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2)
2023(2427)
2022(2144)
2021(2240)
2020(1794)
2019(4368)
2018(3968)
2017(6175)
2016(3613)
2015(4059)
2014(4000)
2013(4014)
2012(3965)
2011(3745)
2010(3721)
2009(3416)
2008(3432)
2007(2674)
2006(2330)
2005(2209)
作者
(11849)
(9986)
(9767)
(9462)
(6229)
(4949)
(4507)
(3971)
(3868)
(3653)
(3573)
(3541)
(3341)
(3289)
(3247)
(3200)
(2987)
(2886)
(2873)
(2777)
(2525)
(2478)
(2453)
(2312)
(2257)
(2226)
(2106)
(2096)
(2052)
(2045)
学科
(10933)
经济(10928)
管理(6326)
(5529)
(5180)
中国(4902)
(4747)
银行(4732)
(4725)
(4622)
(4588)
金融(4588)
方法(3893)
数学(3528)
(3525)
数学方法(3475)
(3274)
(3177)
企业(3177)
(3014)
森林(3014)
(2986)
体制(2953)
(2878)
地方(2775)
(2523)
贸易(2521)
(2469)
农业(2468)
生态(2425)
机构
大学(47475)
学院(45779)
研究(24106)
中国(20475)
(17316)
科学(17012)
经济(16954)
管理(14325)
(13810)
研究所(12802)
(12572)
(12223)
理学(11629)
理学院(11313)
中心(11299)
管理学(10969)
管理学院(10874)
业大(10031)
(9827)
农业(9190)
北京(8716)
(8281)
(7806)
科学院(7754)
(7694)
研究院(7571)
(7398)
师范(7332)
(7176)
(7169)
基金
项目(34220)
科学(25862)
基金(24590)
(24502)
国家(24363)
研究(20967)
科学基金(18858)
自然(14111)
自然科(13716)
自然科学(13716)
自然科学基金(13464)
基金项目(13315)
(12383)
社会(11961)
(11881)
社会科(11225)
社会科学(11223)
资助(9872)
重点(9044)
教育(8922)
计划(8137)
科技(7838)
科研(7353)
(7345)
编号(7252)
(7086)
专项(6684)
中国(6299)
(6139)
创新(5952)
期刊
(20392)
经济(20392)
研究(14901)
学报(13299)
中国(12944)
科学(11805)
(9779)
大学(9733)
学学(9277)
林业(7347)
(7225)
金融(7225)
农业(6553)
(6351)
资源(5159)
管理(4850)
教育(4573)
(4246)
业大(3869)
业经(3314)
国际(3276)
科技(3234)
经济研究(3215)
(3114)
技术(2980)
(2942)
(2858)
财经(2819)
自然(2788)
世界(2633)
共检索到82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夏浩铭  李爱农  赵伟  边金虎  雷光斌  
植被物候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最佳指示器,研究其时空变化对深入理解陆面水热过程、碳循环过程及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的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1-2010年MODIS MOD09A1产品,通过引入MOD09A1的时间控制层DOY(Day of Year)提高EVI的时间精度;采用最大变化速率法和阈值法相结合提取秦岭森林物候期。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条件变化,由低海拔至高海拔,东南向西北,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th Season,SOG)逐渐推迟,集中在第81~120 d(即从3月下旬-4月末);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th Season,EOG)逐渐提前,集中在第270~311 d(10月初-11月上旬);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th Season,LOG)逐渐缩短,集中在150~230 d。秦岭森林物候期与海拔关系密切,海拔每升高100 m,SOG推迟2 d,EOG提前1.9 d,LOG缩短3.9 d。2001-2010年,森林SOG提前、EOG延后和LOG延长主要分布于秦岭中高海拔区;SOG延后、EOG提前和LOG缩短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 m以下部分区域。高海拔区物候的年际变化要比低海拔区复杂,2000 m以上区域SOG提前、EOG提前、LOG缩短。上述研究结果量化了不同海拔梯度森林的物候差异,揭示了近10年秦岭森林物候的时空格局,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评价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文文  曾源  刘宇  衣海燕  吴炳方  鞠洪波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明  王志慧  韩学文  贾可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于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及时、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变化信息,对于森林经营科学决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对影响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煜星  王雪军  黄国胜  党永峰  陈新云  
【目的】从林业数据采集的迫切需求出发,采用遥感技术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快速年度出数,以及时掌握区域森林资源变化信息。【方法】建立遥感3阶抽样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并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13—2014年高、中、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多阶抽样的省级森林面积监测方法实践。【结果】遥感结合地面样地实测,建立了地面样地与高分样地,高、中分样地以及中、低分样地的森林面积回归模型,其模型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1和0.70,模型精度较高;基于3阶分层抽样的遥感监测方法得到辽宁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小成  庄海东  陈铭潮  徐庆红  陈芸芝  
快速、客观、有效的森林资源变化监测技术是林业资源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本研究基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思想,提出面向小班对象的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方法。首先,通过结合森林小班图层的大尺度影像分割,得到小班影像对象;其次,在森林小班专题对象内部,进行小尺度分割,自动提取变化图斑边界,得到变化与未变化小班影像对象;最后,通过对每一林地专题内部变化小班的分类解译,直接获得森林资源的地类变化信息。该方法可以根据影像分辨率的高低和森林小班图的尺度,满足不同比例尺森林覆盖变化监测的精度要求。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选用2011年RapidEye卫星影像和2007年森林小班图层进行森林覆盖变化信息提取。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天生  
遥感和GI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林业科学院李天生一、遥感与GIS简介遥感《RemoteSensing》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有关应用遥感技术监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力华  楼玫娟  肖金香  冯敏玉  王保生  
 利用NOAA极轨卫星AVHRR第3通道资料,结合地面森林分布状况及当时天气条件能有效监测森林火灾,并通过AVHRR3,4通道辐射温度的差异计算森林火灾面积,监测面积与实测面积吻合。在监测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江西省全年均应为森林防火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军  马炜  黄国胜  陈新云  党永峰  
基于黑龙江森工集团2009年林地"一张图"成果数据,利用2010—2013年多源遥感数据,结合2010年一类清查和二类调查成果及其他林业经营资料,实践了遥感样地判读与地面样地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大样地调查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1)黑龙江森工集团可系统布设间隔20 km的大样地231个,面积以4 km×4 km为宜,对林地面积估计的总体变动系数为14.41%;2)遥感数据对大样地各地类综合正判率为90.68%,以有林地96.82%最高,且遥感数据分辨率降低会导致地类可判读性的降低,分辨率提高则有利于提高判读精度;3)不同面积大样地对林地、有林地面积监测结果的影响差异不明显,4 km×4 km大样地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曾发梁  姜琦刚  闫守刚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晓东  曾发梁  姜琦刚  闫守刚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d左右。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在5 d值域范围内,沼泽植被在160 d以上(误差10 d左右),草地为120~139 d;2)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生长盛期峰值出现在第150天前后。结果较为真实、合理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地表植被的物候信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建文  陈永富  王晓慧  黄清麟  杨秀森  
运用遥感手段进行海南霸王岭林区植被的动态监测 ,使用 3幅不同年份 ,同一季节的TM遥感影像 ,进行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光谱分析 ,特征提取 ,植被分类 ,精度检验 ,生成植被分类图和各类型植被的统计数据 ,从而分析植被的变化情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崇贵  李春干  
为探索空间分辨率为 2 5m的Spot5遥感图像用于森林资源监测的可行性 ,需进行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 .该文在理论分析遥感图像校正模型的基础上 ,借助GPS虚拟网络参考站定位系统 ,以cm级精度测定校正遥感图像的地面控制点 ,通过实例计算 ,详细研究了在通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ERDAS及PCI中各种可能的几何精校正方法及实际精度状况 .综合考虑几何位置变换精度、灰度重采样精度及不同校正方法对地面控制点数量和分布的要求 ,结合林区Spot5遥感图像的特点和GPS定位现状 ,确定了适合森林资源调查的Spot5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方法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坚  马小明  李志清  高树  
航空录像遥感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高机翼轻型或小型飞机;装备高质量视频摄像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连接,在影像上自动记录瞬时的精确地理坐标;并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分析影像,获取森林病虫害信息。该项技术成本较低,易掌握,能主动选择飞行作业时间及地面影像的分辨率,在多云天气亦可作业,并能实时得到图像,即时进行分析处理,作为一种空中平台可与其它监测手段互相补充,在森林病虫害的监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邹为民   丁俊   黄子豪   黄蕾   宋美萱   李雪建   杜华强  
【目的】浙江省松阳县森林资源丰富,碳汇潜力大,是百山祖国家公园三级联动区,因此监测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对松阳区域森林管理和百山祖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谷歌地球引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并结合1987—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时间序列数据,监测浙江省松阳县1987—2020年森林干扰与恢复状况,分析森林干扰与恢复的时空特征。【结果】(1)LandTrendr算法监测森林干扰与恢复的总体精度达到82%,森林干扰与恢复的生产精度、用户精度均高于80%,表明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监测效果较好。(2)松阳县森林干扰与恢复总面积分别达148.14与236.86 km~2,分别占林地面积的12.74%和20.37%,表明松阳县1987—2020年森林面积呈净增加趋势。(3)松阳县大东坝镇、板桥畲族乡、新兴镇、玉岩镇森林变化较为频繁,森林干扰与恢复面积均比其他乡(镇)高,尤其是大东坝镇森林面积变化最大,增加了20.04 km~2。【结论】基于GEE云平台的LandTrendr算法实现了松阳县森林干扰精准监测。近30 a松阳县森林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图3表3参4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雪冉  胡振琪  许涛  朱琦  
分析2000—2010年呼伦贝尔草原土地覆盖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趋势,揭示生态工程实施效果,为草原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3期Landsat 4/5TM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各时期的土地覆盖分布图,通过制作不同时期不同地类间的转移矩阵,定量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类之间的相互转换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年均减少面积为3 063.03hm2,与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湿地发生剧烈转换;水域年减少面积为3 960.98hm2,与湿地和未利用土地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