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7)
2023(7891)
2022(6728)
2021(6283)
2020(4982)
2019(11662)
2018(11153)
2017(20372)
2016(11139)
2015(12600)
2014(12751)
2013(12629)
2012(12408)
2011(11580)
2010(12239)
2009(11471)
2008(11176)
2007(9976)
2006(9444)
2005(8869)
作者
(32631)
(27396)
(27157)
(26180)
(17626)
(12861)
(12359)
(10534)
(10526)
(10035)
(9564)
(9160)
(8922)
(8892)
(8754)
(8536)
(8137)
(7993)
(7871)
(7695)
(7102)
(6709)
(6617)
(6358)
(6345)
(6242)
(5894)
(5881)
(5571)
(5400)
学科
(66631)
经济(66590)
管理(32752)
(26031)
(20084)
企业(20084)
地方(18841)
方法(18057)
中国(17158)
数学(16128)
数学方法(15913)
(14292)
地方经济(12913)
(12465)
业经(11844)
(11505)
(10896)
(10355)
(9594)
贸易(9581)
农业(9397)
(9226)
(8800)
金融(8800)
环境(8670)
(8658)
银行(8644)
(8415)
及其(8327)
(7742)
机构
学院(162577)
大学(161235)
(80662)
经济(78911)
研究(65259)
管理(59117)
中国(51262)
理学(48716)
理学院(48094)
管理学(47398)
管理学院(47068)
(37559)
科学(35173)
(34773)
(33053)
中心(29417)
研究所(29177)
财经(27606)
(27334)
经济学(25453)
(24955)
(24536)
(23581)
北京(22969)
经济学院(22360)
(21874)
师范(21756)
(21199)
(20559)
财经大学(19918)
基金
项目(95762)
科学(75443)
研究(73361)
基金(68612)
(59100)
国家(58594)
科学基金(49437)
社会(47797)
社会科(45295)
社会科学(45286)
(36245)
基金项目(34458)
教育(32933)
(31127)
自然(29455)
编号(29434)
资助(29186)
自然科(28699)
自然科学(28687)
自然科学基金(28165)
成果(25368)
(22915)
重点(21986)
课题(21788)
(21638)
国家社会(19812)
发展(19210)
(19071)
(18925)
(18850)
期刊
(104399)
经济(104399)
研究(61378)
中国(40665)
(28636)
管理(25215)
(22996)
科学(20521)
(20303)
金融(20303)
学报(20291)
教育(19130)
经济研究(17496)
大学(15908)
技术(15697)
农业(15563)
财经(14710)
学学(14656)
业经(13981)
(12939)
问题(12818)
(11815)
国际(11311)
世界(10022)
技术经济(9844)
统计(8606)
现代(8396)
(8328)
经济管理(8183)
经济问题(8052)
共检索到286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邹大挺 ,王关昌 ,邓天佐  
众所周知,新加坡在最近二十多年里,成功地采取自由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多样化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1万新元(折合美元人均1.3万),被西方国家评为“亚洲四小龙”中最富有经济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原因,除了经济政策有效外,还与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和发展科学技术有关。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新加坡及时完成从农业产品到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转变,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80年代,产业结构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大力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发展咨询科技,成为世界上电脑普及率最高的少数国家之一,工作和生产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和水平。中国旅游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改革开放总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国旅游业从萌芽起步到初具规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国际旅游在13年间,旅游入境人数累计达到23248万,年平均增长24%;有组织接待人数4705万,年平均增长11.6%;外汇收入累计达到185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5%。国内旅游自1985——1991年的6年间,旅游人数累计达到19.2亿元,营业收入约1033亿元,年均增长17.5%。对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旅游业自身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德  
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较好地维护了金融稳定。在新的形势下,我国金融系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建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宇晖  孙兆慧  
我国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面对的是经济严重失衡的基础和结构:第一产业发展的滞后,使我国经济迟迟不能进入成熟阶段,长期拖着“四化”的后腿,制约了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此,“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重点及政策措施选择都必须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吕丽  沈采文  
韩国国外工程承包的发展和政策措施吕丽,沈采文一、国外工程承包的发展过程和效果韩国认为建筑业是“承担社会基础设施(铁路、公路、港湾、水坝、桥梁、发电站、给排水工程等)建设的行业”,是开拓国际建筑市场并取得成效的行业,因而日益受到重视。韩国国外工程承包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姚战琪  
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本文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重点探讨如何保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各种效应的协调互动,剖析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外因素,提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结合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华妤  马跃  
本文建立了一个附加汇率预期的连续时间粘性价格的货币模型,描述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大规模资本流入及货币供给的过度增长,对目前的人民币钉住汇率平价构成的压力。这是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的模型发现市场利率能够舒缓热钱流入所带来的升值压力,但是不能完全化解它,升值预期可能会自我实现。通过对这个模型参数的偏微分分析,找出可行的政策干预措施和制度改进建议,可用于补充利率机制的不足,保持钉住汇率平价稳定。作者用货币数量、国际储备、利率和物价水平月度数据所做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理论模型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汉林  魏磊  
奥巴马提出"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将扩大出口提升到关乎美国未来命运的战略高度。该计划预示着美国经贸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将会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互动模式。中国可以在多边、区域和双边层次采取对称性调整方式,实现中美经贸关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杜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农业日趋市场化、国际化,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立足国内实现自给 人多地少、农业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人口大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文凯   陈辉民  
传统观点认为,制造业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产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考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服务业的发展并不绿色。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基础,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鉴于数字经济具有绿色属性,能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途径,加之数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依靠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已经具备现实基础,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搭建完整理论分析框架,梳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的理论逻辑。随着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产业的新型经济形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态,可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可行的路径机制:从现实案例看,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物流业绿色转型;从理论分析看,新质生产力能够依靠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优势为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率、形成规模效应为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可行路径。我国服务业绿色转型起步较晚,目前在理念、资金、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供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强化服务业绿色转型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三是加大对服务业绿色转型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培育和规范服务业绿色转型的市场环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远  
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当代国际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方式,它也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所遭遇到的最严重的贸易壁垒。本文从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法律制度约束的角度,对于当代技术性贸易壁进行法律分析,并提出中国应对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