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75)
2023(3099)
2022(2693)
2021(2836)
2020(2378)
2019(5573)
2018(5222)
2017(8326)
2016(4861)
2015(5701)
2014(5714)
2013(5582)
2012(5571)
2011(5293)
2010(5191)
2009(5037)
2008(5037)
2007(3997)
2006(3639)
2005(3570)
作者
(16042)
(13872)
(13456)
(12943)
(8447)
(6796)
(6127)
(5501)
(5073)
(4799)
(4794)
(4588)
(4587)
(4496)
(4482)
(4121)
(4053)
(3900)
(3886)
(3814)
(3570)
(3486)
(3373)
(3131)
(3090)
(3063)
(3012)
(2970)
(2929)
(2821)
学科
(17014)
经济(16964)
管理(10641)
(9319)
(7275)
(6827)
企业(6827)
中国(6112)
方法(5983)
(5833)
(5625)
土地(5605)
数学(5109)
数学方法(5027)
(4513)
(3803)
农业(3608)
问题(3559)
(3341)
金融(3341)
(3340)
贸易(3338)
地方(3270)
(3259)
体制(3189)
业经(3133)
(3115)
银行(3098)
(3025)
(2984)
机构
大学(71301)
学院(69126)
研究(32683)
(25959)
经济(25430)
中国(24855)
科学(22278)
管理(21890)
(18913)
(18398)
理学(18217)
理学院(17850)
管理学(17448)
管理学院(17303)
研究所(16924)
(16814)
农业(14955)
中心(14311)
业大(13847)
(13161)
(11942)
北京(11064)
科学院(10791)
(10699)
(10584)
师范(10566)
(10394)
财经(9528)
农业大学(9516)
(9447)
基金
项目(48259)
科学(36770)
基金(35165)
(33618)
国家(33378)
研究(31242)
科学基金(26366)
自然(18834)
基金项目(18744)
社会(18631)
自然科(18271)
自然科学(18264)
自然科学基金(17934)
社会科(17354)
社会科学(17353)
(17074)
(16562)
资助(13785)
教育(13634)
重点(12274)
编号(11803)
计划(10793)
(10665)
(10321)
科技(9916)
成果(9831)
科研(9594)
(9422)
创新(9064)
中国(8989)
期刊
(31468)
经济(31468)
研究(21883)
中国(19528)
学报(17401)
(16761)
科学(15976)
大学(12138)
学学(11450)
农业(11070)
(10308)
管理(7500)
(7200)
教育(6937)
(6664)
金融(6664)
资源(6495)
财经(5029)
经济研究(4798)
业大(4763)
(4556)
林业(4468)
(4383)
国际(4226)
技术(4161)
业经(4155)
(4153)
问题(3922)
世界(3852)
农业大学(3665)
共检索到11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白庆坤  阿拉腾图娅  
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干旱灾害频发,探究草地覆被度对干旱的响应,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1–2020年MODIS遥感数据和植被覆盖度实测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温度状态指数、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被度变化、干旱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2001–2020年蒙古高原草原区内的草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2001–2017年优势草地覆盖度为40%~60%和20%~40%,2017年后60%~80%和40%~60%为优势覆盖度,整体上有向高覆盖度转移的趋势。不同覆盖度草地中40%~60%和20%~40%草地的转入转出面积大,波动强稳定性差。2) 20年间2001年、2007年、2010年、2017年和2019年为研究区的干旱年份,2003年、2013年、2018年和2020年旱情较为缓和,中旱面积所占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整体的干旱情况。3)蒙古高原草原区草地覆盖度减少与气候干旱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不同植被类型草地覆盖度对干旱的敏感程度依次是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覆盖度20%~60%草地对干旱的响应更为显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晗  周伟  黄露  
内蒙古草地遥感监测评价研究,对国家实施的生态工程效益评价及相关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内蒙古作为研究范围,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内蒙古草地覆盖度,分析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内蒙古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的草地植被恢复和长势进行定量监测与动态评价,以期揭示草地植被的恢复状况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6年内蒙古草地覆盖度总体上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草地覆盖度平均值为37.90%;草地覆盖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其中东北部草原区最大,中部典型草原区次之,西部荒漠草原区最低;时间格局上,草地覆盖度变化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35%到2016年的38.84%,增加了10.97%;草地覆盖度与年均温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058(P> 0.05),与年总降水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269(P> 0.05),表明内蒙古草地覆盖度与年均温和年降水量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差值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年2015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年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盖度持续降低,15a内全区草地平均盖度降低11.09%,90.04%草地的植被盖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要为降幅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瑜  方修琦  张学珍  曾早早  
东北地区是我国森林、草场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近300年来,耕地扩张、森林砍伐、草地退化等所导致的显著土地覆盖变化会通过对陆-气之间碳通量和地表反照率的改变,进而对气候系统产生影响。该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原始潜在植被恢复等方法,结合驱动力分析,重建了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自然覆盖变化状况。可提供空间分辨率至县、时间分辨率约为100年的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覆盖数据,为气候模拟、碳排放估计等相关研究提供真实的历史数据;得到对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和草地覆盖变化特征的认识:过去300年,东北地区林地、草地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约15%、10%;18—19世纪,东北的天然植被覆盖几乎处于原始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致蕾  刘峰贵  张镱锂  陈琼  周强  杨登兴  
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农牧交错区,清代以来耕地的扩张导致林草地覆盖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在现代植被图的基础上,选取土壤、地形因素,并依据历史文献数据,重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草地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清代耕地变化的重建结果,推算出清代河湟谷地林草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清代耕地扩张之前,其林、草地分布与现今各类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林地分布范围比现代略大,灌木林地在空间上连续性更强,草地分布区域更广;(2)估算出河湟谷地潜在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面积分别约为0.28×104、0.93×104、2.1618×104km2,由于耕地开垦,至清代末期,河湟谷地草地、灌木林地、林地面积分别累计减少5180.41、1330.35、441.31km2,其中草地被垦殖占用的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湟水谷地中游的乐都盆地、西宁盆地以及黄河谷地的尖扎盆地、化隆盆地等;(3)清代河湟谷地中人类垦殖原始覆盖类型的差异性不仅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同样受到社会政策因素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慧兰  任鸿瑞  
估算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_(NPV))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草地为研究区,以MODIS 500 m分辨率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A1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差异耕作指数(NDTI)构建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f_(NPV),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青藏高原草地f_(NPV)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可以有效估算青藏高原草地f_(NPV);青藏高原草地f_(NPV)呈现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升高的分布情况,这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2000-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f_(NPV)以每年0.001 2%的速度增加,且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青藏高原草地f_(NPV)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西南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地区f_(NPV)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东南、南部和西南地区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内f_(NPV)与温度的相关受到降水的微弱影响,f_(NPV)与降水的相关性几乎不受气温的影响,且f_(NPV)受5月-9月均温和1月-12月累积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非光合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非光合植被覆盖度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艳珍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张颖  章超斌  
为了实现大面积遥感定量评估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状况,利用NDVI数据反演1982-2013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1982-1985年覆盖度作为基准数据,计算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草地退化指数。结果表明,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蒙古高原草地覆盖度分别达到14.60%和18.43%,呈上升趋势;1986-1999年显著(P<0.05)和极显著(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昱  闫慧敏  杜文鹏  胡云锋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下,蒙古高原草地放牧超载与草地退化问题不断凸显。如何从畜牧业生产对草地利用强度角度揭示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地关系,对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至关重要。基于生态系统供给与消耗平衡关系,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与畜牧业统计数据,分析蒙古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态,研究不同政策背景和资源禀赋条件下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压力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两地不同的政策和习俗深刻影响了牧民对草地的利用方式,使得两地畜牧业生产结构产生显著差异,内蒙古自治区牲畜类型组成区域差异性大、总量相对平稳,而蒙古国牲畜数量增加显著、牲畜类型组成区域分布更为均匀。(2)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草地消耗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蒙古高原草地资源消耗总量在2014年超出了供给量,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草地资源消耗量在2005年超出了供给量,而近年来蒙古国的草地资源消耗量也逐渐逼近供给量。(3)2000-2016年间,蒙古高原草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整体从盈余状态变为临界超载状态,持续严重超载地区主要出现在荒漠草原地区,并逐渐向典型草原及农牧交错区推进;蒙古国自2003年起富富有余状态区逐步减少且严重超载区逐步增多,内蒙古自治区则受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呈波动性变化。通过定量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草地承载状况的时空差异性,所揭示出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强度的变化规律可为草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玉素甫江·如素力  王雪梅  仇忠丽  买合木提江·维吉旦  陈世雪  
草地植被是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1985-2020年8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和偏相关性分析法对植被覆盖度(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流域草地FVC呈山区高盆地低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多年均值约为0.50,整体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盆地FVC增加趋势更明显。2)各时期FVC值较高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3 500 m的区域,随着坡度的增加草地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在半阳坡和半阴坡FVC大于0.3的草地具有优势分布。3) 1985-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有上升趋势,两者与FVC均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VC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64.72%,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区域,在东部的焉耆盆地和黄水沟FV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面积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占68.70%。该研究可为博斯腾湖流域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兴丽   蒋友严   张翼飞   陈记祖   敖泽建   吉哲君  
基于2001-2020年MODIS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以甘南高原为研究区,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植被生长状况评价的指标,采用最大合成法(MVC)、Theil-Sen斜率估算、Mann-Kendall突变检验、相关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20年甘南高原植被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年来甘南高原NDVI在时间上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增长速率为每10年0.019;2)在空间上表现为林区增长率大于牧区增长率,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主要位于舟曲县白龙江沿岸以及南部林区,植被类型多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3)近30年,甘南高原整体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P <0.05),上升速率为每10年0.35℃,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P> 0.05);4) NDVI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性和偏相关性以正相关性为主,但与降水量的偏相关性稍强于气温;5)气候和人类活动对甘南高原NDVI变化整体上是改善的,且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更显著,二者平均贡献率分别为每10年0.009、0.0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超  赵军  李传华  魏伟  王建邦  康重阳  
草地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影响,研究草地覆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数据和InVEST模型,定量估算了2000年以来草地覆盖变化以及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等服务功能,并探讨了草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石羊河流域草地覆盖面积明显减小;草地产水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土壤保持与固碳服务呈减少趋势;除草地覆盖与流域中游产水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与下游土壤保持呈显著(P<0.001)负相关关系外,与其余不同尺度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均呈显著(P<0.001)正相关关系;石羊河流域上游草地植被显著减小,引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下降;改善上游的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对于提高全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海军  王亚敏  李丹  王兴梅  
基于RS、GIS技术和SPOT VGT-NDVI数据,运用累积平均法、均值法、趋势线分析法和影像差异法,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Hurst指数动态预测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y和生长期NDVIg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 km2和15928 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③冷龙岭、宗务隆山、青海南山、镜铁山、拉脊山、乌鞘岭、大通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等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改善的趋势;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大通山以及湟水、石羊河等河流河谷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退化的趋势。沙漠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未来有改善的趋势;而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未来则有退化的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起鹏  王倩  张春花  卓玛兰草  
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