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1)
2023(11253)
2022(9471)
2021(8766)
2020(7283)
2019(16808)
2018(16200)
2017(30907)
2016(16479)
2015(18589)
2014(18330)
2013(18394)
2012(17706)
2011(16461)
2010(16761)
2009(15968)
2008(15914)
2007(14080)
2006(12972)
2005(11994)
作者
(51965)
(43650)
(43521)
(41300)
(27796)
(20799)
(19569)
(16970)
(16431)
(15404)
(15167)
(14398)
(14207)
(13852)
(13638)
(13329)
(12822)
(12754)
(12655)
(12453)
(11074)
(10986)
(10500)
(9961)
(9958)
(9843)
(9568)
(9339)
(8813)
(8501)
学科
(90250)
经济(90172)
管理(45609)
(41986)
方法(33415)
(31332)
企业(31332)
数学(29509)
数学方法(29325)
(23964)
贸易(23952)
中国(23659)
(23250)
(20751)
地方(19843)
(18202)
(17989)
业经(16249)
(15465)
农业(13815)
(13504)
银行(13450)
地方经济(13095)
(13088)
金融(13087)
(12999)
环境(12354)
(11091)
(11039)
(10580)
机构
大学(259453)
学院(256486)
(122360)
经济(120318)
研究(96500)
管理(91942)
理学(79066)
理学院(78088)
管理学(76889)
管理学院(76423)
中国(72811)
科学(56888)
(54980)
(54333)
(50214)
(47418)
研究所(45528)
财经(43792)
中心(41293)
经济学(39965)
(39827)
业大(38844)
(37662)
农业(37610)
经济学院(36077)
北京(34456)
(33991)
财经大学(32423)
(32289)
师范(31888)
基金
项目(163000)
科学(127444)
基金(120903)
研究(113669)
(107736)
国家(106910)
科学基金(88923)
社会(76483)
社会科(72597)
社会科学(72578)
基金项目(63649)
(61037)
自然(56661)
自然科(55309)
自然科学(55286)
自然科学基金(54321)
(52545)
教育(50613)
资助(49269)
编号(42800)
重点(37443)
(36985)
(36527)
成果(35103)
(33281)
国家社会(32941)
教育部(31457)
创新(31427)
科研(31323)
人文(30224)
期刊
(138903)
经济(138903)
研究(82858)
中国(46497)
学报(45196)
(42307)
科学(39998)
(39947)
管理(34200)
大学(33462)
学学(32106)
农业(28477)
(25977)
金融(25977)
经济研究(25228)
财经(22942)
(21029)
业经(20269)
(19884)
问题(19868)
国际(18940)
技术(18709)
教育(18337)
(14687)
技术经济(14146)
世界(14046)
商业(13495)
统计(12368)
理论(12180)
(12000)
共检索到397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2005年全年我国外贸总量达1.4万亿美元,外贸规模在全球排第三,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贸易顺差纪录,同时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外汇储备超过 8000亿美元。高额的贸易顺差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另一方面,高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在上期讨论了境外资本流入影响的基础上,本期组织专家学者集中分析了中国高额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对湖北省对外贸易收支状况做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本期重点关注:贸易顺差与经济运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玉举  
新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两轮贸易顺差激增现象。总体分析可以得出,国际产业转移是导致出口量增、进口价跌、产能过剩的原因,而一系列刺激政策和改革举措出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优化商品结构、建设境外贸易合作区、完善贸易统计方式为重点,减贸易顺差、促发展平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流科  
一、我国贸易差额变化情况从1950年以来的58年间,我国有20年出现贸易逆差,37年出现贸易顺差,1年达到贸易平衡。我们将1950年以来我国贸易差额变化分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一)贸易差额规模较小阶段(1950-1977)在这28年间,有10年出现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葛守昆  
近年来,由中国贸易顺差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外汇储备过多、人民币升值等,成了中国跟有些国家贸易矛盾的焦点,并因此经常受到指责,这很让国人困扰和头疼。但是需要提出的问题是,究竟中国的贸易顺差属于什么性质的顺差?日益增多的外汇储备与贸易顺差有多大的关系?是不是外汇储备多了就要人民币升值?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既不深入,也不具体,理论上没有抓住本质,实践上缺少针对性,往往就事论事,当然至今也没有说服力的答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维  张群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及其结构性特征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2年的顺差,2001年,经常项目顺差174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1607亿美元,增加了8倍。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2 年的顺差,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异常变化,总额大幅增加,2005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910.8亿美元。货物贸易迅猛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额从462.2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018.8亿美元, 出口额从1826.7亿美元上升到7620亿美元,出口占 GDP的比重从20.2%上升到34%,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4%上升到2004年的6.5%, 在全球贸易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洁  李玉双  韩峰  
文章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增长和贸易顺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我国1984~2008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和2000~200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tata10.0软件对时间序列联立方程模型和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得出:贸易顺差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也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与贸易顺差的相互影响作用不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志雄  周倩  
在对我国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探究了我国贸易顺差对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发现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通过引致外汇储备增加,对以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扩增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利用1994年~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贸易顺差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发现长期贸易顺差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会表现得比较明显,我国贸易顺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形成。在未来,我国需要缩减贸易顺差的扩增,也需要合理控制和利用外汇储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亦君  
近几年来,我国贸易项目盈余持续下降,这对产出和货币供应量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采用DD-AA-XX模型从理论上分析维持贸易项目盈余应采取人民币贬值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并从现实出发分析其政策含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当前研究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来源于国内实际因素,至于是何种实际因素却存在分歧。本文建立的贸易收支决定模型认为,本国供给相对上升,本国需求相对下降,本国供给相对于本国需求过剩,是我国贸易顺差形成的根本原因。根据模型还可知,全球经济危机虽然导致我国进出口大幅下降,但对我国贸易顺差的作用相对较小;人民币升值对本国相对需求影响较小,但是对本国相对供给影响较大,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我国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则会丧失比较优势,我国贸易顺差因此而出现拐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亮  黄斌全  吴浜源  
本文首先通过一个小型开放经济模型从理论上探究了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减小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然后以2005年7月为界,对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贸易条件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差异性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之上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汇改后贸易条件冲击引起的宏观经济波动比汇改前固定汇率下的更为剧烈。因此,中国在选择汇率制度调整的力度和速度上应充分考虑经济的可承受度和成本,与此同时积极寻求相关对策避免贸易条件的过度恶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永拴  肖继五  高士亮  
本文从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三个层面,阐述了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引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实证模型分析了三种结构性失衡对"双顺差"产生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失衡会造成收入分配结构、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的失衡,并且是"双顺差"形成的根源;收入分配结构、消费投资及外贸结构的不合理,可强化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格局。为此,就需要对宏观经济的整体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将调整的重点放在:推行国民收入的存量调节,增强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力度;运用"小政府,大市场"的运行模式,改善投资消费及外贸结构;通过提升附加价值创造力,引导产业结构实现优化与调整,以便从根本上促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鹏  殷功利  谢娟娟  
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中国贸易顺差、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在长期,中国贸易顺差、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互为原因,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互为原因;我国贸易顺差、消费及经济增长自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次为较弱、较强、很强。建议: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来扩大内需;获得更趋多元化的我国贸易顺差来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枝仲  
2008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2007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这次顺差减少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当然,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本文对这次贸易顺差变化的性质、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了顺差变化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此次贸易顺差减少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