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7)
2023(8351)
2022(7424)
2021(7146)
2020(6084)
2019(14591)
2018(14081)
2017(27081)
2016(15038)
2015(17323)
2014(17612)
2013(17403)
2012(16860)
2011(15384)
2010(15864)
2009(15040)
2008(15390)
2007(13861)
2006(12157)
2005(11191)
作者
(44431)
(37232)
(37074)
(35811)
(23891)
(17809)
(17249)
(14505)
(13994)
(13713)
(12592)
(12470)
(11988)
(11904)
(11845)
(11689)
(11560)
(10964)
(10884)
(10777)
(9323)
(9283)
(9133)
(8602)
(8516)
(8487)
(8354)
(8263)
(7557)
(7461)
学科
(65171)
经济(65116)
管理(41478)
(40507)
(31698)
企业(31698)
方法(29930)
数学(26674)
数学方法(26347)
(19376)
中国(18062)
(17310)
(14551)
贸易(14547)
(14160)
(13582)
地方(13204)
(12717)
农业(12370)
业经(12271)
(11026)
(10939)
银行(10916)
(10453)
(10381)
金融(10379)
(9887)
财务(9857)
(9848)
财务管理(9827)
机构
大学(219885)
学院(219710)
(95595)
经济(93510)
管理(83158)
研究(79934)
理学(70483)
理学院(69660)
管理学(68414)
管理学院(67976)
中国(61557)
科学(47457)
(47087)
(45028)
(41536)
(39072)
研究所(37402)
中心(36866)
(34611)
财经(34525)
业大(31995)
(31206)
农业(30796)
北京(30233)
(29780)
师范(29544)
经济学(29075)
(28247)
(27126)
经济学院(26208)
基金
项目(137757)
科学(107892)
研究(101981)
基金(99150)
(85755)
国家(85023)
科学基金(71888)
社会(63202)
社会科(59797)
社会科学(59778)
(53390)
基金项目(51486)
教育(47376)
自然(46116)
(45624)
自然科(44982)
自然科学(44967)
自然科学基金(44170)
编号(42579)
资助(42123)
成果(36337)
重点(31472)
(31425)
(30396)
课题(29813)
(27794)
教育部(26677)
科研(26514)
(26472)
创新(26061)
期刊
(108093)
经济(108093)
研究(69485)
中国(44659)
(35321)
(34840)
学报(33028)
科学(30605)
管理(29380)
教育(24949)
大学(24767)
(24080)
金融(24080)
农业(23609)
学学(23021)
技术(19129)
经济研究(17904)
业经(17096)
财经(17037)
(14718)
问题(14356)
(14037)
(12884)
国际(12634)
统计(11764)
技术经济(11629)
理论(11341)
图书(11070)
世界(10910)
(10452)
共检索到344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本文通过对2004~2005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4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电力、煤炭盲目建设现象严重;新增贷款出现中长期化倾向;企业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蕴含着潜在的信贷风险;货币资金体外循环风险加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5年经济金融政策的突出变化是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主基调是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反弹,防止通货膨胀;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我国在200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适当强化稳健货币政策的扩张倾向。2002年我国GDP预计增长7.86%以上,将明显高于2001年,总体经济景气能够在2003年承续2002年扩张趋势,从而实现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的转换。随着顺应经济全球化而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将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向三元经济结构。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支持下和均衡化的经济政策维护下,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相对快速增长。“十五”计划时期与“十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实际GDP年均增长速度有可能接近8%。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中国经济景气在2003年继续其2002年以来的扩张倾向,全年GDP增长率将接近9%,并且将在2004年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21世纪上半叶,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历史趋势,核心通货膨胀率将处于较低水平。在当前经济扩张的初级阶段,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需求管理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增加就业、保持结构平衡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多重政策目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黄振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汉亚  
2005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稳定增长的好时期,这主要取决于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投资、政府效率和对外开放等因素,但同时要注意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就业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本文集中阐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中央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刺激内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增长8%以上。本文分析2010年,尽管经济回升势头较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变数较多,关键是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继而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政策取向上应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同时不放弃外需,不失时机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健全市场机制,激活民间力量,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持续健康地保持下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鲜明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水平,而且比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要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日益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有制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货紧缩没有缓解的迹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与特征。未来15年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立群  
本文分析了200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同时对2002年中国经济可能的发展态势做出了展望。总体来看,在正确方针和政策的引导下,2002年仍然可以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明  
2006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较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规模偏大、货币信贷投放偏多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从短期看,经济总量仍处于偏热状态;从中长期看,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软肋”。2007年要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适当调整总量,着力调整结构,将短期调控与中长期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本文以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 2 0 0 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与特点 ,认为投资过度扩张和工业增长过快导致GDP增长速度偏高 ,消费价格涨势逐渐明显 ,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下降。因此 ,2 0 0 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应当由对付通货紧缩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通过控制投资和工业过度扩张 ,适度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 ,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7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已经结束了2002-2016年间的完整波谷—波谷经济周期。2018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反周期需求管理的扩张操作,进一步促进经济复苏而实现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努力回复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以重新启动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进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向耘  
今年2季度后,我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但在8月份经济形势出现新的变化,如经济增长趋稳、金融形势趋松。本文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反弹现象进行详尽分析,指出下一步形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并对进一步改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