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1)
2023(9440)
2022(7787)
2021(7375)
2020(6132)
2019(14392)
2018(14017)
2017(25568)
2016(13835)
2015(16143)
2014(16058)
2013(15908)
2012(15515)
2011(14527)
2010(14673)
2009(14070)
2008(13935)
2007(12101)
2006(11104)
2005(10402)
作者
(41183)
(34794)
(34679)
(33125)
(22433)
(16655)
(15589)
(13567)
(13283)
(12342)
(12105)
(11687)
(11371)
(11172)
(10995)
(10771)
(10284)
(9891)
(9852)
(9450)
(8925)
(8513)
(8420)
(7914)
(7912)
(7864)
(7492)
(7160)
(7140)
(6836)
学科
(87569)
经济(87506)
管理(36713)
方法(34688)
数学(31584)
数学方法(31133)
(30866)
(24615)
企业(24615)
中国(22354)
地方(18146)
(15679)
(14993)
(14584)
贸易(14575)
(14153)
业经(13558)
(13019)
地方经济(12955)
(12246)
(11718)
金融(11718)
环境(11123)
(10835)
银行(10828)
(10567)
(10133)
农业(9830)
(9672)
(9621)
机构
大学(217100)
学院(211786)
(105532)
经济(103860)
研究(82992)
管理(76435)
理学(65260)
理学院(64451)
中国(64433)
管理学(63100)
管理学院(62710)
(47131)
科学(46628)
(44551)
(42195)
研究所(38081)
中心(36140)
财经(35560)
经济学(35440)
(32559)
经济学院(31631)
(31306)
北京(30942)
(29916)
(29144)
(27998)
师范(27787)
业大(27002)
财经大学(26429)
科学院(25100)
基金
项目(134362)
科学(107197)
基金(101684)
研究(96471)
(89035)
国家(88428)
科学基金(75109)
社会(65837)
社会科(62581)
社会科学(62565)
基金项目(51452)
(47724)
自然(46592)
自然科(45604)
自然科学(45595)
自然科学基金(44783)
教育(44328)
资助(44108)
(41532)
编号(35354)
(31746)
重点(30744)
成果(29708)
(29661)
国家社会(29195)
中国(28281)
教育部(27767)
(26609)
大学(25912)
人文(25866)
期刊
(120277)
经济(120277)
研究(71522)
中国(44081)
(32701)
学报(32456)
管理(31336)
科学(31296)
(28447)
大学(25367)
学学(23773)
经济研究(21193)
(20777)
金融(20777)
教育(20233)
农业(19799)
财经(19613)
技术(18983)
(17207)
(16028)
问题(15892)
国际(15235)
世界(14881)
统计(14674)
业经(13846)
技术经济(13134)
(12381)
(11769)
决策(11477)
资源(9624)
共检索到33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庆  
在外部需求前景和国内政策定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我们把所设想的2008年可能出现的情形比喻成一年的四个季节。秋季代表"输入型软着陆",夏季代表"过热",春季代表"政策引导型软着陆",而冬季则代表"彻底的硬着陆"。我们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进入"秋季"的可能性最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哈继铭  
美国房价下跌拖累经济,消费放缓,影响中国出口。但是2008年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奥运年和五年一次的地方政府换届年,消费和投资需求强劲,足以抵御外需走弱。从资金面来看,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走弱将使其货币政策更趋宽松,推高或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流动性"水位"将继续上涨。在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新兴市场,且这种趋势在2009年之前还将持续,未来短期内新兴市场资金充裕的局面不改,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中国政策层面的紧缩势在必行,但一些宏观政策因带有强烈行政色彩而难以把握其力度,结构性政策(如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收入政策等)更是难以立竿见影。一旦外部环境"温度"低于预期,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晓  陈光磊  高菲  
本文通过对物价增长偏低、社会资金偏紧、总需求结构不合理等宏观数据的分析,认为2003年以来的经济过热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宏观调控已经到位,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需要警惕的是宏观调控不能过犹不及断送增长周期。文章建议,为保持增长周期的持续,当前宏观调控必须尽快做出相应调整,以形成增加国内需求的新政策体系,确保国民经济在不发生紧缩的情况下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绍朋  王健  汪海波  
宏观调控政策协调在经济“软着陆”中的作用周绍朋王健汪海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我国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针对经济领域中出现的过热现象,实施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家综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骆玉鼎  
1993-1996年,中国宏观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通货膨胀率由最高时的24.6%(1994年3季度)下降到一位数,最低达到5%(1996年),同时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滑坡,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97年仍达到9.7%)。很多人将这段时间出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一、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由于受预测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名称、口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仅采集了八个模型中的18个指标。八个模型是:模型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模型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预测部;模型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模型4—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模型5—北京经济学院信息系;模型6—机电部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模型7—中国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模型8—国家物价局成本调查队。18个指标分别为:1.GNP增长速度;2.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3.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4.工业总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昕东  王金明  吴桂珍  韩冬梅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2年是国际国内超预期事件高发的一年。本文认为,“三重压力”叠加“两大超预期冲击”使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正常增长轨道,呈现“快速探底”“压力加剧”的特征。但随着近期疫情因素逐渐消退和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核心经济参数的拐点纷纷到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将充分显现。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2020年更加脆弱,将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此外,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在中期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引导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全年实现6.7%的GDP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引导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全年实现6.7%的GDP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帆  
继续坚持“软着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1995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分析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目前,主张放松宏观调控,使经济再度“热”的舆论又开始抬头。例如,上海证券报7月17日发表股票专家徐凯南的预测,言“宏观经济软着陆成功初见端倪,股市走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当金融危机席卷东亚并搅得“周天寒彻”之际,我们中国却不仅巍然不动,而且为国际社会作出令世人钦佩的贡献,这是为什么?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这不仅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也改写了我国国民经济几十年来大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22年是中国经济面对“三重压力”、抵御超预期冲击的一年。一方面,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相关产业持续向好以及贸易顺差保持高位,为宏观经济企稳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范围暴发、俄乌冲突扰动世界能源市场、高温干旱、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不足、信心减弱使得经济只实现了弱企稳,负向产出缺口持续,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红利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期,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发展动力结构性加速调整期,新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落地期。一方面,“三重压力”,尤其是需求收缩问题在2023年将有所延续;另一方面,在疫情因素减弱、消费活力逐步恢复和系统性政策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将得以全面修复,实现整体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进一步稳定消费并构建与新发展格局激励相容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仍面临许多挑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