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8)
- 2023(8909)
- 2022(7410)
- 2021(7184)
- 2020(5853)
- 2019(13499)
- 2018(13298)
- 2017(24385)
- 2016(13168)
- 2015(15547)
- 2014(15415)
- 2013(15556)
- 2012(15269)
- 2011(14211)
- 2010(14411)
- 2009(13803)
- 2008(13824)
- 2007(12305)
- 2006(11403)
- 2005(10946)
- 学科
- 济(80811)
- 经济(80741)
- 管理(35202)
- 业(30136)
- 方法(27244)
- 数学(24290)
- 数学方法(23985)
- 中国(23058)
- 企(22913)
- 企业(22913)
- 地方(18414)
- 农(16392)
- 贸(14890)
- 贸易(14880)
- 财(14662)
- 学(14482)
- 易(14478)
- 制(13883)
- 业经(13568)
- 地方经济(12997)
- 融(11786)
- 金融(11786)
- 银(11625)
- 银行(11615)
- 行(11239)
- 农业(10628)
- 环境(10532)
- 体(10347)
- 发(9961)
- 和(9623)
- 机构
- 大学(205966)
- 学院(200792)
- 济(102028)
- 经济(100299)
- 研究(81330)
- 管理(69979)
- 中国(65556)
- 理学(58080)
- 理学院(57335)
- 管理学(56408)
- 管理学院(56031)
- 财(46009)
- 京(45524)
- 科学(44357)
- 所(41886)
- 研究所(37220)
- 中心(35802)
- 财经(35429)
- 经济学(34308)
- 经(32270)
- 经济学院(30569)
- 北京(30503)
- 江(30146)
- 农(29348)
- 院(28385)
- 范(27230)
- 师范(27050)
- 财经大学(26035)
- 科学院(24640)
- 州(23738)
- 基金
- 项目(119475)
- 科学(94485)
- 基金(89394)
- 研究(88968)
- 家(77705)
- 国家(77147)
- 科学基金(64709)
- 社会(60312)
- 社会科(57255)
- 社会科学(57241)
- 基金项目(45136)
- 省(41413)
- 教育(39894)
- 资助(38465)
- 自然(38101)
- 自然科(37232)
- 自然科学(37222)
- 自然科学基金(36576)
- 划(36163)
- 编号(33368)
- 成果(29477)
- 部(28661)
- 重点(27362)
- 发(27267)
- 国家社会(26859)
- 中国(26547)
- 教育部(25098)
- 课题(24023)
- 人文(23343)
- 创(23246)
- 期刊
- 济(124182)
- 经济(124182)
- 研究(73610)
- 中国(45572)
- 财(35325)
- 管理(29613)
- 学报(29296)
- 科学(28255)
- 农(28074)
- 融(23465)
- 金融(23465)
- 大学(23209)
- 学学(21427)
- 经济研究(21134)
- 教育(20463)
- 财经(19920)
- 农业(19107)
- 经(17559)
- 技术(17204)
- 贸(17101)
- 问题(16764)
- 国际(16171)
- 业经(15173)
- 世界(15127)
- 技术经济(11958)
- 统计(11294)
- 业(10761)
- 经济问题(10108)
- 理论(9259)
- 图书(9177)
共检索到342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本文从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入手,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货币供应 通货膨胀 结构调整 制度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中原
本文分析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突出矛盾和发展前景,并探讨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
“十一五“规划 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张培丽
本文对2008年我国18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07年的热点排名,从十二个方面阐述了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对于2007年我国2008年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研究 热点排名 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碚
2008年,中国将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世界和我们自己再次惊叹: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比人们预料的要快得多。2008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进入了新的征程。2008年,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和趋势引人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梳理总结,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走近成熟经济的门槛。
关键词:
成熟经济 经济趋势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在过去的27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8%。经历了连续5年高增长、低通胀之后,2007年中期以来,经济过热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通货膨胀恶化,经济增长减速和资产泡沫崩溃。为了同时应对这三大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防"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从紧、人民币升值加速、稳定资本市场的措施相继出台。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中的一些重要争议问题予以梳理,并给出合乎实际和逻辑的回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振 乔光华 苏日娜
文章采用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月度数据,采用一个两状态三阶自回归均值和方差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对2008年中国经济衰退的拐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的中国经济衰退出现在2008年6月至2008年11月,拐点出现在2008年11月,从2008年12月开始,中国经济已走出衰退,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存在非对称性,即中国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的波动远大于衰退阶段的波动。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拐点 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闵维方
本文简要回顾了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指出了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当前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教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怎样更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更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解决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和改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文章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性质,科学回答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育与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培炎
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带有全局性和关系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经济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要看到这些阶段性变化的客观性、必然性,加深对经济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一、通货紧缩问题通货紧缩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建宏
2008年2月15~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讲话。研讨会由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主持,副院长武寅、院纪检书记李秋芳、院秘书长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或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和投资增长将有所放慢,物价增长将逐步放慢。考虑到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继续发展,"三过"问题依然突出,应以"双防"为目标,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物价上涨 预测 经济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振
文章使用1993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月度数据,采用一个二元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对2008年至2009年中国经济衰退的拐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至2009年的中国经济衰退出现在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从2009年3月开始,中国经济已走出衰退,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存在非对称性,中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的波动大于扩张阶段的波动。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拐点 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蓝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明确
1978—2008年,中国的经济重心以1991年和200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向西南、东南和东北方向移动的三个阶段。为分析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首先指出了一般的贡献度分解方法在重心法研究中的不适用性及其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夏普里值的、适用于重心法的分解方法。基于此方法,给出了在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过程中的"引擎"和"逆引擎"省市和地区,并发现:第一阶段重心西移的原因既非西部投资的延迟效应,也非广州发展的副产品,而是由于东北经济发展过缓引起的。第二阶段重心东移的主要原因并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较量的结果,而是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过缓为主导,辅之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所致。第三阶段重心北移的主要原因也并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效果,而是完全是由西部发展过缓引起的。最后对区域发展政策做出评价,并指出优先发展西部经济是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2010年全球经济、我国经济都将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会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崛起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会好于2009年,全年有望保持8.5%左右的中速增长,201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太快。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中速平稳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国经济 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