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2)
2023(11913)
2022(10679)
2021(10139)
2020(8475)
2019(20186)
2018(19697)
2017(38031)
2016(20228)
2015(22772)
2014(22606)
2013(22461)
2012(20746)
2011(18669)
2010(18434)
2009(16847)
2008(16554)
2007(13879)
2006(11995)
2005(10487)
作者
(57300)
(47884)
(47133)
(45058)
(30315)
(22768)
(21591)
(18837)
(18021)
(16925)
(16453)
(15856)
(15020)
(14895)
(14743)
(14409)
(14181)
(14169)
(13550)
(13434)
(11728)
(11523)
(11424)
(10697)
(10583)
(10432)
(10429)
(10333)
(9553)
(9257)
学科
(86294)
经济(86210)
管理(56079)
(53704)
(44695)
企业(44695)
方法(43292)
数学(37905)
数学方法(37582)
(25048)
贸易(25036)
(24256)
中国(21473)
(20917)
(20826)
地方(18337)
业经(17362)
(17145)
(13870)
农业(13606)
(13412)
财务(13354)
财务管理(13328)
理论(13070)
企业财务(12625)
(12567)
技术(12400)
环境(12261)
(11826)
金融(11825)
机构
大学(287709)
学院(283967)
(120478)
经济(118216)
管理(115669)
理学(101348)
理学院(100236)
管理学(98654)
管理学院(98157)
研究(95475)
中国(69856)
(62923)
科学(57471)
(52243)
(46752)
财经(42920)
研究所(42731)
中心(42594)
(42569)
业大(41989)
北京(40174)
(39284)
(38455)
(36602)
经济学(36511)
师范(36282)
(35385)
农业(33420)
经济学院(33232)
财经大学(32277)
基金
项目(200083)
科学(157713)
基金(146914)
研究(146581)
(127248)
国家(126257)
科学基金(109143)
社会(93021)
社会科(88367)
社会科学(88346)
基金项目(78565)
(75834)
自然(71162)
自然科(69493)
自然科学(69481)
自然科学基金(68258)
教育(66637)
(64512)
资助(61306)
编号(59133)
成果(47167)
(44952)
重点(44583)
(42323)
(41328)
课题(39990)
教育部(38944)
创新(38582)
科研(38538)
国家社会(38240)
期刊
(123692)
经济(123692)
研究(85509)
中国(48036)
学报(44310)
管理(40683)
科学(40312)
(37488)
(36752)
大学(33951)
学学(31744)
教育(28782)
农业(26153)
技术(23421)
(22548)
金融(22548)
经济研究(21563)
财经(20586)
业经(19629)
(18916)
问题(17513)
(17493)
国际(16194)
图书(15213)
理论(14998)
技术经济(13799)
实践(13740)
(13740)
(13517)
商业(13467)
共检索到409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浩  
自从2003年以来,北京地区进口贸易发展十分迅猛,年年创历史新高。从进口结构来看,进口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进口方式主要是一般贸易,进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零部件,其中,原油一直是北京第一大进口商品,进口地区主要集中于亚洲。北京的进口结构主要与北京的经济发展需求、经济发展模式、主导产业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四个方面有关。今后,北京地区经济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在继续充分利用进口的同时,还要加快对出口的重视,让进口和出口形成良性的循环,并要积极稳健地走出去,加快北京融入国际分工的步伐,以便抓住全球产业新一轮转移的新机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杨琦  
文章基于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合理度问题,发现北京市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其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不完全相匹配,它的对外贸易没有最大限度地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甚合理,须进一步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内容分析,提出实施科技兴贸、出口商品多元化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和合理利用外资等优化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鹏  
2005年7月中国放弃盯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此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也在不断增长,出现了反常的正相关,与一般贸易理论认为的一国货币升值会促进进口、减少出口的理论相悖,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需要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来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洪涓  丁中红  
以工业废水、废气、COD、SO2的排放量作为因变量来衡量污染物排放,对Antweiler关于贸易环境效应的回归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北京市1994年~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计算外贸对GDP的影响因素,推导外贸所"引致"规模效应为正(即污染物排放增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为负,而总效应为正。外贸的快速发展能改变贸易结构、引进先进技术从而减少污染排放,使北京市环境质量趋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对三种减排效应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华  马晓逵  
本文基于1989—200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对外贸易结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与单向的因果关系。最后本文对这些实证结果做了进一步解释,并相应地提出了优化出口结构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贵全  
我国技术的非平衡结构特征必然造成经济的非均衡,结构性短缺在短期内也难以消除,它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演变。实现对外贸易的根本性变革关键在于切断技术非平衡结构演变的自我循环倾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春法  魏浩  
近几年来,江苏省的对外贸易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着商品结构过度依赖于少数几种商品,国际地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国内区域结构日益失衡,加工贸易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等问题。本文从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区域结构、方式结构、主体结构等五个方面对江苏省的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运用1997、2002、2007年中国33个部门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和进口对中国GDP的形成和增长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两者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程度都比较接近;1997~2007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服务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则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对GDP形成和GDP增长的贡献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贡献率还在不断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昊  
北京进出口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转口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北京成为我国重要的非港口式贸易中心。通过对非港口式贸易中心这一现象的分析,认为技术进步,有效配置资源是非港口式贸易中心出现的重要理论原因;市场影响力、信息资源、交通体系、科技智力资源等因素是非港口式贸易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北京依托信息、人才、市场、科技等方面的综合比较优势,快速成长为重要的非港口式贸易中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孙灵燕  李荣林  
文章基于1995~2007年的贸易面板数据,探讨了影响我国贸易地区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例,从出口和进口贸易地区结构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亚洲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发展与我国存在密切的联系,其需求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贸易结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北美洲消费水平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地区结构;同时,FDI对于我国同欧洲、北美洲产生的贸易影响显著,FDI的增加使得我国出口到欧洲、北美洲的产品比重增加,使得来自欧洲、北美洲的进口产品比重减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越  
2002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正面效应。展望200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相对有利,但各种不确定因素也不少。预测我国2003年的进出口增长分别在15%、16%左右。我国应积极扩大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搞好贸易配套措施、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新蜀  达月霞  
本文运用1991-2012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对新疆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与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增加促进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些变量与第三产业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疆第三产业比重对新疆出口额有正向影响,且是单项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玲玲  
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加及贸易结构的调整等途径产生产业结构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对外贸易总额、一般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和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总贸易比重三个变量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格兰杰原因。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总贸易比重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一般贸易占总贸易比重,而对外贸易总额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影响显著性最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展鹏  
文章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出口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位居第一,其次是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从进口结构来看,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仍位居第一,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位居第二,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份额比较小。通过构建贸易竞争指数和Michaely指数等指标,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处于平均的竞争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利用1980-2007年期间的数据,对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纺织品外贸出口是影响纺织工业长期就业和短期就业的重要因素。从长期来看,出口额每增加1%,就业人数就会增加0.68%;从短期来看,出口每增长1%,就业人数就会增加0.48%;从动态影响来看,出口冲击对纺织工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有较长的持久效应,但是,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从贡献率来看,在所有因素中,出口对就业的贡献率一直最大,基本保持在12%左右。基于此,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缓解我国社会就业特别是纺织工业就业的压力,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