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5)
- 2023(5892)
- 2022(5060)
- 2021(4607)
- 2020(3690)
- 2019(8620)
- 2018(8126)
- 2017(14509)
- 2016(7658)
- 2015(8844)
- 2014(8816)
- 2013(8967)
- 2012(9059)
- 2011(8636)
- 2010(8887)
- 2009(8461)
- 2008(8255)
- 2007(7182)
- 2006(6909)
- 2005(6694)
- 学科
- 济(60394)
- 经济(60355)
- 管理(19285)
- 地方(17529)
- 方法(16416)
- 业(15477)
- 数学(14244)
- 数学方法(14147)
- 中国(13798)
- 地方经济(12856)
- 企(11714)
- 企业(11714)
- 学(11100)
- 业经(10202)
- 农(9929)
- 制(7860)
- 融(7776)
- 金融(7776)
- 贸(7299)
- 贸易(7292)
- 财(7220)
- 经济学(7027)
- 易(6951)
- 环境(6943)
- 农业(6885)
- 和(6850)
- 银(6720)
- 银行(6712)
- 行(6593)
- 发(6484)
- 机构
- 大学(123114)
- 学院(120893)
- 济(65296)
- 经济(64184)
- 研究(53089)
- 管理(41503)
- 中国(40242)
- 理学(34278)
- 理学院(33772)
- 管理学(33294)
- 管理学院(33037)
- 科学(28361)
- 财(27406)
- 所(27364)
- 京(27055)
- 研究所(24402)
- 中心(22646)
- 经济学(21870)
- 财经(21007)
- 江(19292)
- 经济学院(19255)
- 经(19020)
- 院(18631)
- 农(18157)
- 北京(17815)
- 范(17301)
- 师范(17200)
- 科学院(16091)
- 财经大学(15348)
- 州(14885)
- 基金
- 项目(72398)
- 科学(57456)
- 研究(53981)
- 基金(53485)
- 家(46653)
- 国家(46286)
- 科学基金(38758)
- 社会(37327)
- 社会科(35376)
- 社会科学(35367)
- 基金项目(27349)
- 省(26435)
- 教育(23702)
- 划(22674)
- 自然(22365)
- 资助(21979)
- 自然科(21817)
- 自然科学(21813)
- 自然科学基金(21423)
- 编号(19944)
- 发(17738)
- 重点(17236)
- 成果(17116)
- 部(16588)
- 国家社会(16348)
- 发展(15049)
- 课题(14933)
- 展(14862)
- 济(14859)
- 经济(14730)
共检索到213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丛明
2006年1月14日,由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这是自2004年以来举办的第三届专家分析会。与会专家回顾了“十五”时期税收收入增长的情况,对2005年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特点及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围绕着“十一五”时期税制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讨论,提出应从战略高度考虑,建立一个有利于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税收制度体系,将税收改革法制化、科学化提到日程上来。以下是根据记录整理的专家发言摘要,特此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预计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9.1%,比2003年小幅回落,实现稳健快速增长的调控目标,特别是在"有保有压"的稳健型宏观政策作用下,经济成功地避免了因投资过热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明显化解,同时,一些薄弱环节得到了明显加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05年双稳健经济政策,实际是对2004年"有保有压"宏观调控政策的确认,并不意味着2005年宏观政策会加大紧缩力度。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于新一轮长期加速增长周期的第一次调整巩固期(或整固期)。我们相信,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的整固,中国经济仍继续在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运行。2005年将会实现8%~8.5%...
关键词:
双稳健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 结构导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勇
在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良好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 2000年越南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关键词:
越南 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一稳一积极"的总基调,建议把"破障碍、扩消费、促升级"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表明,我国经济因最终需求不足,而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调整型增长期。展望2013年,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不久将会进入新的上升通道。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所谓的回升不过是2012年5月份开始实施的稳增长刺激政策的人为"上拉效应",缺乏中长期回升的基础,因为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仍然不足,同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煜辉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改善民生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整一致的政策目标体系,通过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以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汉亚
2005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稳定增长的好时期,这主要取决于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投资、政府效率和对外开放等因素,但同时要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就业问题。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分析 经济预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第一,从短期看,总需求增长将基本稳定,但回升动力不足,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超过以往。在出口方面,发达经济体结构改革不到位,需求增长乏力。美欧日实施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组合,短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综合考虑,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长将高于2012年。在消费方面,当前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长,医疗、社保、收入分配等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预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编者按: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层面,全球经济虽已呈现复苏趋势,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加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稳定带来了不确定性;国内层面,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增长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总的来说,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202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关键词:
宏观经济走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1996年国家继续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果;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施“九五”计划开好头
关键词:
.NULL.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少维
分析1997年经济发展环境,我们认为有不少有利因素:一是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二是经过“八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及近3年的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我国在能源、交通、原材料等方面的瓶颈约束有了很大的缓解,为1997年经济发展准备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三是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物价涨幅回落较大,使1997年改革与发展的余地增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采宜
全球经济2017年将进入一个历史拐点期:美国自2016年底开启加息周期后预示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将出现拐点,英国和意大利的脱欧直接影响欧元区的稳定,美欧等发达国家逆一体化的政策取向将导致消费国、制造国原先紧密的国际分工发生微妙变化,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的分化以及全球政治经济的动荡不安将加剧资本流向发达国家和转向避险资产。2010年以来,除印度以外,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基本都处于下降通道中。对于2017年的中国经济而言,信用债违约和资本外流压力将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风险。
关键词:
美元加息 宏观经济 资本外流 贸易壁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昕东 王金明 吴桂珍 韩冬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