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8)
2023(9052)
2022(7536)
2021(7072)
2020(5765)
2019(13088)
2018(12727)
2017(22822)
2016(12192)
2015(14211)
2014(14178)
2013(14353)
2012(14133)
2011(13357)
2010(13326)
2009(12839)
2008(12590)
2007(10975)
2006(10157)
2005(9668)
作者
(36655)
(30837)
(30695)
(29572)
(19979)
(14804)
(13833)
(11867)
(11826)
(10915)
(10847)
(10320)
(10063)
(9998)
(9981)
(9574)
(9122)
(8955)
(8763)
(8341)
(7979)
(7390)
(7350)
(7094)
(7066)
(6907)
(6617)
(6445)
(6258)
(6059)
学科
(78509)
经济(78442)
管理(31157)
(26139)
方法(26076)
数学(23328)
数学方法(23105)
中国(21571)
(19841)
企业(19841)
地方(18840)
(14523)
(14444)
贸易(14434)
(14134)
(14040)
地方经济(13440)
业经(13117)
(12129)
(11993)
(11137)
金融(11137)
(10426)
银行(10407)
环境(10314)
(10178)
农业(9516)
(9478)
关系(9301)
(9288)
机构
大学(192837)
学院(187521)
(96562)
经济(95017)
研究(78347)
管理(64749)
中国(61569)
理学(54254)
理学院(53491)
管理学(52664)
管理学院(52304)
科学(42882)
(42607)
(41377)
(39880)
研究所(35820)
中心(33715)
经济学(32755)
财经(32359)
(29625)
经济学院(29202)
北京(28212)
(27753)
(27739)
(27584)
(25759)
师范(25572)
财经大学(23881)
科学院(23874)
业大(22215)
基金
项目(115129)
科学(91173)
基金(86547)
研究(84807)
(75801)
国家(75252)
科学基金(63004)
社会(58257)
社会科(55359)
社会科学(55345)
基金项目(43729)
(39535)
教育(37890)
自然(37053)
资助(36568)
自然科(36206)
自然科学(36195)
自然科学基金(35589)
(34890)
编号(31180)
(27597)
成果(26902)
重点(26588)
(26455)
国家社会(26274)
中国(26039)
教育部(24098)
课题(22643)
(22579)
发展(22322)
期刊
(115222)
经济(115222)
研究(67376)
中国(42469)
(30781)
学报(28091)
管理(27567)
科学(27392)
(25850)
大学(21997)
(20630)
金融(20630)
学学(20461)
经济研究(20090)
教育(18431)
财经(18055)
农业(17860)
(16196)
技术(16069)
(15984)
国际(15518)
问题(15278)
世界(14647)
业经(13251)
技术经济(11166)
(10984)
统计(10563)
经济问题(9223)
资源(8729)
(8689)
共检索到315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在过去的27年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9.8%。经历了连续5年高增长、低通胀之后,2007年中期以来,经济过热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通货膨胀恶化,经济增长减速和资产泡沫崩溃。为了同时应对这三大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双防"政策。货币政策进一步从紧、人民币升值加速、稳定资本市场的措施相继出台。作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中的一些重要争议问题予以梳理,并给出合乎实际和逻辑的回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自锋  张慧君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调整和应对,这对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04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大部分参会论文涉及上述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贸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FDI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调整与优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及东亚货币合作等问题,值得予以概括和介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妍  
2013年1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在会议第二时段,围绕"应对挑战"议题,与会专家们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外部挑战是: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中国出口竞争力受冲击;发达国家同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内部挑战有:关键领域的改革要取得共识越来越难;营业税改增值税可能引发新一轮重大经济体制改革;房地产市场走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从2002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超常的增长速度,经济明显过热。2007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严重恶化,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形成威胁。中国政府旋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经济降温。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急转直下。世界经济形势风云突变。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急剧逆转、石油价格和各类初级产品价格猛然暴跌,全球范围内的滞—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永定  
本刊上期刊发了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博士在"世界经济与中国2009:变化中的世界和机遇"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稿,本期续刊其他几位演讲人的文章,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Ronald I. McKinnon、摩根斯坦利亚洲主席Stephen Roach、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益平。几位著名经济学家对2008年的世界和中国经济状况及2009年经济前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其观点见仁见智,值得参考和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本文从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入手,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张培丽  
本文对2008年我国18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07年的热点排名,从十二个方面阐述了2008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对于2007年我国2008年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碚  
2008年,中国将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使世界和我们自己再次惊叹: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比人们预料的要快得多。2008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进入了新的征程。2008年,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和趋势引人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六个方面的梳理总结,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逐步走近成熟经济的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振  乔光华  苏日娜  
文章采用1995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的月度数据,采用一个两状态三阶自回归均值和方差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对2008年中国经济衰退的拐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的中国经济衰退出现在2008年6月至2008年11月,拐点出现在2008年11月,从2008年12月开始,中国经济已走出衰退,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存在非对称性,即中国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的波动远大于衰退阶段的波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Stephen Roach  
非常荣幸能够在此发言,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这是一个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研讨会。这里所有的发言人都是非常著名的,感谢主办者给我这样的机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广  
2007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或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出口和投资增长将有所放慢,物价增长将逐步放慢。考虑到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继续发展,"三过"问题依然突出,应以"双防"为目标,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振  
文章使用1993年1月至2009年7月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和一致指数的月度数据,采用一个二元马尔可夫状态转换模型,对2008年至2009年中国经济衰退的拐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8年至2009年的中国经济衰退出现在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从2009年3月开始,中国经济已走出衰退,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另外,我们也发现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存在非对称性,中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的波动大于扩张阶段的波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明确  
1978—2008年,中国的经济重心以1991年和200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向西南、东南和东北方向移动的三个阶段。为分析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首先指出了一般的贡献度分解方法在重心法研究中的不适用性及其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夏普里值的、适用于重心法的分解方法。基于此方法,给出了在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过程中的"引擎"和"逆引擎"省市和地区,并发现:第一阶段重心西移的原因既非西部投资的延迟效应,也非广州发展的副产品,而是由于东北经济发展过缓引起的。第二阶段重心东移的主要原因并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较量的结果,而是西部经济发展速度过缓为主导,辅之以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所致。第三阶段重心北移的主要原因也并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效果,而是完全是由西部发展过缓引起的。最后对区域发展政策做出评价,并指出优先发展西部经济是保证中国经济高速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