阶段,不同阶段淤积和冲蚀特点鲜明;(2)经过经纬度定位,扬中市塌江区域发生在1930年扬中市主岛太平洲右侧两个江心岛之间的夹江与西南—东北向的一条古河道的交汇处;(3)塌江事件与常规水流冲刷无关,古河道出口被堵形成水压,沿江区域江底"深槽"引发"旋流"掏空底部泥沙,加上汛期后江水下泄,内外压力差加大直接引发塌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玲玲  刘良云  胡勇  
植被物候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最敏感的生物指示器,物候变化可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论文基于1982-2006年连续25年的GIMMS AVHRR NDVI数据,采用动态阈值法、延迟滑动平均法,双Logistic和Savitzky-Golay方法提取欧亚大陆植被的生长季开始时间,并对不同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以动态阈值法的物候提取结果,研究了1982-2006年期间植被物候变化趋势以及物候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动态阈值法在欧亚大陆地区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取率高,在纬度上的变化趋势稳定;北方森林/针叶林和苔原地区的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取结果最稳定,低纬度区域的变率最大。1982-2006年,大部分植被类型的生长季开始时间表现出提早趋势,其中森林覆盖区域提早趋势明显,变化幅度为11.45~15.61 d/25a;除了郁闭式至开放式(>15%)灌木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赖晓璐  葛立群  贾可  
本文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2008-201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增长速度方程法测算辽宁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中选取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和农林牧渔劳动力等数据指标,换算可比价格进行数据处理运算,计算得出辽宁省2008-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2%。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辽宁省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但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用将越来越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中  张捷  都金康  
地面水体污染监测技术向空间遥感监测方向的拓展 ,在常规的监测技术基础上增添了新的观察角度 ,同时也反映出在应用现代遥感新技术的过程中 ,面临着需要不断加强改进和提高遥感监测精确度的处理方法。虽然遥感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常规性区域跨度和时效性方面的不足 ,但是现阶段通过遥感技术所能够采集到的水质信息及其图像判读 ,无论是在硬件技术上还是在软件技术上 ,都仍然存在较大的潜力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从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程度分析 ,遥感技术对水体污染监测在精度方面仍然难以完全替代地面人工的局部监测过程。遥感探测过程和图像处理判读等有关的研究成果表明 ,即使是对水污染特征值显像比较突出的水质项目 ,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卫亚星  王莉雯  
利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卫星上搭载的AVHRR(甚高分辨率辐射计)对地观测的时间尺度长达20年的遥感数据,研究了辽宁省植被的动态变化和空间异质性。通过分析辽宁省20年来每月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变化系数、标准化不规则值、动态平均值等指标,揭示了辽宁省植被的时空变化模式并发现异常现象。20年的数据表明,辽宁省NDVI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或8月,植被生长季的变化系数达到6%-14%的幅度,1984-1990年间植被绿度一致向上,1991-1998年间植被绿度趋势向下,植被绿度的摆动周期存在7到8年的规律,干旱季节NDVI的峰值在1991-1999年间比198...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利民  刘佳  邓辉  李丹丹  张莉  
该文在回顾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当前使用较多的旱情监测方法,如热惯量法、植被供水指数法、距平植被指数法、作物蒸散及微波监测等方法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现状、发展前景、业务化能力等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认为数据处理能力、算法精度和结果验证以及旱情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我国当前旱情监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张兰霞  张岳军  马静  孙雪  
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利用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从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和干旱频率三方面对辽宁省近50年年际和季节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无干旱事件发生;年际、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春季干旱程度略微增加;年际、春季、夏季和秋季干旱程度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0年和1999年最强;辽宁省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辽东不易发生年际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发生年际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季节干旱分布特征较分散,辽东春季不易发生干旱且持续时间短,辽南和辽西夏季发生干旱频繁且持续时间长,辽宁省普遍发生秋旱较轻。研究结果与实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路璐  张兰霞  杨春祥  苏阳  
利用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年-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近51年年际和春季气象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年际变化中,辽宁省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年际旱涝存在9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个分区中辽西北地区干旱频次最大,辽南地区干旱频次最小;春季干旱变化与年际变化相似,春季旱涝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各分区中辽西北与辽中地区春旱频次最大,而辽南地区春旱频次最小。空间上,年际干旱分布特征较集中,地域分布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重旱易发区为辽北和辽南,大旱易发区为辽西南部,偏旱易发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