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7)
- 2023(8902)
- 2022(7232)
- 2021(7060)
- 2020(5804)
- 2019(13353)
- 2018(12719)
- 2017(23456)
- 2016(12419)
- 2015(14429)
- 2014(13985)
- 2013(13926)
- 2012(13580)
- 2011(12340)
- 2010(12511)
- 2009(12269)
- 2008(11677)
- 2007(10236)
- 2006(9267)
- 2005(8915)
- 学科
- 济(55860)
- 经济(55806)
- 管理(31924)
- 业(31784)
- 融(26943)
- 金融(26943)
- 中国(26159)
- 企(25752)
- 企业(25752)
- 银(24323)
- 银行(24314)
- 行(23686)
- 方法(22613)
- 数学(19911)
- 数学方法(19716)
- 财(14845)
- 制(14821)
- 贸(14537)
- 贸易(14523)
- 易(14309)
- 农(13591)
- 中国金融(11403)
- 业经(11384)
- 地方(10547)
- 学(10471)
- 体(9632)
- 务(9108)
- 农业(9104)
- 财务(9084)
- 财务管理(9060)
- 机构
- 大学(180016)
- 学院(175445)
- 济(86273)
- 经济(84798)
- 研究(70495)
- 中国(63364)
- 管理(61397)
- 理学(51401)
- 理学院(50777)
- 管理学(50014)
- 管理学院(49702)
- 京(40025)
- 财(39804)
- 科学(37511)
- 所(35597)
- 中心(33706)
- 研究所(32011)
- 财经(31223)
- 经济学(29398)
- 经(28730)
- 北京(26720)
- 经济学院(26468)
- 农(26361)
- 院(24884)
- 江(24581)
- 财经大学(23564)
- 范(22859)
- 师范(22680)
- 融(22677)
- 金融(22327)
- 基金
- 项目(109219)
- 科学(86818)
- 基金(82793)
- 研究(81650)
- 家(72129)
- 国家(71589)
- 科学基金(60439)
- 社会(54966)
- 社会科(52277)
- 社会科学(52265)
- 基金项目(42061)
- 省(37233)
- 教育(36661)
- 自然(36188)
- 自然科(35436)
- 自然科学(35429)
- 资助(35157)
- 自然科学基金(34867)
- 划(33045)
- 编号(30850)
- 成果(26786)
- 部(26432)
- 重点(25312)
- 中国(25007)
- 国家社会(24591)
- 发(24108)
- 教育部(23227)
- 创(22695)
- 性(21990)
- 课题(21659)
共检索到295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永刚
本文从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入手,分析中国2005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并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走势,以及金融业前景做初步分析预测。本文认为,2005年我国GDP增长放缓,将保持8.3%左右的增长速度;财政政策将注重结构优化,调减政府支出总量,逐步由“积极”走向“稳健”;货币政策总的态势是中性偏紧,货币供应量有望与2004年持平或略升,预计增速在15.5%左右;2005年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加息的幅度大致为0.5~0.75个百分点;央行择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适度升值(如5%)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2005年,影响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有五大因素:步入加息周期;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外资银行进入加快;...
关键词:
宏观经济增长 宏观政策 银行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胡少维
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格局;未来中长期趋势性因素仍然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增长内在活力较强;国际经济环境仍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前期因素滞后影响,下游产品和消费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全球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变化不定,对中国的影响逐步加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鲁晓东
经历2003年10月中下旬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之后,粮食问题再次成为2004年中国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如对农民种粮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宏观经济分析课题组 殷剑峰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稳中略快的增长格局,实际 GDP 增长率略超过潜在增长水平,同时,在食品价格的推动下,通货膨胀率也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点。从总需求的结构看,内需尤其是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继续下降,贸易顺差将会继续加大,从而使得经济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在金融形势方面,受股票市场牛市行情的影响,居民的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而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也在下降,可以预计,随着资本市场的崛起,未来银行业将会越发感受到"脱媒"的压力。受居民资产组合和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价值将会下降。同时,在利率体系依然没有理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面...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潜在增长率 失衡 脱媒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学文 张明明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宏观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进入稳态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提高,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综合运用ARIMA模型和动态因子模型,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区间为9.6%~10%。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因此,应该把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作为宏观调控思路。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 预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新智
2010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和预测(一)投资增速略低于去年,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是近15年以来的最高值,仅次于90年代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1993──199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及对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一、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及1994年增长趋势的基本特征:波动型高增长转向稳定型增长1.中国经济自1990年(尤其是1991年下半年)以来强劲的扩张...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召
利率政策通常作为总量政策出现,但利率调整对宏观调控中出现的结构问题也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利率水平难于变动,很大程度是因为信贷管制束缚了手脚。在汇率体制改革方面,开放资本项目和放开汇率浮动区间是一对互动环节,但目前放开浮动区间已经大大落后于开放资本项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稳定,结束了2011年以来连续回落的趋势,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危险,但实际复苏进程停滞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波谷。2017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操作,重新启动和加速经济复苏进程,有效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及时实现中国经济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形态转换。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与波动 需求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涛 徐燕 纪敏
1994—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凌涛,徐燕,纪敏·199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是经济增长放慢而通货膨膨升高·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膨上升虽有需求拉动影响,但主要是受成本推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鲜明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水平,而且比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要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日益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有制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货紧缩没有缓解的迹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与特征。未来15年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本文首先分析了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影响因素,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以及财政金融等国民经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指出了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预测,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洁 韩洁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影响2000-200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给以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其中包括恢复性因素、外部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结构性因素等。
关键词:
经济复苏 宏观经济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