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7)
2023(14809)
2022(12844)
2021(12308)
2020(10134)
2019(23723)
2018(23396)
2017(43961)
2016(24004)
2015(27261)
2014(27097)
2013(26927)
2012(25196)
2011(22780)
2010(22556)
2009(20816)
2008(20434)
2007(17450)
2006(15294)
2005(13638)
作者
(70027)
(58566)
(57955)
(55539)
(37466)
(28074)
(26246)
(23060)
(22407)
(20713)
(20212)
(19964)
(18622)
(18526)
(18051)
(17997)
(17346)
(17253)
(16704)
(16573)
(14452)
(14439)
(14050)
(13218)
(13014)
(12974)
(12793)
(12709)
(11701)
(11535)
学科
(99863)
经济(99759)
管理(63445)
(58332)
(47198)
企业(47198)
方法(43994)
数学(38360)
数学方法(37888)
中国(30190)
(24814)
(24576)
(21709)
地方(20123)
业经(19734)
(19345)
贸易(19335)
(18785)
(16889)
农业(16354)
环境(15673)
(15606)
理论(15044)
(14083)
银行(14038)
(13888)
金融(13886)
技术(13543)
(13485)
(12967)
机构
大学(345276)
学院(338575)
(137933)
经济(134945)
管理(131530)
研究(123765)
理学(113713)
理学院(112293)
管理学(110192)
管理学院(109602)
中国(92726)
科学(78048)
(76307)
(62861)
(60124)
研究所(57693)
(56335)
中心(55309)
业大(51461)
北京(48742)
财经(48642)
(47866)
(47113)
师范(46697)
(45538)
(44524)
农业(44380)
经济学(41944)
(38900)
师范大学(38489)
基金
项目(235766)
科学(185581)
基金(173436)
研究(168516)
(153266)
国家(152127)
科学基金(129374)
社会(106833)
社会科(101234)
社会科学(101204)
基金项目(92545)
(88009)
自然(85484)
自然科(83548)
自然科学(83529)
自然科学基金(81989)
(76572)
教育(76054)
资助(71343)
编号(66828)
成果(54284)
重点(53272)
(52545)
(50128)
(47892)
课题(46187)
科研(45217)
创新(44887)
国家社会(44673)
教育部(44530)
期刊
(148755)
经济(148755)
研究(103218)
中国(67446)
学报(57473)
科学(54100)
(50545)
管理(47327)
(42983)
大学(42811)
学学(40032)
教育(35882)
农业(35734)
技术(27154)
(26313)
金融(26313)
经济研究(24010)
财经(23369)
业经(21505)
问题(20779)
(20076)
图书(19520)
(19510)
资源(17897)
(17182)
科技(16503)
理论(16398)
世界(16031)
技术经济(15956)
(15796)
共检索到504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冲  肖皓  韩峰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空间集聚演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土地集约利用战略提供启示和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法,ESDA法,统计指标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有效作用范围为0—600 km;中心—边缘效应明显,形成了以东部沿海为中心、以中西部地区为边缘的中心—外围结构;(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但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典型的城市规模等级递增效应,不同规模城市间存在着土地集约利用的"二元结构"。研究结论:要实行差别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赵庆良  陈聪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路径。研究方法:DEA模型,分组比较法。研究结果:测度了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将之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了效率变化的源泉。研究结论:(1)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在空间分布上,各城市效率值大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应关系。(2)纯技术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及制约能力强于规模效率。(3)大部分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不同等级和不同区域的城市所处的规模报酬阶段存在明显的差异。(4)城市土地利用中要素投入冗余现象严重,可以通过合理配置投入要素方式优化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菊芬  朱杰  
在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进行阶段梳理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城市居住分异的特点,认为居住分异在空间上已经由大尺度的分异转向大尺度混合、中等尺度的分异,即在城市尤其大城市的内城或近郊区都呈现各类收入阶层居住社区混合现象,楼盘(小区)成为当今城市新的居住分异单元;同时,中国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演变与住房供给方式的发展、演变直接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锋  薛澜  
长历时强降雨事件所导致的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安全建设和发展的严峻问题,因此,研究不同长历时强降雨事件空间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1961~2017年中国545个日值气象站点降水数据,从雨量和雨日2个属性,分析不同长历时暴雨和总降雨事件的总量特征、变化趋势和年际变率空间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长历时暴雨和总降雨事件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量级较高的不同长历时暴雨和总降雨事件在空间分布上逐渐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且空间高低分异特征逐渐趋于减小。在华西秋雨的影响下,华西地区总降雨雨日相比同纬度其它地区较高。(2)中国不同长历时暴雨雨量和雨日主要在东南地区呈增加趋势,西北地区增减不明显。总降雨雨量变化趋势在东南和西北呈增加趋势,而在两者中间过渡带呈减少趋势,且随着降雨历时增加,减少趋势地带向东南和西北地区扩张。不同长历时总降雨雨日变化趋势则呈南方减少北方增加态势。(3)中国历时2 d的暴雨雨量和雨日年际变率在农牧交错带及其毗邻地区最大,而历时3 d以上的暴雨雨量和雨日年际变率则呈东南大-西北的分异格局。中国不同长历时总降雨雨量和雨日年际变率整体上呈南高-方低的分异格局,且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年际变率较大的地区向中国南部地区扩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慧芳  周恺  
根据2003-2013年间在国内主要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献,对近10年间的城市形态相关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进展进行评述。文章在辨析城市"布局形态"、"结构形态"、"肌理形态"三大概念的基础上,将现有研究成果按城市形态影响要素分解、新技术方法应用、时间—空间维度探讨、可持续城市形态、城市形态规划、管理和控制,以及分城市、地区案例研究六大主线进行归纳,并评析现有成果的研究视角、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比较中西方城市形态研究轨迹,国内研究习惯于通过实证主义的因果演绎和经验主义的案例归纳来理解现有城市的形态发展历程,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城市形态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而西方研究则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可操作性和实现方式,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和规划应对。本文提出未来城市形态研究应更关注微观层面的肌理形态分析,应从更加温和、建设性的"时间—空间演化"视角探讨城市形态演进规律,为包容性、共生性的"可持续形态"演变发展构建理论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绪红  金晓斌  管栩  郭贝贝  周寅康  
利用2006-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数据,基于县域尺度,采用重心模型和重心移动距离模型,对近7年来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不同空间尺度下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具有不同特征。国家层面上,我国土地整治项目总量呈先增后减,项目类型以土地开发类为主;区域层面上,项目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而东北、华北地区分布较少;省级层面上,项目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东北部,而川西地区分布较少;②就单一项目类型而言,总体趋势呈土地开发类份额占优且波动明显、复垦类其次,而整理类项目份额最低;③不同类型的整治项目重心移动路径具有显著差异。开发类项目重心移动路径偏向于西南方,重心点主要坐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乔陆印  
本文以中国东部地区10省市8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2000-2007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从人口承载、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的角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经济产出成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②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最大,其他东部9省市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值的变化趋势类似,变化相对平缓。广东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均值的标准差最大,海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的标准差起伏最大。③多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均分布在0.1000~0.2000之间。④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值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72个城市通过了规定条件的检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琦  胡斌  庄清  
依托创新网络理论研究范式,基于数字内容产业生态特色构建创意网络研究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12~2019年间中国电影产业主体节点关系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创意网络内生结构呈现出小世界与无标度拓扑特征,整体格局嬗变呈现多极化、去中心化趋势;注重全产业链布局的头部平台微观节点彰显核心影响力与协同性,"跨界型、资源型、连通型、协同型"核心桥梁节点在不同创意子网络中更具竞争优势地位。最后,基于实证结论为构建数字内容发展新生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王永明  
基于1993-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入境旅游的统计数据,引入全局K-Means谱聚类法,分别对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4个时间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和空间地域格局,进而划定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典型区域。通过典型区划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入境旅游的地域集中性特征鲜明;入境旅游典型区域具有梯级性;"典型区域"的内涵存在地域差异性;入境旅游的空间梯级结构已然形成。本研究以省域业绩指标的全局K-Means谱聚类法探索中国入境旅游的时空地域格局及其动态演进规律,旨在为从时空二元视角探索中国入境旅游"东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峥  刘杨  杨建梁  
选取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超效率DEA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探索了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孵化效率及空间集聚问题。结果显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差异非常明显,呈两极分化格局,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相对更强;我国城市的创业孵化效率整体水平较低,能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的城市屈指可数;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目前我国各城市的孵化能力与孵化效率不具有相关关系,即没有出现效率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城市的创业孵化能力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位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21座城市形成了创业孵化能力的高高聚集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海燕  李闽  
研究目的:对江苏省13个市市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其区域变化规律,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梯差异,从南向北逐步降低;(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重要的外部因素,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远远高于苏北地区。研究结论:通过运用地价杠杆、规划引导、区域合作、奖惩机制等手段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史进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创业和创业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创业活跃程度也是导致中国城市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城市层面上探讨创业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利用2001-2007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控制住劳动力成本、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潜力、工业贷款、人力资本、地理区位、城市等级等重要影响因素和区域与时间固定效应,探讨企业所在城市的组织环境——包括空间集聚和市场结构——对城市创业精神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以及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有利于企业家创业,而国有企业较多的地区,市场经济环境较差,使创业受到限制;此外,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创业受到集聚和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同,同时,组织环境对创业的影响因新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张立祯  
利用中国三大棉区230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03个农气观测站的棉花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内1961—2012年棉花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并探讨了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2年我国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需水量在开花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播种到开花、吐絮到成熟阶段基本无变化;缺水量在播种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吐絮到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比较三大棉区典型站点棉花水分盈亏情况,研究区域内棉花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均不能满足棉花的需水要求,其中西北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璟茹  赵华甫  吴金华  
研究目的:探究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关系,梳理二者演化特征。研究方法:脱钩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研究结果:(1)2000—2014年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碳排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城市间差异明显;(2)关中城市群整体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尚未脱钩;(3)关中城市群土地利用集约度与碳排放强度曲线呈现倒N型。当土地利用集约度达到临界值后,碳排放强度将会逐步递减,并趋于平稳。研究结论:关中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尚未脱钩且土地利用集约度未达到临界值,土地低碳集约利用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丁镭  黄亚林  刘云浪  刘超  程胜高  
利用ESDA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Matlab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1995-2012年中国各地区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事件呈先动态增长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事件是主要事故类型;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高频风险区域亦在逐渐减少,东南沿海及四川、湖南等中西部区仍有局部集聚的态势;1995-2000年中国的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呈随机分布状态,2001年后则开始呈现集聚的特征;Moran散点图表明,局部的空间集聚先增强后减弱,环境污染事件近年来集中在泛长三角地区,高高地区为江浙沪;环境污染事件的重心转移方向主要为西南和东北,两个快速转移时期分别为1998-2001和2004-2007年,这与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高负荷的污染排放压力有关;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与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控制、经济发展阶段及环境治理投入、环境监管能力、空间效应等因素有关。空间效应主要体现在空间邻近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未来应注重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联防联控,制定若干跨界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及环境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