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1)
2023(15330)
2022(13154)
2021(12592)
2020(10273)
2019(24031)
2018(23799)
2017(44541)
2016(24141)
2015(27691)
2014(27626)
2013(27366)
2012(25499)
2011(23329)
2010(23157)
2009(21454)
2008(21154)
2007(18447)
2006(16247)
2005(14313)
作者
(69786)
(58248)
(57606)
(55113)
(37112)
(27937)
(26240)
(22934)
(22292)
(20829)
(20035)
(19754)
(18400)
(18333)
(17908)
(17875)
(17174)
(17166)
(16498)
(16435)
(14465)
(14355)
(13922)
(13302)
(12989)
(12929)
(12793)
(12741)
(11742)
(11585)
学科
(104384)
经济(104270)
管理(65321)
(62710)
(47921)
企业(47921)
方法(44207)
数学(38753)
数学方法(38301)
(35669)
中国(31209)
农业(23401)
(23398)
业经(22921)
(21329)
地方(20895)
(19990)
贸易(19979)
(19483)
(19408)
(15616)
银行(15574)
(15185)
金融(15184)
(14986)
(14960)
环境(14946)
理论(14602)
(14457)
(13801)
机构
大学(347799)
学院(342991)
(142484)
经济(139504)
管理(133956)
研究(123055)
理学(115675)
理学院(114320)
管理学(112340)
管理学院(111727)
中国(93823)
(75534)
科学(74961)
(63244)
(61959)
(58748)
研究所(56424)
中心(55714)
业大(51036)
财经(50198)
(48760)
北京(48481)
(47118)
师范(46744)
(45914)
农业(44999)
(44190)
经济学(43446)
(39584)
经济学院(39046)
基金
项目(234203)
科学(184342)
研究(171857)
基金(171774)
(149946)
国家(148714)
科学基金(126950)
社会(109724)
社会科(103758)
社会科学(103731)
基金项目(90926)
(88152)
自然(81165)
自然科(79291)
自然科学(79274)
自然科学基金(77862)
教育(77516)
(75196)
资助(70584)
编号(69167)
成果(57117)
(52496)
重点(52125)
(50220)
(47638)
课题(47550)
国家社会(45860)
教育部(44991)
创新(44531)
科研(44432)
期刊
(159672)
经济(159672)
研究(105980)
中国(70665)
(58162)
学报(56285)
科学(53084)
管理(48216)
(46041)
大学(43345)
学学(40482)
农业(39930)
教育(38276)
(31299)
金融(31299)
技术(28013)
业经(25577)
经济研究(25087)
财经(24367)
问题(21014)
(20945)
(19458)
图书(19130)
(17757)
(17215)
理论(17123)
世界(16924)
技术经济(16300)
科技(16225)
资源(16084)
共检索到520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晓凡  辛良杰  
为研究中国乡村建设用地扩张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利用乡村人口统计数据和乡村住宅建筑面积现状数据,对我国乡村地区人口与乡村住房面积变化的整体时序特征、空间分异格局及其耦合和协同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呈现线性减少趋势,年均减少1.32×107人,而乡村户籍人口数量也于2008年后进入极缓慢减少的阶段;乡村户籍人口与乡村常住人口数量的差值逐年攀升,至2015年末,已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2.0×108人;而我国乡村住房面积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年均递增2.48%,年均增长5.8×108 m2。全国常住和户籍口径下的乡村人均住房面积变化均呈现增长态势。常住口径下,25个省份的乡村人均住房面积呈现稳定的线性增长;在而户籍口径下,所有省份的乡村人均住房面积均表现为增长。研究时段内,我国整体乡村人口与住房面积变化的时序关联呈现不协同的特征,并且住房面积变化速率高于人口变化速率。27个省份的乡村常住人口与住房面积变化也呈现上述相同的特点;而户籍口径下,全国各评价省份的住房面积变化速率均高于人口变化速率,其中21个省份乡村户籍人口与住房面积基本呈现协同变化。推进城乡发展统一规划管理,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革户籍制度,疏导城乡人口流动,是解决在乡村常住人口减少过程中乡村住房面积不降反增这一问题的指导思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继来  刘彦随  李裕瑞  胡银根  
系统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的时空耦合关系,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理论基础。论文利用人口统计数据与土地调查数据,基于弹性系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的时序变化特征、空间分异规律和耦合关系类型,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2007—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以1.94%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8 a间共增加257.27万hm2;2)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农业户籍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以年均4.61%和1.98%的速度增长,两者差距以年均16.2%的速度逐年拉大;3)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常住人口数量耦合类型在全国尺度上为G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且前者增长率小于后者)失调发展类型,在省域尺度上都是失调发展类型,主要是G类和H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且前者增长率大于后者)失调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业户籍人口数量的耦合类型在全国尺度上为H类失调发展类型,全国93.55%的省份为失调发展类型,失调类型以A类(用地面积增加,人口数量增加,且前者增长率大于后者)和H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5年间,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与农村人口数量耦合关系呈现失调发展态势,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宪波  刘琼  陶宇  欧维新  
土地是支撑乡村发展的资源载体,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土地利用功能转型是实现乡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利用1995~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及东中西乡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与耦合协调演变特征,并讨论了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结果显示:时间上,1995~2015年全国乡村土地利用社会与生态功能降低,其中社会功能缘于空间承载和就业支撑的持续弱化,生态功能缘于环境净化功能持续弱化;空间上,东中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优弱势差异,具体指东部的就业支撑、环境净化,中部的经济产出、空间承载和西部的食物供给等相较其他地域空间同一功能呈现相对弱势;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转型呈现权衡关系,子功能两组(即“食物供给、经济产出、民生保障和生态维持”功能组与“空间承载、就业支撑和环境净化”功能组)呈现组内协同、组间权衡关系;目前,乡村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之间耦合协调度主要处在初级协调阶段,整体上向更高耦合协调程度递进式演化。可通过采用多功能协同转型提升模式,具体可选择动力内生型、环境友好型等路径全面发展中国乡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雷  
近年来,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受经济拉力影响,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人口流失现象严重,这个现象在边境地区尤为明显,然而,边境地区的人口安全对维护边疆安全、巩固国防、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蒙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为例,研究阐释了影响中蒙边境地区人口现状、流失因素及公安边防部队在边境管理活动中的影响和防范举措,以期为解决中蒙边境及其他边境地区人口流失问题带来借鉴,指导边防部队未来的边境管理活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雅雯   肖长江   马晓冬   李鑫  
人地关系是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探究乡村人口变化对耕地利用转型的影响机制,对调控乡村地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转型解构为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利用方式转型与功能效率转型4个方面,构建一个乡村人口减少影响耕地利用转型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3组假设,并以江苏睢宁县为例用计量模型予以实证。结果表明:(1)乡村人口变化分别通过影响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数量结构转型与利用方式转型而综合作用于功能效率转型;(2)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空间布局转型有正向作用,而空间布局转型进一步对其功能效率转型有促进作用,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空间集聚水平就提升1.352%,耕地空间集聚水平每提高1%,功能效率会相应提高0.136%;(3)乡村人口流失加剧了耕地数量结构转型,进而导致耕地功能效率降低,阻碍功能效率转型,即乡村人口每向外转移1%,耕地向其他农用地转移数量就会增加0.248%,耕地向其他农用地每转移1%,粮食生产效率则下降0.097%;(4)乡村人口减少有利于耕地向现代化利用方式转变,促进耕地利用方式转型,进而提升耕地功能效率,即乡村人口每下降1%,耕地现代化利用水平就会提升0.488%,耕地利用现代化水平每提升1%,耕地生产效率提高0.135%。研究阐明了乡村人口减少对耕地利用转型的作用路径,可为乡村人地关系与乡村转型发展调控提供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俊山  
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数据,通过住房对老年人迁移愿望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老年人,尽管住房面积小、室内设施较差,但大部分不愿意迁移,居住在子女住房,街道年数越长的老人尤甚。面对部分愿意迁移的老年人,应建造专门的住房类型并精心评估其住房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隆玲  武拉平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这势必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观察乡村人口变迁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粮食需求分别呈现波动性减小和基本稳定并伴随小幅波动的趋势。其中,口粮消费逐渐减小,消费动物性产品引致的饲料粮需求不断增加。第二,农民工的粮食需求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介于二者之间。第三,粮食播种面积变化不大。其中,稻谷基本稳定,小麦小幅度减少,玉米大幅度增加。第四,粮食产量总体上波动性上升。稻谷和小麦产量缓慢波动性增长,玉米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沈茂英  杨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挂,乡村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城镇。乡村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我国乡村社会的常态,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当下和今后乡村工作之重点。本文认为,乡村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乡村老年人口具有规模大、增长快、以留守老人为主等特点,呈现出较高比例的社会劳动参与率、较低比例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较高比重的高隔代照料负担等特点,生存危机凸显、生存风险加大。为此,应从公共政策和制度上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实现农业发展、社会进步与老年人口养老保障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海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土地供给管制行为对城市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影响。研究方法:从土地供应中地方动机、中央规制与市场力量相互动的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9—2015年105个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1)城市商住用地供应受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的影响,在具备高房价支撑基础的城市,地方采取"饥饿式"供地策略实现其土地财政目标,反之,则通过扩大土地供应量来实现增收目标。(2)在地方差异化供地策略的实施下,偏向中西部和中小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配额正向影响城市商住用地出让规模,未考虑城市异质性的住房用地供应调控政策在地方遭遇机会主义执行。研究结论:土地供应错配根源于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差异化供地策略的运用;中央地区偏向的土地配额管理和"一刀切"的土地供应调控亦带来住房用地供给错配的意外之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志刚  
一、历史的潜伏点 任何时代都带有它前一个时代的烙印。中国近代人口运动的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为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人口经济关系埋下了种子,而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战略选择,也是影响新制度下人口经济关系格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潜伏点。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毅  李健  
消费者对商品住宅的需求分为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类,前者决定着房价水平,后者有一部分会向前者转化,进而激发投机(投资)需求,推高房价。在研究需求对商品住宅价格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和商品住宅供给三个影响因素,对2020年~205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和商品住宅价格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延群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反映的是有当地户籍并有住房的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与城市人均实际住房面积的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对我国24个主要大中城市实际人均住房面积的估算结果明显小于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而且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利用估算结果进一步估计各城市的房价相对泡沫指数,结果表明一些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存在较高的房价泡沫。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强劲,房地产业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已经出现较大房价泡沫的城市,应防止其局部风险向全局风险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家兴  高喆  滕媛媛  王山海  顾江  
探究2008-2016年湖北省各县域乡村地域人口外流的空间特征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湖北省乡村人口外流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研究期内外流比例呈全面上升趋势,人口外流高值区从东部向西部扩展,乡村人口外流比例与其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期内外流目的地为省外的人口比例显著降低,省内流动的比例表现出增高趋势;乡村人口外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利用"推—拉"理论从家庭综合理性角度较好地解释,并根据机制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