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7)
- 2023(9748)
- 2022(8457)
- 2021(7716)
- 2020(6538)
- 2019(15392)
- 2018(14629)
- 2017(27330)
- 2016(14765)
- 2015(16962)
- 2014(17124)
- 2013(17265)
- 2012(16684)
- 2011(15524)
- 2010(15711)
- 2009(14940)
- 2008(14799)
- 2007(13225)
- 2006(11735)
- 2005(10762)
- 学科
- 济(89493)
- 经济(89438)
- 管理(37109)
- 业(33566)
- 方法(31899)
- 数学(28700)
- 数学方法(28502)
- 企(24898)
- 企业(24898)
- 地方(24208)
- 中国(20262)
- 农(19486)
- 学(17771)
- 地方经济(15275)
- 业经(15021)
- 财(14957)
- 农业(13254)
- 贸(13041)
- 贸易(13037)
- 易(12508)
- 环境(12208)
- 制(12048)
- 和(11203)
- 融(11067)
- 金融(11065)
- 银(10013)
- 银行(9990)
- 行(9612)
- 发(9454)
- 经济学(9144)
- 机构
- 大学(226008)
- 学院(225364)
- 济(105036)
- 经济(103016)
- 研究(86046)
- 管理(81659)
- 理学(69583)
- 理学院(68623)
- 管理学(67507)
- 管理学院(67055)
- 中国(64269)
- 科学(52183)
- 京(48416)
- 所(44899)
- 财(44537)
- 研究所(40849)
- 农(39306)
- 江(39276)
- 中心(38583)
- 财经(35255)
- 经济学(33710)
- 业大(32597)
- 经(31735)
- 范(31130)
- 农业(30856)
- 师范(30850)
- 院(30433)
- 经济学院(30203)
- 北京(30082)
- 州(27454)
- 基金
- 项目(145759)
- 科学(114463)
- 研究(105855)
- 基金(105408)
- 家(92150)
- 国家(91422)
- 科学基金(76951)
- 社会(68684)
- 社会科(65077)
- 社会科学(65055)
- 省(57516)
- 基金项目(55816)
- 划(48044)
- 自然(47992)
- 教育(47220)
- 自然科(46738)
- 自然科学(46723)
- 自然科学基金(45881)
- 资助(42745)
- 编号(42212)
- 成果(34440)
- 发(34301)
- 重点(34021)
- 部(32413)
- 课题(29888)
- 创(29367)
- 国家社会(28747)
- 发展(27951)
- 科研(27849)
- 创新(27741)
- 期刊
- 济(123513)
- 经济(123513)
- 研究(70356)
- 中国(44706)
- 学报(35471)
- 农(34831)
- 财(34419)
- 科学(32983)
- 管理(28539)
- 大学(25925)
- 学学(24462)
- 农业(23396)
- 融(20815)
- 金融(20815)
- 经济研究(20464)
- 技术(19873)
- 教育(19725)
- 财经(18311)
- 业经(17672)
- 问题(16147)
- 经(15932)
- 贸(13440)
- 技术经济(13345)
- 业(12736)
- 资源(12585)
- 统计(12308)
- 国际(11825)
- 世界(11642)
- 商业(10960)
- 策(10718)
共检索到350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维
通过概述长江经济带人口、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过程,总结出经济差异性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长江经济带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设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静 邓宏兵 张红
文章基于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126个主要地区的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泰尔系数与GIS-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与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明显,但呈现减弱趋势,各城市间差异大于城市群际之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州城市群,正相关集聚效应显著;中游城市群地区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经济联系度不强;西部成渝城市群地区、滇中、滇南城市群区缺乏高水平地区,低低水平集聚关系较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经济空间组织特征呈现多核心与单核心边缘结构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长江经济带是与沿海经济带并列的国家一级发展轴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内部区域经济差距日趋扩大,如何缩小差距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谐发展是摆在当前的重要任务。基于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和历年统计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内部三大地区及41个地市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找到缩小区域差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最后对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发展的趋势。长江经济带内部差异显著,且有拉大趋势;发展前景良好,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推动质量变革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自然间断点分类法和Dagum基尼系数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强,上中下游地区间具有显著的梯级效应;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差异;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地区收敛速度有所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朝晖 靳小越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行动驱动产业结构变迁的效应。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滞后效应显著,后期产业结构深化程度受前期的影响。"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在长江经济带省市存在区域差异,且各省市效率差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朝晖 靳小越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引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互联网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互联网+"行动驱动产业结构变迁的效应。结果显示:"互联网+"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及高级化滞后效应显著,后期产业结构深化程度受前期的影响。"互联网+"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效率在长江经济带省市存在区域差异,且各省市效率差异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存在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郏建 倪建华 杨再贵 王金茵 王结臣
采用多指标对安徽省2005—2014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分析1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将位序-规模法则应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并从政策导向、地理区位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略有起伏,但总体相对稳定,近年来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区域之间有明显的集聚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庆 陈翥 汪媛 冯兵
基于全球大气PM_(2.5)年均浓度栅格数据集,采用重力模型、变异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区域、省域、市域、县域和栅格等多个尺度,对长江经济带PM_(2.5)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1998~2016年,长江经济带PM_(2.5)年均浓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大体呈"倒U型"变化趋势,2005年是长江经济带PM_(2.5)年均浓度变化的重要拐点;(2)长江经济带PM_(2.5)的时空演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尺度效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上,PM_(2.5)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具有明显差别,但其空间差异均呈扩大态势;(3)长江经济带PM_(2.5)年均浓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楠 陈久梅 但斌 张蔚霜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时空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由下游至上游地区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但随时间演变,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对邻近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对邻近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琼
长江经济带作为贯穿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纽带,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在长江经济带各贸易环节具有重要地位,高效的商贸流通效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保障。本文选取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因子分析法 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伟 王宁 尹力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交汇期,现有研究对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且经济高速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缺乏关注。分析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329个县区级行政单元在201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和“三区空间”的时空演化特征,从人地关系视角探究演化的驱动机制,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参考。结果表明:(1)近1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镇空间持续扩张,分别占用2 191.25 km~2农业空间和413.19 km~2生态空间,4 223.89 km~2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2)2010~2015年,以农业空间转城镇空间为主导,主要分布在成渝、黔中和滇中城市群地区;2015~2019年,以农业空间转生态空间为主导,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东侧山区。(3)“三区空间”交叉转换受到客观承载环境(地)、人类发展活动(人)以及两者的交互影响,体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受土地使用的价值观与社会客观运行规律约束,在自然环境现状承载与发展适宜性格局的基础上,驱动“三区空间”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许蒋鸿 王晓萱 嵇乐君 祁春节
本文通过构建现代农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AEE三维耦合发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Moran’s I与Getis-Ord G指数评估了耦合协调度的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水平,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8—2022年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做出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省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2)长江经济带AEE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以调和协调类和初级耦合协调类为主,处在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格局,中上游与下游的差距在逐步缩小。3)在不同的矩阵模式下,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了以浙江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云南为核心的冷点区。4)预计未来5年(2018—2022年)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会延续良性发展态势,但流域内各省份AEE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因此,依据各子系统特征及耦合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孝君 王小艳
以推动经济综合实力提升为核心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形成新时代区域协调格局的关键,以此为出发点构建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测度体系,从多尺度和多机制视角解析了2001~202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综合水平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尺度差异表现为省级>地级>区级的格局,即省级尺度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明显,地级内部发展相对均衡。(2)区域经济发展呈正向集聚特征,地级尺度效应明显,空间关联格局稳定性强,由下游到上游呈圈层式热冷点集聚分布;空间分类以中低水平区为主体,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呈面状集聚+点状镶嵌的分布格局;路径依赖型为空间演化主体。(3)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集聚化特征,沿海及沿江城市发展水平较高;集群化特征,城市群城市发展相对较优;等级化特征,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发展相对越好;职能化特征,综合型城市优于资源型城市;阶梯化特征,东部城市优于中西部。(4)区位、经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因素及因子共同作用于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化。(5)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系统性提升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围绕经济带战略推动区域空间协调、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政策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