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4)
- 2023(6301)
- 2022(5412)
- 2021(4850)
- 2020(4007)
- 2019(9369)
- 2018(8994)
- 2017(16369)
- 2016(8895)
- 2015(10132)
- 2014(10232)
- 2013(10337)
- 2012(10313)
- 2011(9496)
- 2010(9950)
- 2009(9600)
- 2008(9630)
- 2007(8604)
- 2006(8113)
- 2005(7747)
- 学科
- 济(63196)
- 经济(63162)
- 管理(26944)
- 业(23245)
- 企(19136)
- 企业(19136)
- 方法(18281)
- 地方(16651)
- 数学(15672)
- 数学方法(15546)
- 中国(14432)
- 财(13480)
- 地方经济(12393)
- 学(12028)
- 业经(10632)
- 农(10389)
- 制(9846)
- 融(8476)
- 金融(8475)
- 务(7917)
- 财务(7906)
- 财务管理(7888)
- 体(7875)
- 银(7831)
- 银行(7822)
- 企业财务(7489)
- 行(7466)
- 经济学(7453)
- 农业(7414)
- 和(7408)
- 机构
- 大学(141834)
- 学院(139134)
- 济(70601)
- 经济(69345)
- 研究(55162)
- 管理(46917)
- 中国(43090)
- 理学(38561)
- 理学院(38030)
- 管理学(37476)
- 管理学院(37182)
- 财(34385)
- 京(30496)
- 科学(29506)
- 所(28206)
- 财经(26120)
- 研究所(24813)
- 经济学(23909)
- 中心(23899)
- 经(23612)
- 江(22115)
- 经济学院(21067)
- 范(19826)
- 北京(19818)
- 师范(19710)
- 财经大学(19070)
- 院(18990)
- 农(18474)
- 州(17494)
- 科学院(16335)
- 基金
- 项目(78957)
- 科学(62570)
- 研究(59501)
- 基金(58518)
- 家(50300)
- 国家(49887)
- 科学基金(42246)
- 社会(40954)
- 社会科(38813)
- 社会科学(38802)
- 基金项目(29618)
- 省(29040)
- 教育(26699)
- 自然(24455)
- 资助(24452)
- 划(24405)
- 自然科(23829)
- 自然科学(23826)
- 自然科学基金(23391)
- 编号(22554)
- 成果(20580)
- 重点(18672)
- 发(18486)
- 部(18347)
- 国家社会(17844)
- 课题(16478)
- 教育部(16212)
- 性(16094)
- 济(15814)
- 经济(15664)
共检索到242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东琪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林 周晓纪
根据当前经济发展潜力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经测算和分析,我们认为,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和优化产业增长结构,深化改革,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和保障措施,是实现1998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应加大求进力度,提高投资水平,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结构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知识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供需矛盾,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怀鎏
市场经济条件下 ,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 ,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 ,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它使总量波动的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 ,使市场机制对总量平衡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削弱 ,使现实经济运行中的总量失衡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形态 ,使政府宏观调控的操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因此 ,应更新对总量失衡状态的理解 ,重视总量均衡区间及其影响 ,对区间内总量失衡进行专门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调节成本 总量均衡区间 总供求 总量失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聂丹
目前我国呈现出了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的局面,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虽然1998年我国实现了78%的增长率,但这主要是靠金融、财政政策的拉动,市场启动不明显。为什么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前些年那样一放就活的局面?另外,1999年政府的经济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清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投资对宏观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作用也日益显著,本文认为国际投资的影响可以用对外投资依存度来反映。在此基础上,作者回顾了对外投资双向流动的四个阶段以及西方国家的经验,并且从实证的角度具体剖析了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现存结构、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平衡的正负效应以及外资与内资相互替代的可行性,明确指出对外投资双向流动的非对称性,进而分析了理论模型与我国经济现象背离的潜在原因,对外投资的严重不对称对我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形成的国际收支逆差压力,以及由于生产结构的升级落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而面临经济大调整等问题。本文的政策含义就是我国今后应逐步弱化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弥补国内...
关键词:
对外投资依存度 宏观经济均衡 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树成
在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使用了经济周期这一概念来分析经济走势,作者根据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深入解析了这次客观经济调控的原因、方法、成效,指出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原因 方法 成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杨瑞龙 毛振华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修复是2023年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突出问题是市场内生性总需求不足,信心恢复缓慢。总需求不足背后有资产负债表冲击等周期性问题,更重要的是结构性原因。进一步深究,结构性问题背后是我国经济处于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转轨期,宏观治理体系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还未能全面适应,政策的合力和传导效率下降。2024年依然处于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红利窗口期、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落地实施期、新技术推动国产替代的突破期和周期性因素筑底后的上行期。伴随着周期性力量见底回升和新动能逐渐集聚,各行业有望从分化状态进入平衡增长阶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综合考虑全年的情况,根据模型预测,2016年我国GDP增长约6.7%,CPI增长2%左右。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GDP增速有望增长6.5%,CPI增长2.1%。针对下行压力和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一步凸显等问题,需要重新构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下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此,要在"稳增长、守底线"的目标下稳步化解我国债务风险,持续推进债务分类甄别工作,完善国家及各级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实现债务转移,中央政府适度加杠杆;根据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适时运用债转股工具,缓释短期债务风险。此外,应持续推进金融改革,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态势,防范局部泡沫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调控政策要突出结构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债务风险 稳增长防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涛 陶现定 徐燕 王素珍
一、1992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分析 1992年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从1990年上半年开始的经济增长回升的延续和加速,从那时算起到1992年底(尚未最后截止),这次经济增长扩张期已经持续了30多个月,这次扩张期的长度,长于改革以来的任何一次经济增长周期。扩张期的进一步延长,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中的扩缩比例(即扩张期/收缩期)有所提高,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经济运行演变趋势。但是,在1992年中国经济高增长过程中,也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郝中华
确保经济增长8%是我国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实现近期和中期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要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操作要科学、灵活和适度,把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措施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郭金兴
我国经济继2003年出现复苏迹象后,2004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2004年我国名义GDP和实际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7.1%和9.5%;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经济的非均衡从总体上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供给大于需求;另一种是供给小于需求。对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估计,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经济已经告别了短缺,出现了过剩;另一种则认为我们仍然处于有效供给不足的阶段。对此,笔者认为要做些具体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偏离了高速增长的周期,进入了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或者说明显放慢的新周期。这个新周期导致的最尖锐的宏观矛盾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并且真实的失业率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失业率红线,因而很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尖锐化。根据宏观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失衡情况,政府一般是采取扩张性的或者是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2010年,在总量政策上有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关注:一是刺激总需求的方向变不变;二是如果坚持刺激总需求这个方向,那么程度上是减弱还是增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失业率上升 刺激总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