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7)
- 2023(14247)
- 2022(11865)
- 2021(11235)
- 2020(9167)
- 2019(21240)
- 2018(20867)
- 2017(39127)
- 2016(21591)
- 2015(24714)
- 2014(24937)
- 2013(24703)
- 2012(23361)
- 2011(21142)
- 2010(21305)
- 2009(19981)
- 2008(20221)
- 2007(18046)
- 2006(15715)
- 2005(14565)
- 学科
- 济(96210)
- 经济(96123)
- 管理(56047)
- 业(53952)
- 企(41587)
- 企业(41587)
- 方法(41176)
- 数学(36398)
- 数学方法(36018)
- 中国(30825)
- 农(26148)
- 财(22220)
- 学(20786)
- 贸(19424)
- 贸易(19416)
- 业经(19080)
- 地方(19053)
- 易(18891)
- 制(18746)
- 农业(16906)
- 银(15490)
- 银行(15456)
- 融(15074)
- 金融(15072)
- 行(14825)
- 环境(13282)
- 和(13230)
- 理论(13091)
- 务(12988)
- 体(12959)
- 机构
- 大学(320901)
- 学院(315454)
- 济(135788)
- 经济(132930)
- 研究(118885)
- 管理(113473)
- 理学(96966)
- 理学院(95642)
- 管理学(93831)
- 管理学院(93237)
- 中国(89995)
- 科学(72740)
- 京(70297)
- 所(61338)
- 财(60923)
- 农(57313)
- 研究所(55865)
- 中心(53241)
- 财经(48529)
- 业大(47223)
- 江(47014)
- 农业(45240)
- 北京(44865)
- 经(44309)
- 范(43803)
- 经济学(43657)
- 师范(43365)
- 院(42662)
- 经济学院(39369)
- 州(37548)
- 基金
- 项目(207813)
- 科学(163365)
- 基金(153188)
- 研究(147745)
- 家(135524)
- 国家(134489)
- 科学基金(113433)
- 社会(95696)
- 社会科(90736)
- 社会科学(90709)
- 基金项目(80522)
- 省(77435)
- 自然(72958)
- 自然科(71334)
- 自然科学(71312)
- 自然科学基金(70036)
- 教育(67478)
- 划(67330)
- 资助(62935)
- 编号(57384)
- 成果(47815)
- 重点(47735)
- 部(47091)
- 发(45228)
- 创(41884)
- 国家社会(41156)
- 课题(40580)
- 科研(40039)
- 教育部(39916)
- 创新(39513)
- 期刊
- 济(149574)
- 经济(149574)
- 研究(98316)
- 中国(65110)
- 学报(54653)
- 农(52430)
- 科学(49555)
- 财(47167)
- 大学(40896)
- 管理(40742)
- 学学(38279)
- 农业(35578)
- 教育(32939)
- 融(30133)
- 金融(30133)
- 技术(25489)
- 经济研究(25186)
- 财经(24921)
- 经(21678)
- 问题(21608)
- 业经(21567)
- 业(20359)
- 贸(19335)
- 国际(17584)
- 世界(17026)
- 版(16244)
- 技术经济(15679)
- 图书(15409)
- 统计(15069)
- 资源(14678)
共检索到483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卫 白永平 张雍华 周鹏 牛宗斌 冯海红
根据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从经济、社会、生态、城乡和城市现代等方面,构建中国新型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份进行测评。同时,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和计量模型,考察了中国新型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和收敛性。结果显示:1全国新型城市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整体水平差异较大。2在空间格局分析上,各省域新型城市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地域总体格局呈现三级梯度分布的趋势;新型城市化主要是靠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城市群拉动的。3在收敛分析上,新型城市化存在显著的收敛性,应用合理空间模型(SEM)能加快收敛的时间。4在收敛检验方面,引入变量大大提高了模型的拟合程度,并且城镇人口比重最大。研究认为,要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炳伟 雒占福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基于2003-2012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结合ESDA-Arc GIS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城镇化均值表现为东部>全国>中部>西部,增长幅度表现为西部>全国>东部>中部;(2)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变化规律;(3)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β收敛,在增加空间因素后,城镇化水平的绝对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稳健性也大大提高,从条件β收敛分析来看,人均GDP和非农人口比重2个因素是促进我国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经济增长与市民化的空间联动是实现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跃胜
以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化数据为观测样本,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和收敛状况。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水平 异质性 收敛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健
本文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效应和地区收敛。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域的城市化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地区城市化水平存在着绝对β收敛,在考虑了空间效应之后,收敛的速度有所加快。同时,这也说明,普通回归模型低估了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速度。本文的启示是:中国省域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示范、带动和学习、模仿现象;空间效应对城市化水平的地区收敛具有正向作用;充分利用城市化水平的空间特征,有助于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效应 β收敛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林 范建彬 孔雪松 张梦珂 刘艳芳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0~2012年共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并引入空间效应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发散的,中、西部地区在缩小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其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土地资源消耗的基础上的;2从时空格局看,城市土地消耗强度有收敛的可能,但随时间序列的移动,收敛迹象逐渐模糊;3空间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某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受到其他省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下降的影响;同时其空间自相关性受到未被观测的解释变量的冲击,从侧面反映出除土地要素投入外,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要素投入,对提高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孙东 卜茂亮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重大战略举措,而区域创新系统效率为决定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DEA方法,采用2002-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1个省域创新系统效率,并用收敛检验方法,从全国、东、中、西部4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效率是否趋同。结果发现:近10年来,在全国层面,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提高明显,而纯技术效率没有明显提升;在区域层面,技术效率呈现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纯技术效率却呈现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规模效率东部、中部相差不大,东、中部高于西部。收敛性分析发现:在全
关键词:
创新效率 收敛性 DEA模型 面板数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永毅 沈满洪
构建基于地区要素禀赋的投入价格体系,利用成本效率DEA模型将要素禀赋因素纳入工业用水效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中国2002—2011年地区工业用水效率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在不断上升,但地区间差距较大,存在三个明显的梯队;大部分地区的要素投入结构与自身要素禀赋特征不匹配,东、中部地区普遍表现为资本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西部地区则普遍表现为劳动投入比重过低和水资源投入比重过高。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并未像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一样呈现出较强的收敛趋势,但高用水效率地区与低用水效率地区分别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利民 董婷 谷岩岩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不协调导致城市土地蔓延、集约程度低,研究城市土地的扩张速度和程度,并进行城市间的横向对比分析,对于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统筹城市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面积、人口数量变化表现为城市人口密度随时间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土地的扩张程度和内部发展潜力,称之为城市空间弹性。以中国26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以2000-2012年间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率为基础,采用位序评分法构建计算简便、横向可比的城市空间弹性指标。根据弹性计算结果将城市划分为高弹性、较高弹性、中等弹性、较低弹性和低弹性5个等级。中国东部地区高弹性城市占比较高、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祖宇 王桂新
文章利用中国2010年以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及其他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并考察2011~2020年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城市人口规模仍在持续增大,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1~2020年的新增城市人口中,56%来自人口迁移,26%来自行政区划变动,自然增长仅占18%,人口迁移仍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三大增长来源对城市化发展贡献的差异趋于减小,迁移增长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所弱化,自然增长与区划变动的影响相对增大。探讨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对把握中国新时期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超 李秋颖 梁广林
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众
基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本文对宏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格局、劳动者报酬偏低的原因、政府部门财产收入构成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以及居民储蓄率高而消费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有如下的研究发现:首先,初次分配中住户部门的份额在2004年以后总体上出现了下降,受益者是企业部门;再分配中,住户部门的份额持续且大幅度下滑,受益者是剩下的两个部门。其次,政府部门利用自己在再分配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造就了一个向政府部门严重偏斜的再分配过程。再次,企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虽有企业总体税负上升的因素,但企业部门压榨劳动者的因素也难逃其咎。再次,住户部门财产收入严重依赖净利息收入,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赵昕东 梁云芳
在连续四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仍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宏现经济分析预测课题组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齐建国
本文对 2 0 0 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 :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投资快速增长和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和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作者认为物质产品领域内需不足是客观规律造成的 ,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 ,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当代技术进步太快的结果 ,而第三产业内需不足是制度性的 ,并且是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对2 0 0 3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六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形势分析 内需不足 增长预测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郁馨,万泉,陶四海,黄结平,王丽
报告和概要描述2002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并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重点分析中国公共卫生费用与农村卫生投入状况。反映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后,公共卫生投入比例相对减少,农村卫生投入不足,以及中国公共卫生与农民健康存在的潜在危机。
关键词:
卫生总费用 公共卫生费用 农村卫生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