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1)
2023(5683)
2022(4994)
2021(4906)
2020(3940)
2019(9472)
2018(8940)
2017(16538)
2016(9169)
2015(10136)
2014(10122)
2013(9973)
2012(9631)
2011(8821)
2010(9087)
2009(8580)
2008(8558)
2007(7497)
2006(6926)
2005(6518)
作者
(25752)
(21546)
(21292)
(20612)
(13616)
(10197)
(9760)
(8311)
(8272)
(7962)
(7362)
(7089)
(7027)
(6987)
(6941)
(6744)
(6550)
(6292)
(6275)
(6269)
(5621)
(5307)
(5228)
(5098)
(4946)
(4816)
(4786)
(4723)
(4374)
(4312)
学科
(36736)
经济(36713)
管理(26510)
(24694)
(19637)
企业(19637)
方法(13270)
中国(12531)
数学(11974)
(11794)
数学方法(11794)
(11550)
(9121)
(8702)
地方(8682)
(8324)
贸易(8320)
(8143)
业经(7821)
农业(7234)
(6818)
(6777)
银行(6760)
及其(6573)
(6528)
(6378)
金融(6378)
(6295)
财务(6284)
财务管理(6269)
机构
学院(126113)
大学(125050)
(58487)
经济(57273)
研究(49596)
管理(47669)
理学(39853)
理学院(39386)
中国(38944)
管理学(38808)
管理学院(38549)
(28481)
科学(27572)
(26774)
(25158)
中心(22466)
研究所(22393)
财经(20963)
(20702)
(20615)
(19119)
(18210)
经济学(17678)
北京(17451)
(17048)
师范(16904)
业大(16492)
农业(15983)
(15923)
经济学院(15718)
基金
项目(78671)
科学(62600)
研究(59882)
基金(57011)
(49476)
国家(49062)
科学基金(41629)
社会(38039)
社会科(36153)
社会科学(36146)
(29910)
基金项目(28863)
教育(27528)
(25988)
自然(25906)
自然科(25265)
自然科学(25254)
自然科学基金(24821)
编号(24395)
资助(24272)
成果(20912)
重点(18534)
(18331)
(18268)
课题(17870)
(15935)
(15749)
国家社会(15678)
教育部(15625)
创新(15034)
期刊
(70315)
经济(70315)
研究(44983)
中国(29633)
(21786)
管理(19258)
(18989)
学报(17058)
科学(17022)
(16161)
金融(16161)
教育(15717)
大学(13211)
农业(12810)
学学(12250)
经济研究(11769)
技术(11707)
业经(10681)
财经(10530)
(9217)
(9188)
问题(8689)
国际(8673)
世界(6985)
(6887)
技术经济(6811)
现代(6389)
理论(6305)
(5998)
论坛(5998)
共检索到212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孙宇晖  孙兆慧  
我国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面对的是经济严重失衡的基础和结构:第一产业发展的滞后,使我国经济迟迟不能进入成熟阶段,长期拖着“四化”的后腿,制约了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此,“十五”期间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重点及政策措施选择都必须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姚战琪  
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本文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重点探讨如何保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各种效应的协调互动,剖析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外因素,提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结合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史吉乾  
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是当前国家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审计机关充分发挥国家治理基石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的内涵出发,提出应通过自上而下审计以推动政令畅通,通过增进政策透明度以提高审计有效性,通过纠偏和增加政策契合度以提高政策落实效力。审计中应对与经济政策不协调不适用的问题、政策执行的载体及其效果、政策协调性和政策适用性等方面的情况予以重点关注,用把握经济规律与评价政府政策干预相结合的思维、用扩展经济运行空间与提升市场参与主体信心相结合的基调、用改善外部环境和政策导向的方法、用精算政策加减法、用贯彻政策全周期与实行多维评估机制相结合的角度等审计方法指导相关审计实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祺  
杠杆化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实施了再工业化的政策。对于美国来说,工业化体现在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目前中国也面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提供了经验教训和启示: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防止产业空心化和虚拟化;加大创新投入,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重视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礼平  
1996年建筑业发展展望及政策措施李礼平(一)发展展望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之一,而且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黎昌卫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产业结构存在的差距及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支持产业技术升级为深化税制改革的重点,完善税制体系,突出税收政策产业导向,配合国家财政政策,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晓芹  
日本政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措施孙晓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地复苏、崛起,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济腾飞之“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本政府重视宏观经济的调控,强化产业政策的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裘元伦  
德国反失业政策措施裘元伦德国失业问题日益严重。1970年失业率为0.7%,1980年为3.8%,1990年为7.2%(以上均为西德地区);1991~1997年7年间,失业率进一步上升,最近4年均超过10%,1997年据OECD预测将达11.1%。失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杰  杨林  
1.对规模较小的营业收入较少的企业(如员工总数低于50人或营业收入低于500万元)大规模减税,这样可以用这些企业吸收就业,为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条件。2.帮助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非公企业的融资渠道。传统的资金投放机制存在比较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很多非公企业无法获得资金融通,其供给能力受到抑制。而实践证明,非公经济恰恰是我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最能对需求变化做出迅速反应的经济成分,解除对于这种经济成分的供给抑制是实现供给和需求相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永堂  
在应对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经济增长下滑等因素而带来的失业率骤升压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都曾出台并实施过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这对当前我国解决结构调整升级中出现的失业问题,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穆争社  穆博  
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大力发展小微型金融机构、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建立完善金融风险缓释机制,积极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等重点政策措施,以有效化解深化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高成本和高风险难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赵矛  程树德  
一、职工收入结构调整的方向职工收入结构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相一致,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愿望并能激发起大多数人的劳动热情。职工收入结构的调整,应按照这样的方向进行:工资收入主导化、保险筹资多渠化、福利收入设施化,价格补贴工资化、其它收入公开化。 (一)工资收入主导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资是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只有坚持工资性收入的主导作用,才能贯彻和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公有制单位中的职工收入,应以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工资性收入为其主要收入。这样,才能鼓励职工安心本职工作,调动其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