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3)
2023(10015)
2022(8665)
2021(7856)
2020(6666)
2019(15425)
2018(14754)
2017(27520)
2016(15070)
2015(17332)
2014(17525)
2013(17654)
2012(16888)
2011(15778)
2010(15981)
2009(15025)
2008(14913)
2007(13344)
2006(11746)
2005(10818)
作者
(46745)
(39404)
(39356)
(37794)
(24966)
(19044)
(18080)
(15459)
(14791)
(13861)
(13721)
(13361)
(12727)
(12623)
(12432)
(12347)
(11816)
(11628)
(11394)
(11352)
(9956)
(9846)
(9542)
(9165)
(9022)
(8938)
(8625)
(8498)
(7968)
(7872)
学科
(88231)
经济(88172)
管理(38355)
(34687)
方法(32843)
数学(29491)
数学方法(29281)
(26249)
企业(26249)
地方(22726)
中国(20119)
(18882)
(18606)
(15806)
业经(14981)
地方经济(14817)
(12856)
贸易(12851)
农业(12842)
(12340)
(12258)
环境(12049)
(11412)
(11018)
金融(11016)
(10271)
银行(10245)
(9864)
(9347)
经济学(9279)
机构
大学(231259)
学院(229835)
(105965)
经济(103870)
研究(87805)
管理(83115)
理学(70953)
理学院(69988)
管理学(68784)
管理学院(68331)
中国(65759)
科学(54018)
(49013)
(46010)
(45610)
研究所(41936)
(40684)
中心(39473)
财经(36163)
(35423)
经济学(34189)
业大(33685)
(32694)
农业(32037)
(31674)
师范(31395)
(31120)
北京(31083)
经济学院(30653)
(27538)
基金
项目(149720)
科学(117660)
基金(108952)
研究(107071)
(95946)
国家(95215)
科学基金(79942)
社会(69440)
社会科(65803)
社会科学(65783)
(58053)
基金项目(57747)
自然(50632)
(49452)
自然科(49355)
自然科学(49339)
自然科学基金(48444)
教育(48106)
资助(44131)
编号(42313)
重点(35101)
(34760)
成果(34719)
(33341)
(30133)
课题(29766)
国家社会(29332)
科研(28911)
创新(28461)
教育部(28070)
期刊
(122482)
经济(122482)
研究(71922)
中国(44462)
学报(37522)
(36006)
(35138)
科学(34889)
管理(28854)
大学(27423)
学学(25979)
农业(24135)
经济研究(20680)
(20379)
金融(20379)
教育(19794)
技术(19711)
财经(18695)
业经(17077)
(16268)
问题(16030)
技术经济(13437)
(13297)
(13292)
统计(12597)
资源(12220)
国际(11675)
世界(11663)
商业(10945)
(10940)
共检索到354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郏建  倪建华  杨再贵  王金茵  王结臣  
采用多指标对安徽省2005—2014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分析1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将位序-规模法则应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并从政策导向、地理区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略有起伏,但总体相对稳定,近年来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区域之间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潘义  王骑  
文章通过经济、教育和人力资源、交通状况及医疗四个系统,共41个经济指标,使用社会统计软件包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作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各系统内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各市的单个因子得分及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然后,提取四个系统中,各市的因子综合得分作为新的指标,进一步作聚类分析;最后,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对安徽各省辖市经济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永久  朱喜钢  储金龙  
利用统计分析和探索性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ESDA),在ArcGIS和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辖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3个侧面,对1997—2009年安徽省区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从时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波动性扩大。(2)从空间演变过程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历了阶段性演化,分别呈现出"条带状"、"串珠状"以及"⊥"字型和"U"字型交织的空间格局。(3)从空间关联性来看,经济发展的整体关联性较弱,表明区域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不显著,近年来,部分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增洋  
安徽省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面临跨越式发展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空间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分析,以及和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特征作比较,评价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为安徽省处理区域发展中均衡和非均衡关系及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金涛  
文章选取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传统经典测度方法,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并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法对其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总体处于缩小趋势,经济增长模式也正由"哑铃型"向"纺锤形"迈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章磊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支撑未来区域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实证,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发现,安徽省区域物流空间聚集态势逐渐增强,各地区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研究2004—2015年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Moran’s I指数变动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邻近地域的物流业出现聚集趋势,安徽省区域物流已演化形成"一带两团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章磊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衡量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支撑未来区域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实证,通过统计分析和计算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发现,安徽省区域物流空间聚集态势逐渐增强,各地区物流业集聚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研究2004—2015年安徽省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Moran’s I指数变动表明,物流产业集聚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邻近地域的物流业出现聚集趋势,安徽省区域物流已演化形成"一带两团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  
以地带、市级、县级三个尺度地域为分析的基本空间单元,基于云南省1985—2012年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锡尔系数统计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近30年来的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锡尔系数的分解,探讨了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域构成。结果发现:1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呈现倒"U"型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经历先扩大再缩小的过程,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波动较大;2一阶段锡尔系数分解显示:滇中地区锡尔系数远远大于其他地区,滇中内部之间经济发展二元结构突出,是全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3二阶段锡尔系数分解表明:不同尺度地域单元下,经济发展呈现出地市内差异大于地市间差异、地市间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规律,地市内和地市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呈现波浪式变化,波动较地带间大,地市内的差异主导着全省区域经济差异走向。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通过概述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过程,总结出经济差异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设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单宝艳  
为探索山东省区域经济时空演变规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08个城镇9年的10项统计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反映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结果,分别采用传统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构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马儿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将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结合在一起,探索山东省区域经济时空演变动态特征。最后利用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演变过程的时空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文先明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与社会现象,适度的差异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差异过大不仅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危害,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全国,也是中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湖南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迅速提升,但省域内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计量统计为基础,分析了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GIS技术,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湖南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协调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木易  程志光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利用经济发展的数量参数统计方法和地理空间匹配分析工具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2000—2007年,多数地级市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及二者协调发展度呈下降趋势;地理空间匹配分析表明,17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明显,表现为中南部较西北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协调性水平高。由此看出,安徽省区域城市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地域性分片块状的特点,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康宁  梁樑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评价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区域创新系统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安徽省为实例 ,用TOPSIS模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芳东  黄震方  吴江  徐敏  姜海宁  
以1990—2007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系统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在整体格局上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态势,空间格局更多表现为苏南部分地区的高度集聚和苏北部分地区的集聚态势,成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核心区和低度集聚区,而苏中地区的集聚态势显得并不强烈。同时,针对区域经济自相关性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并指出以县域经济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将长期存在。最后,构建空间数据模型对此种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行空间统计学上的探讨,指出规模企业空间分布差异及人才空间分布差异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可视化的新手段,进而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