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8)
2023(8718)
2022(7564)
2021(6976)
2020(5391)
2019(12569)
2018(11629)
2017(20843)
2016(11631)
2015(12608)
2014(12187)
2013(12129)
2012(11016)
2011(10241)
2010(10063)
2009(9248)
2008(8981)
2007(7225)
2006(6569)
2005(5541)
作者
(35995)
(30277)
(30095)
(28307)
(19357)
(14797)
(13559)
(11707)
(11584)
(10364)
(10362)
(10325)
(9881)
(9395)
(9377)
(9276)
(9258)
(8993)
(8823)
(8544)
(7552)
(7251)
(7119)
(6948)
(6880)
(6639)
(6619)
(6515)
(6090)
(6015)
学科
(50276)
经济(50232)
管理(28378)
(27295)
方法(21928)
数学(19045)
(19030)
企业(19030)
数学方法(18909)
中国(16090)
(13922)
地方(12017)
(10651)
业经(10498)
农业(10147)
(9994)
贸易(9993)
(9747)
(9670)
环境(8633)
城市(7136)
(6745)
理论(6622)
技术(6564)
产业(6315)
(6280)
(6039)
(5877)
金融(5877)
(5720)
机构
学院(166061)
大学(165172)
(67482)
经济(66173)
研究(63135)
管理(61611)
理学(54032)
理学院(53237)
管理学(52258)
管理学院(51950)
中国(44920)
科学(42322)
(36967)
(35300)
(32497)
业大(30324)
研究所(30313)
农业(29569)
中心(28092)
(27118)
(23815)
(23771)
师范(23451)
(22832)
财经(22436)
(22045)
北京(21614)
经济学(20848)
(20612)
科学院(20130)
基金
项目(122507)
科学(96721)
基金(91328)
(83811)
国家(83147)
研究(79790)
科学基金(70397)
社会(53975)
社会科(51327)
社会科学(51312)
基金项目(49754)
自然(48298)
(47683)
自然科(47227)
自然科学(47211)
自然科学基金(46383)
(41293)
资助(36337)
教育(35394)
编号(28485)
重点(28257)
(27365)
(25789)
计划(25103)
(25099)
科研(24021)
创新(23632)
国家社会(23458)
科技(21727)
教育部(21364)
期刊
(69202)
经济(69202)
研究(45719)
学报(33856)
(32005)
科学(30590)
中国(29667)
大学(24212)
学学(23313)
农业(22210)
管理(19165)
(18302)
(12617)
经济研究(12069)
业经(11701)
(11266)
金融(11266)
技术(11202)
教育(11178)
问题(10931)
财经(10233)
资源(10151)
业大(9549)
(9120)
(8872)
(8488)
科技(8445)
(8138)
农业大学(8086)
商业(7920)
共检索到236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建国  刘宇  
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2006—2013年杭州旅游发展绩效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此间杭州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且上升的趋势,上升了10.8%,上升的原因在于,这8年间杭州旅游的历年平均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在大部分年份均显著改善;此间杭州旅游纯技术效率是下降的,但呈现向好发展的势头,下降的原因在于投入要素在使用上的效率未能实现优化。从空间格局上看,杭州旅游效率呈现了空间差异的特征,但是区域差异不大。进一步对杭州市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发现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规模等因素对旅游经济效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研究结果赋予的政策涵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  陶柳延  方文杰  
选取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不同经济区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根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7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间断性降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波浪式递减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旅游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一带一路"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龙  
历时性绩效分析可以对一定时期决策单元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城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载体和基本行政单元,评价城市的旅游发展效率水平对不同类型城市选择针对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以下简称DEA)的相关模型,以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为指标,对中国58个主要城市2000-2011年期间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时期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变化以增长为主要特征,但效率变化以下降为主要特征。且效率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但从影响程度上看,技术变化对全要素生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松茂  邓峰  瓦哈甫·哈力克  
根据旅游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因素,结合专家打分法将新疆15个地州分为首府圈旅游区、北疆旅游区、南疆旅游区、东疆旅游区4个旅游区。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4—2013年全疆及四个旅游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结果显示:10年间全疆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为1.061,其中技术进步年平均值为1.065,技术效率年平均值为0.996,10年间全疆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生产率的增长作用并不明显。10年间全疆的旅游产业纯技术效率(0.9992)高于规模效率(0.9969),即纯技术效率对于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影响较大。文章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区可以实行不同的旅游发展政策、提升旅游产业技术效率、促进旅游产业技术进步等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和β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存在显著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琳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汪立新  
本文采用EG指数方法测度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水平,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测度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呈下降趋势且速度随时间变缓,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大;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两者关系,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业集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钱醒豹  赵倩倩  舒皓羽  
为更为有效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传统效率测算方法的局限,本文将超效率数据包络构造思路引入到双前沿面下的DEA-Malmquist指数计算之中,构建了基于双前沿面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补充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约束,构建出更具可信性的基于双前沿面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模型,进而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与旅游景区三种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显示:三类旅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演化态势与增长的决定因素亦存在较大差异;同类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同区域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可能的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制度供给对旅游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以及三类旅游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形成不同的行业特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琳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旅游能耗对实现我国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能源消耗要素,采用Solow余值法对1995—2015年中国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各生产要素对旅游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变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且波动性大,中国旅游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外延式增长模式;资本的增长要与高生产率匹配才能带动旅游经济的高增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能源的制约性日益突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畅  
随着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促进流通业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信息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流通能源强度、交通网络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流通业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GWR估计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多维驱动因素对流通业TFP的方向和强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平稳特征,其中产业集聚水平呈现“中部高、东西地区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信息化水平、交通网络密度、技术创新能力则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而能源强度对各省份流通行业TFP均有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提高流通业发展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毛锦凰  智煜  
基于1999—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西部地区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及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效率的下降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城市的效率分布特征来看,多数城市经济发展并非只是投入型增长,存在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程度不均衡的情况。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政府行为、资本深化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西部城市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完善基础设施,扩大科研投入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要素有效流动及资源合理配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茹  王明利  杨春  石自忠  
基于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15省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PVAR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交通条件、农村居民收入、牧草生产、粮食生产、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对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我国15个省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15,年均增长1.50%,其中宁夏增长速度最快,云南降幅最大。西部地区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交通条件、牧草生产、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对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及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霄雅  
在浙江省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战略、杭州市提出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的政策背景下,文中分析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制,以杭州市为代表,解析创新驱动的路径。本文结合省内其他10个地级市,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各地级市数字经济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路径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确定“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并得出杭州市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向周围城市形成辐射效应的结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家杰  
Solow残差法在计量全要素生产率时忽略了制度因素,为此本文在构建模型时增加制度虚拟变量。通过用修正后的模型估计中国1978年以采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发现:1978年以来,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很显著;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却在低位徘徊。文章认为,应该加强教育投入、切实推动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以及加快立法,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刘李华  
本文测算了1989~2013年工业分行业的增加值、劳动投入、资本存量,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计算1990~2013年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估计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工业TFP增长的效应。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只有技术进步基本保持了持续增长,配置效率改善在2000年以后明显放缓;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显著提高了工业TFP增长率,但对技术进步的作用不显著;将考察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后一阶段所有制结构变化对TFP的促进作用明显小于前一阶段。工业改革的重点在于促使资源合理、自由流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工业TFP增长释放更大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