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3)
2023(10115)
2022(8698)
2021(8467)
2020(7330)
2019(17304)
2018(17059)
2017(31464)
2016(17642)
2015(20657)
2014(20839)
2013(20900)
2012(20221)
2011(18576)
2010(18618)
2009(17729)
2008(18130)
2007(16248)
2006(14085)
2005(13120)
作者
(54279)
(45738)
(45605)
(43768)
(28859)
(22065)
(20731)
(18050)
(17216)
(16327)
(15848)
(15368)
(14804)
(14690)
(14516)
(14122)
(13986)
(13511)
(13207)
(13109)
(11598)
(11442)
(11216)
(10408)
(10327)
(10287)
(10112)
(10105)
(9370)
(9348)
学科
(76526)
经济(76426)
管理(45376)
(43219)
方法(35840)
(33498)
企业(33498)
数学(31945)
数学方法(31598)
中国(23345)
(20840)
(18684)
(18620)
(17491)
贸易(17484)
(17092)
(16705)
业经(13681)
农业(13153)
(12789)
银行(12740)
(12448)
金融(12445)
地方(12350)
(12260)
(11687)
(11304)
环境(10569)
(10252)
财务(10223)
机构
大学(269065)
学院(262782)
(113650)
经济(111452)
研究(101337)
管理(92873)
理学(78979)
中国(78053)
理学院(77913)
管理学(76446)
管理学院(75945)
科学(62961)
(59545)
(54246)
(52143)
(51846)
研究所(49390)
中心(45151)
业大(41448)
农业(41407)
财经(40714)
(39023)
北京(38822)
(37100)
经济学(36617)
(35560)
(35376)
师范(35022)
经济学院(32974)
科学院(31546)
基金
项目(169644)
科学(131128)
基金(124019)
研究(119148)
(110930)
国家(110085)
科学基金(90628)
社会(75188)
社会科(71040)
社会科学(71016)
基金项目(64650)
(62152)
自然(58806)
自然科(57401)
自然科学(57380)
自然科学基金(56396)
(54967)
教育(54451)
资助(52436)
编号(46520)
成果(39706)
重点(39578)
(39159)
(36401)
(33750)
中国(33094)
科研(33092)
课题(32877)
教育部(32767)
国家社会(32148)
期刊
(125992)
经济(125992)
研究(80816)
中国(55895)
学报(49695)
(47722)
科学(43252)
(40673)
大学(36460)
学学(34204)
管理(33010)
农业(32166)
教育(26581)
(24984)
金融(24984)
财经(21315)
技术(20802)
经济研究(20758)
(18963)
(18492)
(17562)
业经(17317)
问题(17285)
国际(16132)
世界(15508)
(14164)
技术经济(13267)
统计(12794)
资源(12749)
图书(12583)
共检索到408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明博  谢瑞芝  侯鹏  李璐璐  王克如  李少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新科  刘洛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庆成  刘霞  李宗新  刘开昌  
【目的】阐明种植密度对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30000株/公顷(低密度)和90000株/公顷(高密度)两种种植密度下玉米种皮形态建成及胚乳淀粉粒发育规律。【结果】随着籽粒的发育,内珠被中的细胞质首先作为营养物质被吸收、解体,形成珠被绒毡层;珠被绒毡层退化消失的同时,子房壁细胞也离散解体,最终使子房壁和内珠被愈合在一起,形成种皮。胚乳内淀粉粒的积累是由内向外进行的,胚乳第二层细胞内淀粉粒的发育要早于胚乳最外层细胞。授粉后10~15d是胚乳淀粉粒发育的质变关键时期(由无到有);而授粉后20~25d是淀粉粒发育的量变关键时期(由少到多)。高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军  史建民  
本文采用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分析了1998-2010年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的时序变化与特征,揭示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⑴山东省玉米种植已进入高成本时期,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成本比较优势趋向显著。其中,基于隐性虚拟成本的优势较大,基于实际物质成本的优势逐渐削弱。⑵山东省玉米种植净利润较全国平均水平优势显著,这主要得益于产值增加的幅度高于总成本的增加幅度和玉米价格的上升两个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尚洪  陈红琳  沈学善  王昌桃  刘定辉  
为探索川中丘陵区套作春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倒折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单株绿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群体干物质和叶面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对群体的调控效应大于单株。‘成单30’种植密度由3.75×104株/hm2增加至6×104株/hm2,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6×104株/hm2后,穗粒数、百粒重显著降低,茎秆倒折率显著上升,从而导致玉米减产。小麦玉米套作"双三O"种植模式下,供试品种"成单30"获得较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5.25×104~6×104株/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吐丝期LAI为4.7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锦越  宋碧  罗英舰  张军  刘婕  杨翠  丁含成  
【目的】黔北地区玉米种植密度较低,缺乏耐密抗倒品种,为筛选出适宜黔北地区种植的抗倒伏玉米品种。【方法】以20个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明确影响玉米倒伏的茎秆因素。【结果】同一密度下随节间部位的上升,各品种的茎秆穿刺、压折和压碎强度有所降低。增加种植密度,不同品种茎秆抗倒力学性状变化不同。先玉1171、郑单958、仲玉3号和金玉838的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压碎强度较大。相关分析表明,茎秆穿刺强度与压折强度和压碎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压折强度与压碎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倒折率与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和压碎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地上第4节穿刺强度和地上第3节压折强度分别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节茎秆穿刺强度、压折强度、压碎强度分别与倒伏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茎秆强度的大小是影响植株倒伏和倒折的主要因素。【结论】综合各参试品种的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认为,先玉1171、正红431、仲玉3号、靖单12号、郑单958和新中玉801表现较好,适合在黔北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杨峰  董飞  王苗  贾亚琴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易强  杨泽兵  谭家颖  侯宪斌  刘应红  柏光晓  黄玉碧  
为挖掘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茎粗的位点,改良西南地区玉米耐密性和抗倒伏能力。利用301份来源于玉米骨干亲本掖478和R08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在低种植密度(57 000株/hm~2)、高种植密度(114 000株/hm~2)条件和2014,2015年云南省景洪鉴定茎粗,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4.1和基于混合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的QTLNetwork 2.0分别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和QTL与环境互作分析。结果表明,双亲茎粗差异比较显示,掖478茎粗对密度变化不敏感,而R08茎粗随着密度增加显著变小。本研究的RIL群体茎粗变异广泛,同时随着密度增加,表型变异范围下降。高密度和低密度下RIL群体的茎粗遗传力分别为48.01%,65.03%。相关分析显示,茎粗在2种密度下与株高、穗位高和单穗穗质量极显著相关(0.29>r≥0.13,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华  齐华  张卫建  于吉琳  宋振伟  刘颖  郑成岩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董树亭  刘鹏  
通过设置7.50、11.25和15.00万株/ha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的饲用物质产量显著降低,但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显著增加,且在高密度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全株玉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以及总能量的产量显著增加。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进行调控,可以改善玉米的植株性状,获得较高的饲用物质产量,提高全株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正雷  程家昌  李艳梅  刘玉  
[目的]厘清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障玉米的持续、稳定供应。[方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基于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及单产3个指标,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系统分析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60亿t,其波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波动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大;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 716万hm2,其变化趋势与玉米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玉米单产从1978年的2 802.7kg/hm2波动性增至2014年的5 809.1kg/hm2,总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白岚方  路战远  郭晓霞  孙峰成  程玉臣  贾凯  王玉芬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记者从中国农业部获悉,2016年以来,中国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预计玉米调减面积超过3000万亩,为近13年来首次减少,目标到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调减5000万亩。在举行的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上,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050元(人民币,下同),实际增长6.7%,高于城镇居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晓娟  何海军  寇思荣  周玉乾  刘忠祥  杨彦忠  连晓荣  周文期  
为寻求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种植密度,以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密度下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青贮玉米新品种,为试验区青贮玉米生产技术提供优化依据。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6个品种高、中密度较低密度分别增产8.1%~43.0%和5.0%~19.9%,以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增产幅度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品种青贮玉米收获天数延长,茎粗减小,持绿性降低,其中高密度较低密度收获天数延长3.2%~10.6%,茎粗减小6.0%~22.8%,持绿性降低2.7%~3.9%。各品种青贮玉米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高密度较低密度降低6.8%~13.5%;相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密度较低密度增加5.0%~8.5%和5.9%~16.2%。综合生物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等相关性状,在张掖地区适栽青贮玉米品种为陇青贮2号、武科青贮107和北农青贮368,其中陇青贮2号和北农青贮368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武科青贮107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