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37)
- 2023(4324)
- 2022(3867)
- 2021(3823)
- 2020(3292)
- 2019(7856)
- 2018(7524)
- 2017(13556)
- 2016(7832)
- 2015(9065)
- 2014(9112)
- 2013(9380)
- 2012(9253)
- 2011(8341)
- 2010(8373)
- 2009(7938)
- 2008(7831)
- 2007(6840)
- 2006(6292)
- 2005(5953)
- 学科
- 济(34123)
- 经济(34086)
- 业(18720)
- 管理(16029)
- 农(14989)
- 方法(12872)
- 中国(12074)
- 数学(11572)
- 数学方法(11472)
- 农业(10819)
- 地方(10532)
- 企(10507)
- 企业(10507)
- 财(10470)
- 收入(8736)
- 制(7216)
- 学(7043)
- 贸(6704)
- 贸易(6697)
- 业经(6693)
- 易(6492)
- 劳(5827)
- 劳动(5808)
- 银(5781)
- 银行(5761)
- 融(5632)
- 金融(5632)
- 行(5551)
- 地方经济(4908)
- 国民(4849)
- 机构
- 大学(105893)
- 学院(105181)
- 济(48542)
- 经济(47506)
- 研究(44050)
- 管理(37291)
- 中国(35447)
- 理学(30870)
- 理学院(30457)
- 管理学(29936)
- 管理学院(29740)
- 科学(25746)
- 京(23617)
- 所(23445)
- 财(22732)
- 农(22344)
- 中心(21260)
- 研究所(20955)
- 江(19211)
- 省(17267)
- 农业(17156)
- 财经(16657)
- 业大(16247)
- 范(16086)
- 师范(15980)
- 院(15502)
- 北京(15193)
- 经(15117)
- 经济学(14999)
- 州(14321)
- 基金
- 项目(66296)
- 科学(52033)
- 研究(49150)
- 基金(47708)
- 家(41412)
- 国家(41009)
- 科学基金(34433)
- 社会(31381)
- 社会科(29549)
- 社会科学(29542)
- 省(27793)
- 基金项目(24991)
- 教育(22339)
- 划(22051)
- 自然(21649)
- 自然科(21098)
- 自然科学(21094)
- 自然科学基金(20693)
- 编号(20292)
- 资助(20013)
- 成果(17436)
- 重点(15501)
- 部(15021)
- 发(14960)
- 课题(14653)
- 性(12992)
- 创(12758)
- 科研(12659)
- 国家社会(12646)
- 教育部(12623)
共检索到188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扬  王书林  
                                    
                                
                            
                            一直以来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特点使辽宁投资强消费弱的问题始终存在,目前经济学界探讨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劳动收入份额。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2005年之后并没有延续下降趋势相比,2005年以来辽宁省劳动收入份额依然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工业化倾向和资本持续深化。当前辽宁经济面临困境,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进一步下降使得辽宁经济的结构转型尤为重要且十分紧迫。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辽宁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扬  王书林  
                                    
                                
                            
                            一直以来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特点使辽宁投资强消费弱的问题始终存在,目前经济学界探讨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劳动收入份额。与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2005年之后并没有延续下降趋势相比,2005年以来辽宁省劳动收入份额依然呈下降趋势,原因在于辽宁经济发展中的重工业化倾向和资本持续深化。当前辽宁经济面临困境,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进一步下降使得辽宁经济的结构转型尤为重要且十分紧迫。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辽宁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蔼婷  
                                    
                                
                            
                            准确测算劳动收入份额是揭示中国国民收入功能分配格局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广泛存在的未被观测经济视角,提出了一种测算劳动收入份额的新方法——"两系统平行测算法"。基于全国和区域两个维度的重新测算表明,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基本上维持在50%以上的水平,并未大幅低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变化规律并非一味地下降而是呈现典型的"倒U型"走势。系统分解结果进一步显示,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是正向的GDP系统内效应和正向的NOE系统间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则是相对微弱的NOE系统间正效应无法抑制相对强大的GDP系统内负效应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超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实际平均工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而两者又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可知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包括所有制结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工会的力量。根据调整后的资金流量表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由1992年的56.62%下降至2013年的50.86%。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实际人均GDP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负相关,与公有制经济占比和工会的力量正相关。可以通过提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工会组织的作用等措施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明海  
                                    
                                
                            
                            文章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再估算,区分名义和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并探讨这种区分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的影响。结果发现,考虑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估算值比现有文献中的名义估算值低6~14个百分点,其下降幅度更大、下降持续期更长,表明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恶化比预期更为严峻,也更符合普通劳动者对收入分配的直观感受。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出现U形拐点既可能是由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短期效应,也可能是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引起的长期趋势。因此文章认为,应当改变传统以资本替代劳动的发展模式,推动偏向劳动要素的技术进步,发展有利于劳动要素的现代服务业,提高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效率。
                            关键词:
                                
                                    
                                    
                                        名义劳动收入份额  实际劳动收入份额  估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亚琳  申广军  姚洋  
                                    
                                
                            
                            收入分配是极其重要的政策议题,劳动收入份额是初次分配的核心指标。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研究。我们首先整理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五个基本事实,特别指出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出现止降为升的新趋势。然后,我们主要从结构性因素、经济波动、技术进步偏向性、不完全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特别是梳理了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金融危机前后劳动收入份额U形变化趋势的文献。最后我们展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潜在研究方向。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收入分配  U形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谚晨  
                                    
                                
                            
                            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并且处在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的水平,文章分别用资金流量表方法和收入法计算了劳动收入份额,并且相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还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带来的不良影响,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不仅影响我国消费低迷,往往还伴随着收入差距过大。文章认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由于劳资分配失衡,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所致,并从投入产出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个角度来分析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的现象,结果表明在投入阶段资本增速较快,对劳动发生了挤占与替代;在劳动生产率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长期超过平均劳动者报酬增长速度;在产出方面,计算了劳动收入分配公平系数,结果表明企业部门存在利润侵蚀劳动者报酬。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不良影响  劳资分配失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秋运  张建武  
                                    
                                
                            
                            本文使用1997~2007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国际贸易、最低工资和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旨在解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中国所出现的一系列看似不相关且互相矛盾同时在时间上又耦合的现象。研究发现国际贸易背景下最低工资的扭曲使得资本和劳动要素在部门间再分配,导致我国资本密集型部门不断深化以及劳动密集型部门渐趋萎缩,最终使得我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即便在控制其他各种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潜在因素,其结论也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国际贸易  最低工资  扭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鹏  陈勇凡  
                                    
                                
                            
                            本文从技术选择偏离角度运用2002-200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以劳动收入份额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对外技术引进导致的本国技术选择偏离的视角探讨其下降的原因,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改善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现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对外技术引进  提升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培   娜梅雅   李琳   艾阳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下降趋势,虽然2010年后略有提升,但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演变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但鲜有学者从高端服务投入视角探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端服务投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加突出。机制检验表明,高端服务投入有利于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和提高员工平均薪酬,但显著降低了就业水平并加快了资本深化速度,这意味着高端服务投入引发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导因素。此外,文章还探究了高端服务投入对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有助于缩小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政府重新审视企业投入结构服务化,谨防其可能造成的初次分配失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芦婷婷  祝志勇  刘畅畅  
                                    
                                
                            
                            现有文献对人工智能与劳动收入份额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线性层面的分析,却忽视了这一关系潜在的非线性特征。基于中国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和人口老龄化为门限变量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同时加入人工智能的平方项,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呈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现阶段以抑制作用为主;这一影响存在人力资本双重门限特征和人口老龄化单门限特征,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影响减弱,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负向影响增强,且替换被解释变量、改变抽样次数、剔除极端值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因而应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适老化发展,以缓解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问题,加快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雷钦礼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变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显著小于1,并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是偏向于劳动增强型的,表现为劳动效率持续快速提高,而资本效率则持续下滑,正是偏向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的速率高于资本深化的速率直接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相对于资本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则表明,导致资本效率下滑引起劳动收入份额也持续下降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是中国企业没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拓展升级其生产价值链,以致没能实现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而政府经济政策偏差形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下海  董志强  赵秋运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体制以及财政效应等方面,本文则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提供一种新的解释。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将影响个体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生产的资本集约程度;在资本和劳动存在替代关系的情形下,资本集约程度将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0—2007年间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确认了老年抚养比上升和少儿抚养比下降是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即便控制其他潜在的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各种因素后,上述结论仍是显著且稳健的。
                            关键词:
                                
                                    
                                    
                                        人口年龄结构  劳动收入份额  老龄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由振宇  杜乃凡  
                                    
                                
                            
                            当前,“三农”工作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民增收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主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了农村就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辽宁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现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江苏、浙江、四川、重庆等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