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43)
2022(1270)
2021(1295)
2020(1274)
2019(2979)
2018(3343)
2017(7755)
2016(4110)
2015(4870)
2014(5001)
2013(5261)
2012(5091)
2011(4706)
2010(5002)
2009(5119)
2008(5035)
2007(4771)
2006(4662)
2005(4114)
2004(3596)
作者
(12467)
(10270)
(9934)
(9744)
(6329)
(4786)
(4671)
(3846)
(3710)
(3704)
(3383)
(3254)
(3210)
(3196)
(3134)
(2996)
(2978)
(2951)
(2941)
(2896)
(2715)
(2462)
(2459)
(2355)
(2348)
(2331)
(2309)
(2173)
(2041)
(1932)
学科
(18071)
经济(18052)
管理(11005)
(10590)
方法(8558)
中国(8166)
数学(8053)
数学方法(8018)
(7116)
企业(7116)
(6470)
(5545)
(5397)
银行(5395)
(5283)
(5206)
(5090)
贸易(5086)
(5024)
(5016)
税收(4804)
(4777)
(3838)
金融(3838)
(3663)
(3588)
制度(3587)
体制(3113)
农业(3044)
(3042)
机构
大学(66491)
学院(65720)
(30731)
经济(30071)
管理(24055)
研究(21606)
理学(19761)
理学院(19565)
管理学(19385)
管理学院(19256)
中国(19101)
(17767)
(14603)
财经(13463)
(12025)
(11148)
科学(10872)
北京(10067)
财经大学(9889)
(9877)
经济学(9875)
研究所(9563)
中心(9455)
经济学院(9046)
(8136)
(8070)
(7873)
师范(7831)
(7436)
(7201)
基金
项目(32092)
研究(25761)
科学(24404)
基金(22717)
(18728)
国家(18578)
社会(16078)
社会科(15227)
社会科学(15223)
科学基金(14954)
基金项目(11860)
教育(11809)
编号(11576)
(11540)
成果(10440)
(10013)
资助(9998)
自然(8150)
(8129)
自然科(7881)
自然科学(7877)
课题(7779)
自然科学基金(7718)
(7125)
(7123)
项目编号(7029)
教育部(6997)
社科(6918)
重点(6871)
人文(6759)
期刊
(37108)
经济(37108)
研究(24863)
(12485)
中国(11602)
(10133)
金融(10133)
管理(9459)
(7307)
学报(6968)
财经(6858)
科学(6780)
经济研究(6538)
业经(6430)
教育(6084)
问题(5936)
(5864)
(5806)
大学(5563)
技术(5173)
理论(5137)
学学(5089)
农业(4838)
国际(4818)
实践(4651)
(4651)
商业(4361)
(3644)
技术经济(3600)
改革(3540)
共检索到10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玲  江宇  
2006年我国医改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医改方向的转变,源于我国改革指导思想的发展,源于对20多年来改革经验教训的总结,源于应对一系列社会矛盾的需要,也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6年对医改的争论更加广泛深入,主要的话题包括宿迁医改评价、医疗体制模式的选择以及“全民医保”的可行性等,这些争论深化了人们对医改的思考,为新方案的出台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同时,平价医院、社区医疗以及新农合等改革措施扩大试点为新一轮的医改提供了重要基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颖  
劳资合作与冲突是劳资关系的两种表现形式,协调劳资关系的主要目的便是实现劳资合作与共赢。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劳资冲突会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呈现倒U型曲线形式。在近10年来的中国,劳资纠纷案件有所下降,员工讨薪成功率有所攀升,"民工荒"现象开始在局部地区的部分行业出现,这引导我们思考中国的劳资关系变化轨迹是否也遵循西方国家规律的问题。为此,本文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出劳资冲突确实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劳资争议案件的指标存在高估与低估劳资冲突的可能,以及劳资关系和谐的标志还包括有效协调机制的建立,所以本文认为我国劳资关系的转折点虽有到来的迹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乐一  李星  
1999年以来我国商品市场已经经历了三轮景气波动,目前正处于第三次景气波动的上升期。通过VAR模型对商品市场先行合成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先行扩散指数以及一致扩散指数的预测,结合各指标的数据特征分析,可以判断2008年上半年我国商品市场仍保持快速发展,这一轮景气波动的波峰在2008年6月左右到来,并于2009年8月左右完成该轮景气周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梅凤乔  
生态文明是对包括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在内的传统文明的根本否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因具有相同的自然观、经济观、技术观和价值观,一直在同一轨道上演进,可视为传统文明的不同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是在否定传统自然观和价值观亦即传统文明的根基的基础上提出的,标志着人类文明处在转折点上。作为人类社会首个自觉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瑜  
近年来,"民工荒"和劳动力工资上涨问题引发了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的激烈争论。本文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并将其总结为四种观点。之所以产生这些分歧,既源于判断标准和依据的差异,也受到了不同统计数据的影响。但是,劳动力工资上涨的同时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以相当比例存在的这一基本矛盾与刘易斯模型的推论并不相符。本文认为,这个矛盾是由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导致的,并且刘易斯模型并未考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因此,不能直接地以经典的刘易斯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而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新现象亦不能简单地与经典刘易斯理论中的"刘易斯转折点"相对应。需要修正未考虑制度性障碍的二元经济理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立敏  
截至201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正好十年,本文对1990-2009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七个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突变点分析,来检验入世的影响,结果发现:入世使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生向更强增长趋势的突变,而国际竞争力的趋势突变为增长减缓;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在入世后发生了趋势突变,但七个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没有因入世而发生趋势突变,仅有部分子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发生了趋势突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来源,只有一部分来自于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另一部分来源于国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要武  
本文从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出发,推论“刘易斯转折点”到来后应该发生的社会经济现象,然后从非技术劳动者的工资变化、非正规就业规模变化等角度检验了这些推论。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我们应该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培训投入,提高职工的知识技能,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建华  任婷  
经济周期研究中周期转折点的识别、判断和预测是经济监测预警研究中一项重要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通货膨胀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通货膨胀转折点及通货膨胀监测预警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设想,以期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相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内嵌在二元经济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探索中国就业领域里诸多矛盾现象的切入点。中国基本符合二元经济理论的假设条件,经济发展路径与二元经济理论大致相同,但所处的全球化环境、体制条件有着明显不同,可将中国简化为一个开放条件下加速解体的二元经济。要判断是否经过"刘易斯转折点",需要把数量标准作为基本依据、价格标准作为参考依据。中国虽然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但年龄偏大,40岁以上劳动力占大多数,提高了转移难度;再加上中国特殊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农民工工资的结构性上涨即主要由绩效工资(即计件工资)上涨支撑、基本工资上涨幅度不大,进一步排斥了年龄偏大的农村劳动力,农村中可转移劳动力已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本文根据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劳动力"有限剩余"的现实,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出发,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转折点的到来时点做出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城市化政策的调整方向。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们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东升  
本文提出中国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农民工实际工资较快提升,农民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快速增加,"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原因是劳动力短缺;实证表明中国尚未进入刘易斯转折点。最后针对"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农民工有序市民化、加快土地流转进程、力促农村剩余劳动力条理转移和提高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质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志伟  
刘易斯转折点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结构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段,而阶段产物-人口红利则带来经济增长契机。本文在综合刘易斯转折点、人口红利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尝试揭示两者的一致性,进而结合中国国情,从工作年限入手,对传统的刘易斯模型进行了改进和验证。结果表明:现行城市化发展体制是制约进城务工年限的主要因素,通过其工作年限的适当延长,中国刘易斯转折点的来临可以延长10-15年,并由此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卿涛  杨仕元  岳龙华  
"民工荒"在全国继续蔓延,引起学界关于中国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的争论,准确判断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对于政策制定非常重要。文章收集了中国1990~200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拓展的Minami准则对中国刘易斯转折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但没有充分的理由表明中国进入了刘易斯第二转折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