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4)
- 2023(13876)
- 2022(11888)
- 2021(11032)
- 2020(9124)
- 2019(21282)
- 2018(20976)
- 2017(39107)
- 2016(21236)
- 2015(24681)
- 2014(25008)
- 2013(25108)
- 2012(24368)
- 2011(22587)
- 2010(22911)
- 2009(21639)
- 2008(21668)
- 2007(19605)
- 2006(17613)
- 2005(16568)
- 学科
- 济(113488)
- 经济(113382)
- 管理(55435)
- 业(54007)
- 方法(41585)
- 企(41191)
- 企业(41191)
- 数学(36500)
- 数学方法(36168)
- 中国(33550)
- 地方(28158)
- 农(28043)
- 财(22132)
- 学(22102)
- 业经(22086)
- 贸(21356)
- 贸易(21342)
- 易(20649)
- 制(19355)
- 农业(18782)
- 银(17603)
- 融(17586)
- 金融(17584)
- 银行(17570)
- 行(17063)
- 地方经济(16749)
- 环境(15569)
- 发(15348)
- 和(15132)
- 体(13420)
- 机构
- 大学(324552)
- 学院(322178)
- 济(147036)
- 经济(144138)
- 研究(124232)
- 管理(114835)
- 理学(96391)
- 中国(96191)
- 理学院(95117)
- 管理学(93564)
- 管理学院(92934)
- 科学(73321)
- 京(71484)
- 财(65729)
- 所(65086)
- 研究所(58552)
- 农(56058)
- 中心(55083)
- 财经(51121)
- 江(50197)
- 经济学(46997)
- 北京(46797)
- 经(46261)
- 业大(44695)
- 范(44645)
- 师范(44232)
- 农业(43826)
- 院(43630)
- 经济学院(42096)
- 州(39826)
- 基金
- 项目(199012)
- 科学(155528)
- 研究(146402)
- 基金(143681)
- 家(125381)
- 国家(124332)
- 科学基金(104188)
- 社会(94365)
- 社会科(89417)
- 社会科学(89393)
- 省(75743)
- 基金项目(74459)
- 教育(66233)
- 划(64524)
- 自然(63923)
- 自然科(62396)
- 自然科学(62374)
- 自然科学基金(61281)
- 资助(60353)
- 编号(58210)
- 成果(49315)
- 发(48700)
- 重点(45669)
- 部(45136)
- 课题(41673)
- 创(40095)
- 国家社会(39881)
- 发展(39766)
- 展(39165)
- 教育部(38476)
- 期刊
- 济(175943)
- 经济(175943)
- 研究(106373)
- 中国(72396)
- 农(52820)
- 学报(51055)
- 财(50299)
- 科学(47197)
- 管理(44079)
- 大学(38426)
- 农业(35968)
- 学学(35786)
- 教育(35778)
- 融(34970)
- 金融(34970)
- 经济研究(29072)
- 技术(28402)
- 财经(26815)
- 业经(25990)
- 经(23349)
- 问题(23173)
- 贸(21360)
- 业(20068)
- 国际(19684)
- 世界(19132)
- 技术经济(18056)
- 统计(16473)
- 图书(15959)
- 版(14857)
- 商业(14745)
共检索到521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永杰
本文分别从规模和结构、企业素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策与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认为发展是主流,出现的问题则是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为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后需要从全面落实"非公经济36条"、着力改进税收金融政策,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严肃与公正等方面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赵昕东 梁云芳
在连续四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仍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宏现经济分析预测课题组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泉 王锦功 欧阳植
199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17个年头。199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工业总产值增长18%,农业在大灾之年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潼,陈健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经济增长率,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长,就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中国在1999 - 2004 可以实现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中国实现亚高速增长的外部保障。在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大政方针下, 预计1999 - 2004 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资本项目收支尚可有少量盈余,外汇储备可以大体维持在20 世纪末的水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杨保城
2014年各区域经济增幅均呈稳中有降态势,但中西部地区增幅略高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态势并未改变,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落比较大。展望2015年,东部发达地区由于转型相对较好,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因而经济稳定性比较好,预计经济增速与2014年基本相当。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由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投资依赖性强,经济发展弹性相对弱一些,与东部地区增幅差将可能缩小,部分地区的压力仍比较大。建议:以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创造相对合理公平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以集群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发挥发达区域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有效。
关键词:
2015年 中国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琼 严清华 邓江峰
在中国商业制度变迁和当代民营经济发展中,商会在其中的影响日渐深刻。商会是一种典型的非营利中介组织,实质上也是一种外部治理的制度安排。为民营经济的成长起了助推的作用,它搭建了民营企业合作的平台与机制、建立了行业第三方治理、沟通和联系企业与政府等等。未来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商会的"催化剂"作用。
关键词:
商会 治理机制 民营经济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少维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非 刘澈元
2006年台湾经济的表现是岛内外多种长短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对来说,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和慢性的,而当期的经济政策、贸易活动以及产业衰长对台湾经济增长的影响则是直接和即时的。
关键词:
台湾 结构性矛盾 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兰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泊溪
20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又是实行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开头年。将是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推进的年份,将是中国的发展和改革有重要突破的年份,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年份。 今年的发展思路要体现战略要求,发展政策要体现“十五”时期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政策要做出正确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浩,门可佩
提出灰色增量模型,并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将灰色增量模型与普通灰色模型相结合,对2004-2010年中国经济进行预测和实证分析,同时对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灰色模型 灰色增量模型 预测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孙立坚
2016年中国经济将直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本质是要摆脱长期以来对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旧模式的依赖,建立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增强金融业自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化解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关键是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国内要把制造业的高成本通过服务环节的创新降下来,从而释放产能;要鼓励中国资本走出去,到海外去获得财富增长的机会。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真正落实上海自贸区探索负面清单改革的方向,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 供给侧改革 自贸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京平
2006年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与2005年大体相当或略低一点。关键是消化和处理好产能集中释放形成的新的供求矛盾,确保经济稳定、金融稳定、社会稳定。为此,必须保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当增加调节供求;抓住时机,加快推进改革;大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和谐,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