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5)
2023(7394)
2022(6702)
2021(6295)
2020(5584)
2019(13563)
2018(13008)
2017(24065)
2016(13619)
2015(15786)
2014(16086)
2013(16296)
2012(15905)
2011(14534)
2010(14502)
2009(13793)
2008(13865)
2007(12351)
2006(10741)
2005(9695)
作者
(43990)
(36914)
(36659)
(35279)
(23450)
(18018)
(16834)
(14614)
(14148)
(13289)
(12652)
(12578)
(11889)
(11874)
(11807)
(11672)
(11672)
(10933)
(10785)
(10748)
(9578)
(9212)
(9114)
(8591)
(8511)
(8327)
(8278)
(8264)
(7611)
(7555)
学科
(60198)
经济(60144)
管理(33968)
(33894)
方法(28816)
数学(25870)
数学方法(25636)
(25494)
企业(25494)
(18270)
中国(15535)
(15094)
(14899)
地方(14684)
农业(12204)
(11494)
贸易(11491)
(11124)
业经(11115)
(10409)
(8954)
(8700)
金融(8698)
环境(8645)
(8417)
财务(8402)
财务管理(8371)
(8344)
银行(8294)
企业财务(7892)
机构
大学(202737)
学院(200342)
(82098)
经济(80237)
研究(76744)
管理(72230)
理学(61646)
理学院(60825)
管理学(59552)
管理学院(59197)
中国(57180)
科学(50907)
(46633)
(44386)
(41915)
研究所(38430)
农业(37419)
(36699)
业大(36592)
中心(35132)
(32544)
财经(28444)
北京(27828)
(27080)
(27057)
(26967)
师范(26699)
(25781)
经济学(25155)
(24928)
基金
项目(133790)
科学(102503)
基金(95161)
研究(91456)
(85624)
国家(84898)
科学基金(69951)
社会(55391)
(55257)
社会科(52211)
社会科学(52187)
基金项目(50577)
自然(47738)
自然科(46539)
自然科学(46518)
(45865)
自然科学基金(45700)
教育(42010)
资助(40273)
编号(36609)
重点(31470)
成果(30015)
(29742)
(29462)
计划(27672)
(26846)
科研(26635)
课题(26372)
创新(25303)
科技(25053)
期刊
(91265)
经济(91265)
研究(58503)
中国(43283)
(41724)
学报(41344)
科学(34546)
大学(29750)
(29198)
农业(28246)
学学(28078)
管理(24187)
教育(19645)
(17986)
金融(17986)
技术(16705)
(15842)
经济研究(14644)
业经(14300)
财经(14098)
问题(12297)
(12096)
(11731)
业大(11226)
资源(11172)
(10864)
技术经济(10355)
图书(9951)
统计(9885)
理论(9839)
共检索到309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波  史瑞琴  陈正洪  
介绍了湖北省2006年建成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气象探测网对2007年梅雨期可降水量的探测,指出GPS探测的可降水量(PWV)与探空资料所计算的可降水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对多站GPS资料时间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在梅雨期过程中PWV的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在梅雨期来临前PWV都有一个急升的过程,PWV的急升时间长短、升幅、量值大小反映了水汽累积情况,它与梅雨期降水过程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梅雨过程中PWV急升达到峰值的过程伴随着明显的降水,进入高值波动阶段后,降水继续维持,PWV下降的过程中,降水逐步减小,直至停止,在这一阶段中PWV时间序列的波动和空间分布特征与梅雨期降水的短时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飛  杨秀芹  刘慕嘉  张余庆  李华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特征量及梅雨期分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还不明晰。论文采用江淮流域1961—2020年23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识别梅雨过程,研究梅雨入出梅日期等特征量及梅雨期不同量级的雨日数等指标的时空特征,计算城市化对梅雨期强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Ⅰ区(江南区)平均入出梅最早,Ⅱ区(长江中下游区)次之,Ⅲ区(江淮区)入出梅最晚,梅雨期长度依次为30、30和24 d,入出梅日和梅雨期长度趋势性均不明显。Ⅰ区平均梅雨雨强最大(367.6 mm),Ⅱ区次之(298.4 mm),Ⅲ区最小(253.5mm);Ⅱ区梅雨雨强显著增加、平均梅雨强度指数最大,最易发生暴力梅,Ⅲ区梅雨强度指数变化最剧烈。江淮流域梅雨量Ⅰ、Ⅱ区中部较大,Ⅰ区雨日数最多,Ⅱ区次之,Ⅲ区最少。梅雨期小雨日数最多、降水发生率最高,中雨、大雨和暴雨依次减少。绝大多数站点小雨、中雨日数趋势性不明显,Ⅱ区中东部大雨、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绝大多数站点大雨、暴雨降水发生率趋势性不明显,Ⅱ区较多站点小雨、中雨发生率显著下降是其东部梅雨期降水发生率显著减少的原因。暴雨量占梅雨量比例最大、降水贡献率也最大,大雨、中雨和小雨依次减小。Ⅰ、Ⅱ区东部站点大雨、暴雨量显著增加是该区梅雨量显著增加的原因。绝大部分站点的不同量级降水贡献率趋势性不明显,只有Ⅱ区中东部17个站点小雨、中雨贡献率显著降低。城市化加剧了强降水指标上升,城市化对R95P和R99P的贡献率分别为10.59%和17.39%。研究结果可为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事件预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媛  刘敏  周博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旱涝灾害比较突出,特别是水患,历来是威胁湖北的一大灾害,因此对降水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很现实的意义。利用1961年以来全省65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气候特征和行政区划将湖北省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以揭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湖北省各区域的降水变化事实。结果表明:湖北省平均年降水量鄂西北最少,鄂东南最多,秋季降水量的减少和冬季降水量的增加最为显著;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中,鄂西北发生站次最多,江汉平原其次,鄂西南和鄂东南最少。该结论为湖北各区域的旱涝变化趋势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科学的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强  杜毅光  李保国  
降水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河北省85个常规地面气象站降水资料,利用小波变换Morlet方法,分析了河北省1965-2005年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的主要周期变化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1年河北省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个尺度的变化周期,分别是18a、8a和4a,其中,18a尺度存在于近41a,8a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4a尺度集中在70年代。在时间上,18a尺度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a尺度上则有10个丰枯交替。在空间上,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河北省北部和中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别以12~18a大尺度及8~12a中尺度周期变化为主,降水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则主要以3-8a小尺度周期变化为主,降水变率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翠凤  窦坤  吴雷柱  徐国栋  张婷  
利用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方法分析近50年来鲁西南9县区降水量、雨日、雨强变化。结果表明:鲁西南中南部地区降水日数减少较北部明显;≥25.0mm、≥50.0mm、≥150.0mm平均降水日数均呈略增加趋势,≥100.0mm降水日数中北部呈减少趋势,南部呈增加趋势。各级平均降水日数均与年平均降水量显著相关,≥25.0mm降水日数与年降水量相关最为密切,说明从平均状况看,降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日数的多少,特别是≥25.0mm降水日数的多少。平均最长连续降水和无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平均最大连续降水量以3.719 mm/10年的趋势减少(近30年以6.724mm/10年的趋势增加),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永宏  林爱文  代侦勇  
利用湖北省19个国家级气象台站1956~2009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分层聚类方法,基于聚类分析碎石图和聚类树状图来探索最适宜的分区方案,对湖北省全年、逐月降水进行了分区,并结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探讨了分区的合理性,之后逐区进行了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全年降水分区为5区,1~12月降水分区分别为3、3、4、3、5、4、3、3、3、4、3、3个区。各月降水分区的差异性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移动有密切关系,副高脊线在北纬18°以南、北纬20°以北,以及缓慢南退过程中,分区形式有较大差异。自相关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气象站不能代表所在分区的气候特点,而所在分区又不能代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五三  田红  王胜  
利用安徽省71个台站1961~2008年近50 a的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的阈值,通过趋势分析、EOF分析、周期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汛期极端强降水量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极端强降水阈值平均为55 mm,其空间分布与常年汛期降水量分布基本一致;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极端强降水呈上升趋势;EOF前3个模态累积方差贡献达86%,全省一致型和南北相反型为最主要的两种分布型;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存在9~10 a的主周期,此外还有3 a左右的次周期;汛期极端强降水量在1980年左右存在一次突变,1980~2008年年均值比1961~1979年年均值增加了52 ...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家其  龚箭  吴宜进  
利用日降雨数据估算降雨侵蚀力,以此评估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通过分析湖北省及周边26个气象台站1957~2008年逐日降雨量数据,基于日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多年降雨侵蚀力,初步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降雨侵蚀力总体上呈现从东南地区向西北山区逐渐递减的趋势,鄂东南、西南较高,而西北部最低,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分布特征类似;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在年际变化上都呈现微弱上升趋势,1978年以来降雨侵蚀力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和2~3a的主周期变化;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的77.42%,其中最大月降雨侵蚀力出现在7月份,占年降雨侵蚀力的22.3%。研究结果对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薩瓦狄尔  
河川迳流系数的变化,是决定于降雨的历时,强度及降雨前的天气。这可由Б.都尔河(文斯基森林山区)的两次洪水予以证实。1951年5月10—11日,由于连续下了42小时的霪雨,最大强度每小时7毫米,观测到洪水上涨4.18米;降雨强度减弱到每小时2—3 毫米时,水位立即下降。1951年6月19—20日,虽然下了一次暴雨,降雨强度每小时18毫米,但暴雨后是较小的雨,Б.都尔河的水位总共只上升了21厘米;这由于降雨前天气干燥而热的缘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娟  肖宏斌  徐维新  祁栋林  李晓东  
利用1971-2010年40a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及盆地外缘托勒气象站的水汽压、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经验公式,计算了柴达木盆地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结果表明,近40a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降水量、降水转化率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可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相对较低,90年代后逐渐增多,总体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近40a春、夏季呈持续增长趋势,而秋、冬季20世纪80年代呈弱的减少趋势,90年代后呈持续增长趋势;可降水量变化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分布特征,这与可降水量多少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反。气温是影响柴达木盆地可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而相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军  王海军  
1961年以来湖北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小,冬变暖夏变凉趋势明显,冬变暖区域集中在江汉平原南部及鄂东大部,夏变凉区域集中在鄂西北。年平均情况下最高气温有下降趋势,最低气温有升高趋势,夏季的最高气温下降幅度最大、中心在鄂西北,冬季的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中心在武汉附近。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其分布格局是东增西减,南增北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帆  李仁东  王海芳  
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为基础,利用2005和2007年获取的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湖北省2000~2007年的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制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7a间净减少125387hm2;水域扩张是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占到耕地流失面积的54.6%,其中又有88%是转变成坑塘;耕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江汉平原水域的扩张导致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耕地流失发生在江汉平原,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和平原地区,湖北中西部耕地减少则是生态退耕造成;2005年以来,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是2005年以来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湖北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敏  张增长  何巧娜  马荣娴  张爽  宇传华  
目的:了解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做出政策决定提供依据,使卫生资源在不同机构间合理分配。方法:按照OECD卫生费用核算系统,并结合我国现有卫生服务提供系统,确定机构法卫生费用核算范围,主要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利用2007—2010年湖北省机构法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分别描述了卫生总费用的总体水平,卫生总费用在医疗机构、门诊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之间的配置状况。结论:湖北省机构法卫生总费用不断升高,卫生资源配置结构逐步倾向合理,流向医院的费用比重有所下降,公共卫生机构费用所占比重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但医药零售费用占的比重增加较迅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占青  徐明仙  俞卫阳  温淑瑶  
论文基于大气降水过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特点,将简单的统计计算与马尔可夫链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预测降水量,方法的物理概念清晰,计算简便。以杭州市1956—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为例,应用统计模型进行逐年降水量预测,从前40 a的降水量序列资料(1956—1995年)开始,预测1996年的降水量,然后剔除1956年的降水资料,将1996年的实际资料加入到序列中,再按照降水量预测的基本步骤预测1997年的降水量,依此类推进行逐年降水量预测,结果表明,13 a中误差小于±10%、±15和±20%的分别占30.77%、53.85%和69.23%,预测误差最大值为-24.03%;应用统计马尔可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