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9)
2023(10268)
2022(8977)
2021(8292)
2020(6993)
2019(16532)
2018(15987)
2017(30801)
2016(16783)
2015(19261)
2014(19600)
2013(19550)
2012(18914)
2011(17573)
2010(18066)
2009(17174)
2008(17165)
2007(15524)
2006(13853)
2005(12774)
作者
(50129)
(42201)
(41940)
(40451)
(27077)
(20028)
(19326)
(16350)
(15890)
(15325)
(14489)
(13926)
(13612)
(13543)
(13426)
(13200)
(12609)
(12388)
(12264)
(12171)
(10703)
(10488)
(10268)
(9752)
(9729)
(9541)
(9240)
(9224)
(8487)
(8435)
学科
(92213)
经济(92148)
管理(46358)
(43442)
方法(34115)
(33776)
企业(33776)
数学(30327)
数学方法(30037)
中国(22426)
地方(22121)
(22017)
(18999)
(17353)
业经(16637)
(16089)
贸易(16082)
(15547)
(15291)
农业(14357)
地方经济(14204)
(12915)
(12897)
金融(12895)
银行(12892)
(12413)
(12285)
(12035)
环境(11751)
(10480)
机构
学院(253043)
大学(252659)
(119510)
经济(117098)
管理(94350)
研究(94160)
理学(79606)
理学院(78682)
管理学(77455)
管理学院(76954)
中国(72268)
科学(54060)
(53880)
(53327)
(48738)
研究所(43752)
中心(42476)
(42060)
财经(41634)
(39964)
经济学(37751)
(37507)
业大(34347)
北京(34347)
经济学院(33705)
(33445)
师范(33199)
农业(32890)
(32842)
(31096)
基金
项目(155120)
科学(121792)
研究(115756)
基金(111935)
(96315)
国家(95506)
科学基金(80852)
社会(74075)
社会科(70215)
社会科学(70195)
(59967)
基金项目(58048)
教育(52635)
(50520)
自然(49903)
自然科(48665)
自然科学(48648)
自然科学基金(47793)
编号(47325)
资助(47134)
成果(40206)
(35599)
重点(35361)
(35194)
课题(33265)
(31359)
国家社会(30456)
教育部(30164)
(29870)
创新(29479)
期刊
(141794)
经济(141794)
研究(83530)
中国(51038)
(41459)
(38478)
学报(35556)
管理(35027)
科学(33838)
(27869)
金融(27869)
大学(26879)
农业(25589)
学学(25174)
教育(24906)
经济研究(23821)
技术(22469)
财经(21529)
业经(20852)
(18725)
问题(18372)
(16674)
国际(15102)
技术经济(14796)
世界(13858)
统计(13717)
(13597)
理论(12610)
商业(12308)
(11954)
共检索到403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王小广  
一、2007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2007年,我国多项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比上年有所加快,整体经济基本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军扩  
一、1992年我国经济工作取得巨大成就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在上年全面回升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高速增长。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23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45元,比上年增加320元,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这样的增长幅度是我国自1985年以来最高的,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列前茅。特别是与1992年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相比较,更加显示出我国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的活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樊彩跃  
2008年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国民经济增长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作了调整。展望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经济增长将会继续向下调整。为防止经济过度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应对去年以来的"偏紧型"政策进行调整,采取中性偏松的政策,即在"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下进行结构性松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彩跃  
2008年,为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之年,国民经济增幅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自一季度开始增速逐季放慢的态势十分明显,但全年经济增长仍将达到10%左右。为防止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党中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2008年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降周期。本文对中国经济进入下降周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2009年中国宏观政策和经济前景进行了展望。保增长是2009年宏观政策的核心。在宏观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8%左右。伴随着经济周期下行,中国将告别通胀,迎来通货紧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已经出现了重大转机 ,但调整国家宏观政策取向还为时过早 ,对我国未来经济的走势不能盲目乐观。无论当前还是未来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经济发展都面临一些困难 ,我们必须继续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 ,促进经济的持久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凡  王文武  
一、国内经济的一些积极变化 在去年9.11事件发生后,分析家预测2002年中国经济将不容乐观。当年第四季度的GDP增幅大幅降低似乎也验证了这一说法。但今年上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却大大好于预期。据统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一季度增长7.6%,二季度增长8.0%,呈现出逐季加快增长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633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25082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5820亿元,增长6.6%。出现这样的积极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当中,有我国四年来积极的宏观政策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本文认为,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四大预期目标,重点阐释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   冯明  张慧慧  李双双  张彬斌  左鹏飞  孙博文  李莹  
2022年上半年,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加息潮,可能诱发部分国家经济衰退与主权债务危机。中国经济2022年1月至3月中上旬稳中向好,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受突发疫情影响下行压力明显增大,5月下旬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和多项纾困政策落地,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边际修复态势。然而,由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尚未根本改善,叠加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重视的是,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疫情反复、出口下行、房地产供需双弱三项风险叠加的挑战,民营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的不利局面可能加剧,对经济回归常态化增长造成拖累。为了更加有效地化解三重压力、更加精准地应对三项风险叠加、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持续修复,建议进一步加强政策应对:一是及时谋划储备增量政策,为经济修复提供助力;二是通过深化改革稳定市场预期,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三是坚持保链稳链与疫情防控并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畅通;四是强化就业优先在宏观政策中的导向地位,加大力度缓解总量和结构性就业压力;五是从供需双侧发力,多措并举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六是防范外部风险向中国的溢出效应,稳定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刘世锦  余斌  陈昌盛  李建伟  方晋  张立群  
:本文认为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资产泡沫化风险明显降低,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降中趋稳,但不排除风险因素叠加引发增长滑波的可能。因此下半年宏观经济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本文集中阐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中央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刺激内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增长8%以上。本文分析2010年,尽管经济回升势头较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变数较多,关键是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继而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政策取向上应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同时不放弃外需,不失时机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健全市场机制,激活民间力量,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持续健康地保持下去。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随着投资、出口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2008年需求增长水平较2007年会略有降低;但各个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将带动供给潜力的进一步增强。预计2008年社会经济总供求关系,将由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供给不足,转变为总体供求平衡、局部产能过剩。根据对经济走势及主要问题的分析,文章提出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王丹惠  王春华  
2012年12月8日,由《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和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实务部门以及《中国流通经济》、《会计之友》杂志社有关期刊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一、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研究员分析了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力  张红亮  
2011年1月9日,"2011'特华金融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201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论坛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中国银监会培训中心和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研究员主持论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原中国证监会主席周道炯、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主任戴根有和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分别做了主题发言和评论发言,现将论坛的精彩观点综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