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0)
- 2023(6452)
- 2022(5311)
- 2021(4891)
- 2020(3822)
- 2019(8723)
- 2018(8484)
- 2017(15837)
- 2016(8003)
- 2015(9419)
- 2014(9180)
- 2013(9425)
- 2012(9259)
- 2011(8940)
- 2010(8785)
- 2009(8341)
- 2008(7959)
- 2007(6915)
- 2006(6493)
- 2005(6174)
- 学科
- 济(66030)
- 经济(65989)
- 方法(21043)
- 管理(20047)
- 数学(19461)
- 数学方法(19420)
- 中国(16523)
- 业(15821)
- 地方(15541)
- 地方经济(12058)
- 贸(11095)
- 贸易(11087)
- 企(10993)
- 企业(10993)
- 易(10796)
- 农(10381)
- 学(9894)
- 业经(9858)
- 环境(8650)
- 制(8057)
- 融(8046)
- 金融(8046)
- 财(7709)
- 发(7700)
- 关系(7672)
- 银(7339)
- 银行(7339)
- 行(7248)
- 经济学(7090)
- 农业(6928)
- 机构
- 大学(134238)
- 学院(131190)
- 济(78204)
- 经济(77277)
- 研究(55767)
- 管理(46295)
- 中国(43505)
- 理学(39300)
- 理学院(38800)
- 管理学(38473)
- 管理学院(38215)
- 财(31197)
- 京(28584)
- 科学(28286)
- 经济学(27715)
- 所(27650)
- 财经(25316)
- 研究所(25042)
- 经济学院(24763)
- 经(23269)
- 中心(22833)
- 院(19512)
- 北京(19115)
- 财经大学(18830)
- 科学院(17896)
- 江(17224)
- 社会(16661)
- 农(16348)
- 范(16342)
- 师范(16267)
- 基金
- 项目(81579)
- 科学(66048)
- 基金(63699)
- 研究(60562)
- 家(55366)
- 国家(55029)
- 科学基金(46704)
- 社会(44590)
- 社会科(42592)
- 社会科学(42583)
- 基金项目(32311)
- 资助(26726)
- 省(26653)
- 自然(26326)
- 教育(26005)
- 自然科(25732)
- 自然科学(25725)
- 自然科学基金(25306)
- 划(23373)
- 国家社会(20976)
- 中国(20828)
- 编号(20703)
- 部(20253)
- 发(19575)
- 重点(18721)
- 济(18304)
- 经济(18164)
- 教育部(18005)
- 成果(17126)
- 发展(17104)
共检索到210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台过几项区域发展的重要国策,如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和开发浦东在内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等。东北振兴作为一项新的国策,已经开始让人憧憬东北将成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之后的中国内地经济第四增长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有传媒称,振兴东北是一场新的“辽沈战役”。 ■区域发展与分区推进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在新一轮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支点,分区推进思路的实现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这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原则来确立今后该地区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因此,必须把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在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上,这样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丁如曦 倪鹏飞
在先行发达地区要素空间集聚扩散过程中,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带来的时空距离压缩会加快经济活动在更广地域空间扩散、聚集与分化,引发中心区扩展整合和外围区加速重塑。中国在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和以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条件下,正在形成经济空间新格局,并将通过房地产空间格局变化综合呈现。本文基于城市房地产的视角,构建了要素集聚扩散、交通条件改善对大国经济空间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以及G2SLS工具变量估计等方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反映经济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丁如曦 倪鹏飞
在先行发达地区要素空间集聚扩散过程中,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带来的时空距离压缩会加快经济活动在更广地域空间扩散、聚集与分化,引发中心区扩展整合和外围区加速重塑。中国在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和以高速铁路为骨架的快速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条件下,正在形成经济空间新格局,并将通过房地产空间格局变化综合呈现。本文基于城市房地产的视角,构建了要素集聚扩散、交通条件改善对大国经济空间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以及G2SLS工具变量估计等方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反映经济活动分布的城市实际住房价格水平与其到全国层面经济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交通时间距离间存在逐步显现且缓慢收紧的"∽型"关系,"∽型"拟合曲线第一波谷大体对应于东经110°经线附近的中、西部地区划分断裂带,第二波峰大概出现在远离沿海经济中心且本地吸引力较强的重庆、成都等内陆大城市处。从而证实中国经济中心区正在向东中部地区整体扩展整合,并将形成"东中一体",西部与东北广袤外围区出现分化性倾斜,一些边缘区域面临衰退。未来,谋划中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布局优化,需要在全国经济分区、东中部一体化、西部东北扶持发展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与政策统筹。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元年。
关键词:
新征程 奋斗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凤英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三年来,"一带一路"从构想到行动,取得超预期进展和丰硕成果,成为变梦想为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被写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
[期刊] 改革
[作者]
以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这四大板块构成的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缘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报告的表述。这一排序当可视为脱胎换骨,其重塑意蕴在于平息对区域格局进行多维划分的争议。在这个新格局中,即将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凤英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三年来,"一带一路"从构想到行动,取得超预期进展和丰硕成果,成为变梦想为现实的国际合作平台。2016年11月,"一带一路"倡议首次被写入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2017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敦促各方为"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永
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卓有成效的统计改革,这是统计部门正在思考和着手进行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提出的几个问题,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项本武
动态效率是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索洛模型和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讨论了宏观经济最优资本存量的黄金律规则及修正的黄金律规则,并基于世代交叠模型,讨论了判断经济动态效率的AMSZ准则,利用该准则对1992~2003年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主要结论是:样本期间中国经济动态效率是波动的,其中大部分年份处于动态无效状态,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与投资率负向相关。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黄金律 动态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海
进入21世纪,我国已形成由京、沪、港、渝四大增长极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京沪港渝是我国北、东、南、西四方的首位大都市,以京沪港渝为中心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城市群,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群。构建以京沪港渝为中心的全国经济体系、城市体系,能够把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重点从少数沿海大城市大幅度拉开到包括广大中西部城市在内的全国人口和经济重心区。在京沪港渝等主要经济增长极的引领下,有序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资源要素的空间均衡配置,实现沿海与内地的平衡发展,实现经济由内需主导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瑞霞 胡波
2016年6月英国公投通过脱欧,根据2007年12月13日由欧盟27国签署并随后各自批准的生效版本《里斯本条约》第50条的退出规定,拟脱欧的成员国掌握脱欧程序的主动权,该成员国一旦与代表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欧洲理事会启动脱欧谈判,应在两年内达成协议,即谈判时间不得超过两年,否则延期事项不仅需欧洲理事会同意,还需全部欧盟成员国同意,而一旦延期获得同意,理论上延期脱欧谈判不再有时间限制,谈判未能达成一致前都无法脱欧。为了留出充裕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安同良 杨晨
通过观察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中国企业"集聚逆转"的事实,本文使用融入房地产部门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于互联网对企业的"引力机制"与放大房价分散力的"放大机制",推演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地理格局的"重塑机制"。实证方面,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互联网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微观机制,运用工具变量法验证互联网重塑经济地理格局的宏观效应。研究发现: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快速上涨的房价大幅提高了拥挤成本,成为分散企业的力量。中国的"基础设施奇迹"填平了"接入鸿沟",在充分发挥网络外部性的同时,助推企业由高房价地区流入低房价地区。互联网放大了以房价为表征的拥挤成本的分散力,正在重塑着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本文提出以互联网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骆柳毅
当今后疫情时代,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文章以近年中国电商政策为研究基础,从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因及机遇入手,用图表、数据、案例等资料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反映数字经济对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道路的痛点问题,并建议各级机构进一步扩大消费、改善和创造公平营商环境、加大财政及货币政策支持及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鼓励新业态发展,继续推进数字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重点开放区域经济,助力中国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添砖加瓦。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化 双循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亚锋 宿涛
析冷战后世界经济新格局对中国的影响孙亚锋,宿涛世界在这个世纪即将结束之前,进入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期。人们欣慰地看到:战后40多年来,那道横在“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之间的铁幕”终于消失了。随之,世界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往日那种人为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松川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亚太地区主要有两大影响:一是世界政治经济权力中心加快向亚太转移,力量更趋均衡的美中日之间的合作在加强,逐步成为亚太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的基础;二是合作、协调成为金融危机期间亚太区域的主旋律,"10+3"的合作在深化,同时APEC框架内的合作也再次引起重视。在此背景下,如何重新思考APEC和"10+3"的战略定位,促进二者间的互动,特别是中国将在其中采取何种对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