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1)
- 2023(13701)
- 2022(11956)
- 2021(11661)
- 2020(9530)
- 2019(22145)
- 2018(22020)
- 2017(39696)
- 2016(22533)
- 2015(25493)
- 2014(25325)
- 2013(24327)
- 2012(22507)
- 2011(20230)
- 2010(20447)
- 2009(18388)
- 2008(17798)
- 2007(15338)
- 2006(13410)
- 2005(11758)
- 学科
- 济(76415)
- 经济(76340)
- 管理(63455)
- 业(59382)
- 企(51035)
- 企业(51035)
- 方法(34347)
- 数学(29198)
- 数学方法(28793)
- 中国(27413)
- 教育(23472)
- 农(20999)
- 技术(20374)
- 财(20018)
- 学(19254)
- 业经(18300)
- 理论(17575)
- 地方(16561)
- 制(15259)
- 农业(13867)
- 贸(13625)
- 贸易(13614)
- 易(13205)
- 和(13149)
- 技术管理(13029)
- 务(12305)
- 财务(12245)
- 财务管理(12223)
- 环境(12001)
- 银(11867)
- 机构
- 大学(301895)
- 学院(296286)
- 管理(116687)
- 济(109466)
- 经济(106575)
- 研究(104014)
- 理学(100780)
- 理学院(99542)
- 管理学(97800)
- 管理学院(97224)
- 中国(72263)
- 京(66886)
- 科学(64036)
- 所(51608)
- 财(49708)
- 范(48348)
- 师范(48022)
- 研究所(47046)
- 中心(46902)
- 农(44806)
- 江(44793)
- 北京(43358)
- 业大(43095)
- 教育(39452)
- 师范大学(39364)
- 财经(39144)
- 院(38422)
- 州(36396)
- 经(35716)
- 技术(35623)
- 基金
- 项目(204364)
- 科学(162032)
- 研究(155995)
- 基金(144573)
- 家(125526)
- 国家(124328)
- 科学基金(106543)
- 社会(94872)
- 社会科(89564)
- 社会科学(89542)
- 省(81529)
- 教育(77379)
- 基金项目(76995)
- 划(70723)
- 自然(68652)
- 自然科(67038)
- 自然科学(67020)
- 自然科学基金(65810)
- 编号(65665)
- 资助(57964)
- 成果(55044)
- 课题(47994)
- 重点(46932)
- 创(46300)
- 部(45786)
- 发(44446)
- 创新(42381)
- 项目编号(40597)
- 教育部(39625)
- 大学(38748)
- 期刊
- 济(121391)
- 经济(121391)
- 研究(97603)
- 中国(71840)
- 教育(65438)
- 学报(45244)
- 管理(43851)
- 科学(42457)
- 农(39789)
- 财(37404)
- 大学(34998)
- 学学(31125)
- 技术(30427)
- 农业(28331)
- 融(22657)
- 金融(22657)
- 业经(19068)
- 经济研究(18515)
- 图书(18094)
- 财经(18079)
- 科技(16528)
- 职业(16148)
- 业(15812)
- 经(15415)
- 理论(14666)
- 问题(14506)
- 坛(14442)
- 论坛(14442)
- 技术经济(14292)
- 实践(13659)
共检索到453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2002年开始酝酿并提出的。2003~2005年,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在国家统一规划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虹
为探索新世纪研究生创新教育机制,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在深刻认识国内外形势、认真调研国内外高水平博士生教育、充分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激发博士生创新活力为工作重心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设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在研究生的国际化合作培养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1.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培养 根据互利互惠的原则,我校通过与外方合作学校互派研究生在对方学校学习和研究的方式,达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晓丽 杨景海 张作岭 刘艳清 刘天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作为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这既是对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9年来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继续推进此计划的方向指引。吉林师范大学在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在阐述了对研究生教育创新及其内涵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创新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作者在文中指出,必须将研究生教育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实践,才能取得实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安萍 陈若愚 潘剑波
"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在长三角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各省市教育改革规划的实施和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会商机制的建立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通过区域内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构建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平台。通过分析该计划实施的现状,明确提出"长三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可以设想将长三角研究生教育视为一个整体的研究生教育功能区,探索建立一个统一管理该功能区的机构,以此推动区域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区域合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成辉 李靖 宋秋蓉
介绍了2003年9月至今香港七所大学实施的允许研究生跨校修课的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计划。该计划是香港政府发展高等教育战略联盟设想的一个产物,旨在扩大研究生修课范围,节约教育成本,提高香港高校科研成果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措施包括规定周密的跨校课程申请程序、确立严格的课程学习条件和颁布慎重细致的成绩评定制度等。该计划的初步实施效果令人满意。这一颇具力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对于内地研究生教育欠发达省区而言,尤具启发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兆磊
实施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是学校研究生规模发展和质量保证的需要,二级管理的实施需要学校层面为学院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并且注重在管理观念、实施途径、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上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二级管理 模式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石中英
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国际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论述了在我国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战略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文章系统阐释了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的,概括总结了近年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窦鹏辉
本刊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农科高层次创造型研究生培养基地”在获批教育部2005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后,按照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研究“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具体建设思路,确立了以创新计划项目为助推器,着重培育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孵化。一是加强项目领导和管理。为了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领导和管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四名分管人才、产学研结合、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副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永华 陈庆
学长辅导计划是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学生思政工作者共同探索、推出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模式,它通过有目的地遴选培训一批优秀学长,对应辅导特定的低年级学生群体,实现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环境、成功起步大学生涯的工作目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是实施学长辅导计划的依据,周密的制度设计是学长辅导计划卓有成效的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荣利颖 邓峰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使用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使用包含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导师指导、管理服务指标的研究生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多层线性模型从个体层面、院系层面和学校层面综合考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个一级指标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显著作用,科学研究和导师指导的影响作用更大。交互作用的结果表明,科学研究和导师指导指标中真正有显著作用的都是质量指标,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以及导师指导频率的净效应都为负。由此可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要以质量为生命线,切实建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营造鼓励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洪根 薛静 肖丽丽
在论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研究现状基础上,利用统计比较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研究生质量视角,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实施绩效进行了实证比较评价,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优势和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领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越 李曼丽 乔伟峰 李雪 赵薇 张晓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建立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设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四是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标准。该计划面向工业化,合理调整政策与资源,协同创新,为"卓越计划"的后续实施和最终目标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卓越计划 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庄
2012年5月7日,教育部、财政部在京召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2011计划"重在推动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有增
成功实施"2011计划",对于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达到"2011计划"的实施目标,需要深入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并找寻实践路径。一、高校的资源配给机制:从"分配-竞争"到"合作-竞争"从发展模式来看,我国高校存在一种趋同的倾向。如果用竞争和合作的视角来审视我国高校发展模式的趋同性,则可以发现,这一模式主要与资源获取的分配-竞争模式密切相关,其特征是分配和竞争相结合,归属不同地域政府管理的高校按照高校的身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