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2)
2023(7482)
2022(6347)
2021(6405)
2020(5209)
2019(12335)
2018(12278)
2017(22257)
2016(12137)
2015(14300)
2014(13794)
2013(13832)
2012(13512)
2011(12406)
2010(12045)
2009(11332)
2008(11360)
2007(9683)
2006(8568)
2005(7994)
作者
(34143)
(28676)
(28592)
(27203)
(18276)
(13918)
(12961)
(11063)
(11059)
(10109)
(9846)
(9762)
(9231)
(9039)
(8991)
(8720)
(8365)
(8322)
(8152)
(8079)
(7291)
(6926)
(6862)
(6556)
(6449)
(6381)
(6223)
(6163)
(5780)
(5700)
学科
(52741)
经济(52689)
管理(28986)
(25654)
方法(21450)
数学(18960)
数学方法(18755)
(18527)
企业(18527)
中国(17868)
(15452)
(13500)
贸易(13492)
(13197)
地方(10329)
(10308)
(10197)
(10116)
农业(9821)
业经(9752)
(8534)
金融(8532)
(8428)
银行(8419)
(8187)
(7779)
环境(7634)
关系(7598)
(7342)
(7274)
机构
大学(173526)
学院(168898)
(78144)
经济(76801)
研究(69724)
管理(59623)
中国(55660)
理学(50294)
理学院(49584)
管理学(48774)
管理学院(48449)
科学(40085)
(40075)
(35561)
(33141)
研究所(32241)
中心(31447)
(30211)
北京(26117)
财经(26080)
(25022)
经济学(24924)
(24489)
(24326)
师范(24135)
(24048)
农业(23836)
业大(23579)
经济学院(22317)
科学院(21521)
基金
项目(109637)
科学(86309)
基金(81402)
研究(81209)
(72048)
国家(71496)
科学基金(59622)
社会(52713)
社会科(49869)
社会科学(49858)
基金项目(42520)
(38433)
自然(37099)
教育(36513)
自然科(36207)
自然科学(36197)
自然科学基金(35579)
(34151)
资助(33818)
编号(31558)
成果(26747)
(26126)
重点(25172)
中国(24349)
(24135)
国家社会(23155)
教育部(22270)
课题(22090)
(21796)
大学(21187)
期刊
(89049)
经济(89049)
研究(56801)
中国(39622)
(27767)
学报(26784)
科学(26101)
(24690)
管理(23077)
大学(20666)
农业(19908)
教育(19354)
学学(18889)
(16866)
金融(16866)
经济研究(14672)
技术(14204)
(13850)
财经(13427)
国际(13408)
世界(13165)
(12620)
问题(12372)
(11897)
业经(11275)
资源(9999)
图书(9730)
技术经济(8279)
(8098)
(7929)
共检索到276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兵  余翔  嵇俊杰  
本文分别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主产区法、黑色预警法和因果关系分析法对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同时通过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量预测法和粮食供求平衡关系预测法对粮食消费量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以及客观分析与主观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划分安全区间,得出了2007、2008两年中国粮食极高度安全的结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6年是我国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后国家对粮食市场实施宏观调控力度最大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6年第2期《2006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生产继续呈增长态势,粮食库存充裕,市场供给压力较大,粮食供求关系正处在由前两年的偏紧状况向阶段性供过于求的状况转变。从市场层面上分析,粮食市场价格与2005年相比将进一步下跌。但考虑到中央千方百计增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2005年我国的粮食形势正如笔者在本刊2005年第1期《2005年中国粮食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一文中所分析判断的:“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产量增加,年度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或能够基本实现产需平衡,加上现有库存和净进口的调剂,粮食有效供给充裕,粮食市场稳定,价格将稳中趋降。”在这一年里,国家针对市场粮价下行情况,及时采取了在小麦主产区实行结合中央储备小麦轮换按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经历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再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如对农民种粮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水平,估计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粮食近5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居民粮食消费量比率大约为1.2。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等因素,本文估计,2020年,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大约为6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4亿吨。按照国内粮食总产量与中国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保障系数1.2的要求估算,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7亿吨。从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及其资源条件看,2020年,中国具备7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劲松  
2007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主要表现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农民非农就业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发展中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供应紧张、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展望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翟萃  
自古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古今中外皆把粮食当作战略性资源、关键性产品。作为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更为敏感。中国粮食生产的震动波及效应很大。中国粮食生产若减产10%,则会对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0%以上产生影响。一个自然需要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克强  刘枭  
粮食安全攸关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中国粮食安全应牢固建立于基本自给基础上。改革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态势是:人口持续增长,播种面积波动下降,但单产较快波动上升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蜀  刘健男  
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量激增,创下了历史纪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中国稻米进口总量、各品种进口量及进口国别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水稻丰收使得东南亚各国之间展开了稻米出口竞争,进而拉低了国际市场稻米出口价格,并继而大大低于国内价格是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激增的根本原因。但从形势来看,国际稻米价格应不会长期在低位运行,中国稻米大量进口也不会长期持续。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口粮高度自给,同时应对饲料粮适度放开。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FAO和WTO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春  王秀东  
加强粮食安全方面国际合作是促进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推动中国全球化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粮食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迅速发展,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但同时中国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也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今后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平台加强三方合作以及支持企业行动促进民间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爱琳  匡文慧  张弛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近25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加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新解译结果和中国分县粮食产量数据,重建了中国1 km分辨率的粮食产量空间数据,分析了中国1990-2015年工矿用地扩张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矿用地面积在1990-2015年间增长了326%,扩张速率从1990-2000年的288 km2/a增加到2000-2010年的1482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卞靖  
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已跨过"吃得饱"阶段,正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阶段迈进。在此过程中,农业大国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外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相互交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将面临更加多元和复杂的风险挑战。未来15年,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改变立足国内、眼睛朝内的传统思维,以更加开放、更为积极、更具全球思维的方式,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推动从数量型安全向质量型和能力型安全的战略转变。应客观认识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全产业链被外资挤压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国际化过程中外部挑战增多等新风险,借鉴国际经验,着力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参与全球农业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企业"走出去"和"运回来"的保障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与能力,从而全面掌握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性,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