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5)
2023(13956)
2022(11833)
2021(10907)
2020(9408)
2019(21769)
2018(21245)
2017(40542)
2016(22250)
2015(24862)
2014(24991)
2013(25024)
2012(23495)
2011(21197)
2010(21346)
2009(20583)
2008(20923)
2007(18810)
2006(16594)
2005(15438)
作者
(65560)
(55080)
(54851)
(52443)
(35081)
(26368)
(24889)
(21536)
(20669)
(19638)
(18768)
(18621)
(17764)
(17567)
(17290)
(17009)
(16598)
(16279)
(16093)
(15776)
(13777)
(13754)
(13353)
(12564)
(12413)
(12336)
(12320)
(12266)
(11002)
(10966)
学科
(99806)
经济(99669)
(90521)
(80171)
企业(80171)
管理(79816)
方法(43254)
数学(34482)
数学方法(34208)
(34150)
(32754)
业经(30315)
(24402)
中国(24337)
(23656)
财务(23627)
财务管理(23585)
农业(22782)
企业财务(22386)
地方(19799)
技术(18475)
(17859)
(17618)
(17598)
(17434)
贸易(17425)
(16868)
(16606)
理论(15718)
(15686)
机构
学院(327867)
大学(324651)
(140342)
经济(137510)
管理(128263)
研究(110578)
理学(109657)
理学院(108424)
管理学(106875)
管理学院(106247)
中国(87007)
(68532)
(68405)
科学(66653)
(60160)
(56905)
财经(53064)
(52496)
研究所(51017)
中心(50887)
业大(48911)
(47961)
农业(47117)
北京(42822)
经济学(42602)
(40438)
(40308)
师范(39917)
(39682)
财经大学(38849)
基金
项目(211322)
科学(167878)
基金(154856)
研究(153861)
(134109)
国家(132933)
科学基金(115139)
社会(99307)
社会科(94085)
社会科学(94057)
(84899)
基金项目(82973)
自然(74702)
自然科(72919)
自然科学(72897)
自然科学基金(71662)
教育(69507)
(69333)
资助(62297)
编号(61469)
成果(49116)
重点(47791)
(47298)
(46331)
(45906)
(43379)
(42709)
创新(42682)
课题(42304)
国家社会(40847)
期刊
(163675)
经济(163675)
研究(98498)
中国(66102)
(58120)
(56103)
管理(50527)
学报(49331)
科学(47395)
农业(37669)
大学(37540)
学学(35656)
(31787)
金融(31787)
技术(28988)
业经(28156)
教育(27719)
财经(27172)
经济研究(24985)
(23384)
(22320)
问题(21769)
技术经济(18750)
(17486)
财会(16408)
世界(16143)
现代(16119)
(15810)
商业(15516)
资源(15179)
共检索到502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丽云  韦素琼  耿静嬛  
基于2008年和2004年福建省制造业产值,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66个研究单元进行聚类、合并,根据制造业集聚程度将福建省划分为核心区、中间区和外围区3个区域;并测算制造业空间结构的集中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集中度变动的贡献率α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动对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的贡献率β,结果表明:核心区制造业高集聚,但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中间区和外围区的制造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相对缓慢;各产业类型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均有较大的差异,集中度区域变动较为显著的产业主要有食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本地资源依赖型行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外向度高的行业;本地资源依赖型的木草加工、饮料食品业和原有发展基础影响大的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变化是影响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师源  黄茂兴  
集聚一般被认为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以及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深刻反作用于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选择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分析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发现福建省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但呈下降趋势。与华东六省一市相比,福建省制造业集聚效率较低。因此,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避免产业布局分散化并提高集聚效率,将是提升福建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利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共同集聚指数对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9地市现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行业发展相对均衡,外围城市的行业发展相对集中。单一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与制造业共同集聚程度并不完全呈现一致性。传统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两极化的空间集聚水平,而重化工业的集聚效应明显于扩散效应。最后,分别对基于资源禀赋、协作共生、规模经济和政府引导四种制造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博  
改革开放40年,福建省制造业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复杂多变的环境,作为制造业出口大省的福建将面临更多不确定风险,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从多维度分析探讨,如何推动福建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将  赵景艳  
比较优势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其变化趋势影响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因而研究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从技术扩散的角度研究了产品空间的分布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产品空间较稠密,产品间的距离较近,相对优势产品的先进技术越容易扩散,使得邻近普通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并最终转化为优势产品,推动比较优势演化;反之若产品空间较稀疏,产品间距离较远,优势产品也有可能退化为普通产品,使原有比较优势弱化。由此可知,产品空间的结构特征影响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因而可以通过重塑产品空间以达到影响比较优势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基于修正的Ellision和Glaeser的γ指数分析以及利润状况分析均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修正的γ指数还表明,制造业的30个子行业中,大部分行业的空间集聚度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设计的展示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空间集聚效应模型研究显示:制造业的增长促进了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相反,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亦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资产份额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度成反向变动关系;技术水平的变化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资本是制造业产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基于修正的Ellision和Glaeser的γ指数分析以及利润状况分析均表明,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修正的γ指数还表明,制造业的30个子行业中,大部分行业的空间集聚度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设计的展示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空间集聚效应模型研究显示:制造业的增长促进了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相反,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亦促进了制造业的增长;制造业资产份额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度成反向变动关系;技术水平的变化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资本是制造业产业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培源  许红妹  
厦、漳、泉区域内各县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是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时间截面上构建引力模型确定各县市间最大引力方向的基础上,采用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分析大都市区内各县市的空间相互作用,进而剖析其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轴线。结果显示:位于高高集聚区的环泉州湾和由点到面向外拓展的厦门市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极,位于高低集聚区的南安和漳州市区为大都市区的两大增长点;着力发挥南安和漳州市区拓展核心区、承接低低集聚县市的作用,可以降低大都市区的空间不平衡性,加速同城化。此时,厦漳泉大都市区将呈现出"J"字形串珠式空间发展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嫱  
在国家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福建省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结合融合均衡度、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率和影响力系数等指标,分析福建省制造业整体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细分行业融合与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处于非均衡融合形态,两大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为主,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渗透;生产性服务业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且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主要是传统服务业部门。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发展,引导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发展,以及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丽娜  卫平  
当前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了一哄而上的低水平发展现象,因此亟需规划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现状及变动趋势可以为产业布局决策提供现实依据。高端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本文利用修正后的E-G指数实证研究了其在2003~2009年的空间结构变动。结果显示:高端制造业集聚空间结构呈现出聚集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东部沿海地区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河北、湖北和四川成为产业扩散的主要承接地。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要体现出"适度集聚"和"因地制宜"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秀山  徐瑛  
本文针对空间经济学所关注的区位锁定效应,提出了产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和"结果"的度量方法;应用制造业数据计算发现,1996—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过程和结果都同时表现出聚集和扩散两类特征,其中聚集占绝对优势。另外,在改进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基础上,重新计算了1996—2005年区域产业结构冲突指标,以及各行业对该指标贡献率,发现扩散过程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冲突的贡献远大于聚集过程,接受扩散且被聚集的地区产业结构冲突性最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迎星  李昊  李鹏  
将技术创新分为两个阶段——投入转化阶段和转化产出阶段,运用DEA两阶段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8—2012年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5个细分行业的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如下:在技术创新的第一阶段,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入转化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进步,但这种趋势在减弱;在技术创新的第二阶段,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化产出效率呈下降趋势,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之共同发挥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云中  何建武  
根据各省(区、市)制造业分行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数据,从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的视角出发,计算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系数和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数,分析我国区域间产业结构同构程度变化的历史轨迹发现,区域产业同构程度不断下降,区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相当,可见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程度仍然高于美国。为降低不合理的区域产业同构和促进区域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应降低区域间交易成本,加快改革步伐,提高对外开放质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席强敏  季鹏  
利用企业微观数据,综合空间插值和指标测度的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动态面板计量回归实证检验了高技术制造业空间集中度和空间分离指数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仍过度集中在京津,但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且向分散的多中心结构演变,石家庄和沧州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幅明显;(2)过度的单中心集聚抑制了京津冀高技术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多中心结构可以弱化过度集中带来的集聚不经济。受交易成本和"面对面"接触需求的影响,紧凑的多中心结构更易通过产业联系和技术溢出将多中心整合为一体化的产业网络系统。在疏解北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环节和推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产业化的进程中,应考虑产业主中心或创新源头与产业承接地之间的距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海榕  
区域因素对产业关联存在巨大的影响,并通过这种影响决定了单个产业的发展路径。本文以福建为例,运用案例与统计分析方法,在省级区域框架内研究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关联问题,从产业关联的视角分析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服务外包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