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8)
- 2023(13438)
- 2022(11551)
- 2021(11142)
- 2020(9317)
- 2019(21667)
- 2018(21300)
- 2017(40412)
- 2016(22047)
- 2015(25025)
- 2014(24684)
- 2013(24508)
- 2012(23120)
- 2011(21081)
- 2010(21070)
- 2009(20054)
- 2008(20113)
- 2007(17645)
- 2006(15441)
- 2005(14222)
- 学科
- 济(92980)
- 经济(92897)
- 管理(59671)
- 业(58241)
- 企(46263)
- 企业(46263)
- 方法(41714)
- 数学(37432)
- 数学方法(37087)
- 中国(27996)
- 农(26887)
- 财(25296)
- 贸(22117)
- 贸易(22108)
- 易(21572)
- 制(19218)
- 业经(18429)
- 地方(17909)
- 农业(17182)
- 学(17055)
- 银(15571)
- 银行(15547)
- 务(15368)
- 财务(15334)
- 财务管理(15301)
- 融(15077)
- 金融(15075)
- 行(14958)
- 企业财务(14519)
- 策(13905)
- 机构
- 学院(310672)
- 大学(310293)
- 济(138618)
- 经济(135960)
- 管理(117017)
- 研究(112267)
- 理学(99416)
- 理学院(98280)
- 管理学(96724)
- 管理学院(96126)
- 中国(88961)
- 京(66328)
- 财(64830)
- 科学(64486)
- 所(57073)
- 中心(51739)
- 研究所(51269)
- 财经(50751)
- 农(50376)
- 江(46358)
- 经(46236)
- 经济学(43537)
- 北京(42773)
- 业大(42057)
- 范(40787)
- 师范(40474)
- 院(39822)
- 农业(39530)
- 经济学院(39248)
- 财经大学(37589)
- 基金
- 项目(197751)
- 科学(156121)
- 研究(147288)
- 基金(144859)
- 家(125046)
- 国家(124053)
- 科学基金(105914)
- 社会(94204)
- 社会科(89354)
- 社会科学(89332)
- 基金项目(75280)
- 省(74241)
- 教育(67988)
- 自然(66741)
- 自然科(65185)
- 自然科学(65164)
- 自然科学基金(64054)
- 划(63982)
- 资助(60845)
- 编号(60309)
- 成果(50146)
- 部(45687)
- 重点(44855)
- 发(43328)
- 课题(41828)
- 创(40734)
- 教育部(39443)
- 国家社会(39158)
- 创新(38222)
- 性(38166)
- 期刊
- 济(155045)
- 经济(155045)
- 研究(98850)
- 中国(63186)
- 财(50715)
- 农(46188)
- 学报(44150)
- 科学(42247)
- 管理(42158)
- 融(36476)
- 金融(36476)
- 大学(33453)
- 教育(32527)
- 农业(31391)
- 学学(31220)
- 经济研究(26599)
- 技术(25624)
- 财经(25552)
- 业经(24060)
- 经(22041)
- 贸(20614)
- 问题(20446)
- 国际(18996)
- 业(17536)
- 世界(17099)
- 技术经济(15371)
- 理论(15183)
- 统计(14975)
- 图书(14333)
- 商业(13806)
共检索到483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叶朱演 李政东
2007年10月下旬,中国股市由牛转熊,引起了社会各方高度关注。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从紧货币政策、"大、小非"解禁等角度进行层层分析,深入探讨了2007年10月以来中国股市逆实体经济上涨面大幅下跌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市态势 从紧货币政策 “大、小非”解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范莉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货币政策从紧的基调,但是2008年货币政策在紧缩时机和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基于2007年货币政策的实践,2008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会发生微调,其他调控政策的运用力度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目标范围;其次,2007年货币政策在工具运用上的力度和频度为历史罕见,2008年货币政策在工具上尚存的空间将决定其执行紧缩政策的方式和能力;再次,次贷危机下的美国经济走势存在较大的变数,我国货币政策受此影响在紧缩节奏上可能会出现变化。本文将结合上述三个角度的分析,得出2008年货币政策在全年从紧的基调下,下半年将出现紧缩节奏拐点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胀 流动性过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着眼于国内的通胀压力和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到9月份之后,货币政策不仅有保国内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参与全球主要中央银行危机管制的协调政策行动的一部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从年初从紧的货币政策到7月份实行审慎灵活的货币政策,再到11月份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在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货币当局适应并前瞻性地引导宏观经济运行的的调控艺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正威
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是中央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之一。金融部门必须执行和顺应这一政策取向,继续执行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调控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抓住邮政储蓄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即将挂牌的契机,充分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的融资功能;政策性银行要进一步引导、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回流农村;深入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银信合作,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进一步开发融资租赁市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撬动金融资源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从紧货币政策 金融部门 实施与服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植凤寅
民间借贷作为正规融资的补充,是不少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的一种重要融资方式。在当前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银根紧缩造成部分企业生产资金紧张,民间借贷再度活跃起来,民间融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新形势下,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防范民间借贷风险,需要新认识、新思路。本期一线话题邀请了福建银监局局长杨小苹、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行长吴国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冯兴元就从紧货币政策下的民间融资展开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静寅 刘亦文
金融统计作为国家管理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全面、准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一国中央银行能否正确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及及时反馈货币政策的效果,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金融统计与国际标准接轨,使金融统计将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决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火生 刘春华 周水根
从紧货币政策必然会对经济金融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余市经济金融的广泛调查分析,提出了在切实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同时,各相关部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即地方政府应运用综合手段,实现经济金融双赢;人民银行、银行监管机构应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增强金融体系效率与活力,助推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应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金融 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绍基
本文对从紧货币政策的宏观背景和微观表现进行了对比解读,剖析了地方经济金融面临的挑战和预期影响,分析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从紧 实证观察 挑战与应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莹
2007年末出现的楼市拐点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支持者认为楼市拐点已现,房价将下降;反对者认为拐点论不成立,房价仍将稳步上涨。与此同时,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从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文章分析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价发展趋势的影响,认为所谓拐点实际上是指房价的理性回归。通过作用于影响供求的各种因素,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双方都起到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调整,房价将回归理性。
关键词:
紧缩性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房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蕙显
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重要,股市传导货币政策是其中的表现之一。文章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终结目标的两个角度入手,从理论上解析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机制,继而通过逐一分析我国股市对货币供应量、信贷传导、投资和消费的作用关系,全方位剖析我国股市传导货币政策的效果,得出当前股市传导货币政策效果较低的结论,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传导机制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王伟 马宏岩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调整存在着利差变动效应,而实际利差直接影响着银行机构的盈利能力。但从实证结果来看,非对称加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对银行机构的实际利差影响效果都不明显,而对称性加息的效果显著。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货币政策的实际利差变动效应采取应对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保平
从紧货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在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方面所发挥的重要政策效应已经逐渐显现,对于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保持我国的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政策所引起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这同样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如:因从紧货币政策所引起的贷款集中问题、信贷结构不平衡所引起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银行经营风险加大等问题。我们以许昌市为例对贷款集中度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就此问题引发的其他问题做出了粗浅的讨论,以期能够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对改善目前的信贷现状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从紧货币政策 银行贷款 集中流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钢明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恶化,中国宏观经济发生剧烈变动,从物价高涨变成增长下滑。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从年初起10个多月严厉紧缩,年底变为大幅度宽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根明
财政政策应切实从紧货币政策宜紧中有松──1995年上半年我国财政金融运行走势透析张根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当前财政金融运行状况的基本判断1.1货币回笼基本正常,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今年由于元旦、春节均集中在一月份,加上国家调整工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