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7)
2023(7288)
2022(6481)
2021(5958)
2020(5108)
2019(12305)
2018(11984)
2017(22492)
2016(12527)
2015(14499)
2014(15049)
2013(15263)
2012(14898)
2011(13671)
2010(13581)
2009(12396)
2008(12326)
2007(10903)
2006(9293)
2005(8349)
作者
(38446)
(32493)
(32330)
(31038)
(20321)
(15733)
(14941)
(12941)
(12198)
(11510)
(11067)
(11061)
(10299)
(10289)
(10186)
(10160)
(10157)
(9589)
(9415)
(9383)
(8234)
(8016)
(7861)
(7513)
(7377)
(7324)
(7245)
(7099)
(6669)
(6499)
学科
(57784)
经济(57739)
管理(34470)
(31276)
方法(27636)
数学(25144)
数学方法(24970)
(22577)
企业(22577)
(17640)
中国(14373)
(13982)
地方(13838)
环境(13783)
(13167)
农业(11911)
(11615)
贸易(11613)
(11232)
业经(10384)
(9446)
(8931)
(8135)
(7978)
金融(7976)
(7661)
银行(7627)
资源(7402)
(7290)
(7144)
机构
学院(185199)
大学(185184)
(79852)
经济(78248)
管理(70093)
研究(67268)
理学(60366)
理学院(59631)
管理学(58639)
管理学院(58295)
中国(50649)
科学(43029)
(39102)
(37796)
(35731)
(34386)
研究所(32751)
中心(31312)
业大(31175)
农业(29985)
(28486)
财经(27278)
(24941)
师范(24698)
(24652)
北京(24500)
经济学(24347)
(23792)
(22340)
经济学院(22149)
基金
项目(124389)
科学(96844)
基金(89415)
研究(88154)
(78578)
国家(77928)
科学基金(65518)
社会(55010)
社会科(52016)
社会科学(51995)
(51190)
基金项目(48123)
自然(43360)
自然科(42245)
自然科学(42232)
(42144)
自然科学基金(41444)
教育(39756)
资助(36369)
编号(36046)
重点(28721)
(28177)
成果(27967)
(27656)
(25197)
课题(24686)
科研(24529)
计划(24269)
创新(23788)
教育部(23010)
期刊
(88449)
经济(88449)
研究(52863)
中国(36286)
(33443)
学报(32272)
科学(29026)
(26327)
大学(23258)
农业(22587)
管理(22230)
学学(21937)
教育(15982)
(15897)
金融(15897)
技术(15434)
业经(15065)
经济研究(14551)
(12825)
财经(12791)
问题(11547)
资源(11237)
(11006)
(10103)
技术经济(9920)
商业(9909)
(9541)
统计(9289)
理论(9212)
图书(8513)
共检索到277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瑾  钱乐祥  李仕峰  王亚飞  
碳足迹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定量评价碳排放强度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碳排放足迹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方法计算广东省近十年来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并对影响能源碳足迹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年来,广东省的能源消费碳足迹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煤炭足迹占主导地位;碳足迹生态压力不断上升,说明广东省能源消费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效应对碳足迹的增长起最主要的推动作用,而能源效率是抑制广东省碳足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人口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碳足迹的影响则不是很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春晓  徐宗学  王志慧  刘昌明  
本文基于改进的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参数,估算了中国东北三省2001-201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利用MOD17A3 NPP产品与本文估算NPP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10a平均的植被NPP为304.643g C/(m2·a)。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差异明显,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农田>灌木>草地>城镇>未利用地>水体。年NPP在2001-2005年间出现了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森林覆盖区域具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1.217g C/(m2·a)),未利用地则具有明显的逐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能源消费是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行为之一,对能源消费导致的碳足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能源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计算得到了甘肃省1990年-2009年的总碳足迹、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碳足迹产值和碳足迹生态压力;然后利用STIRPAT模型进行岭回归函数拟合,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最后通过脱钩指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碳足迹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碳足迹从1990年的0.091hm2/人上升为2009年的0.191hm2/人,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能源消费类型的碳足迹构成中,煤和石油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中又以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佩珊  计军平  马晓明  
本文以广东省1997年、2002年、200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历年能源消费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碳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等6个因素对1997年-200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1997年-200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加了204.50Mt-CO2,其中,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量的贡献率为182.8%,相反,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使碳排放减少了41.9%,其余4个因素的变化使碳排放减少了40.9%;②最终需求规模是引起各部门隐含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半数部门因其产品需求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秋红  
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应用LMDI分解方法,文章定量分析了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5个因素对湖南省1995-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影响因素,其对湖南省16年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1.15%、37.84%、12.86%和9.46%;能源结构效应是负向影响因素,其贡献率仅为-1.3%。湖南省减少碳排放的重点是加快推广碳减排相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波  桂姗姗  任亚运  
利用IPCC分析法,测算了贵州省1990~2014年能源消费和工业过程的总体碳足迹、人均碳足迹、单位GDP碳足迹及单位土地面积碳足迹。结果显示:(1)贵州省总体CO_2排放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从5380.80万吨上升到28901.73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26%;(2)贵州省人均碳足迹从1.66吨/人飙升到6.68吨/人,增长了3倍;(3)因GDP增速远高于碳足迹增速,贵州省单位GDP碳足迹呈现下降趋势,从20.68吨/万元下降到3.12吨/万元,年均降幅为8.20%;(4)贵州省单位土地面积碳足迹从305.38吨/平方公里升至1640.28吨/平方公里,增长幅度高达437.13%。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捷  石柳  赵秀娟  
将居民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研究范围,采用LMDI分解法对2000—2011年广东省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碳排放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收入对碳排放增加整体上表现为正效应;产业结构、生产部门能源强度、生产部门能源结构和能源碳排放因子整体表现为负效应;生活部门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效应不确定;总体上正向驱动效应超过负向驱动效应,致使广东省的碳排放量呈不断上升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梁  赵杰  陈守越  
依据2002—2013年山东省17地市农业投入、播种面积以及作物产量等统计数据,对全省各地市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碳源、碳汇估算,从中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探讨造成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系统具备较强的碳汇能力,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的总量之比为4.32∶1;碳吸收量和碳汇量呈增加趋势,碳排放量和碳足迹呈降低趋势;农田生态系统表现出较大的碳生态盈余,碳足迹占同期耕地面积的比值呈现降低趋势,2002年为27.71%,2013年为20.96%;17地市之间单位面积碳汇量和单位面积碳足迹存在明显差异,2013年单位面积碳汇量最高的为德州市(6.20t/hm~2)、最低为威海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森淼  庄明来  
2009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XBRL应用的重要法规,特别是2010年两套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XBRL在实务中的应用。实务应用的不断推广又对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我国XBRL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更好的指导实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2001年-2010年国内有关XBRL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十年来我国XBRL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那些刊物上?十年来我国XBRL研究成果的数量、质量以及趋势如何?十年来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孙兆敏  冯永忠  杨改河  
 对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8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612hm2,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8倍。说明陕西省2001年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耕地足迹,耕地生态赤字为0.4919hm2/人,占总生态赤字的64.6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利  雷军  张小雷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甄伟  秦全德  匡耀求  黄宁生  
分别利用能量分析法、LMDI分解方法分析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征、结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化肥的使用是广东省种植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农业经济水平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主要的增排因素和减排因素;能源强度对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作用不稳定,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金春林  李芬  王力男  林海  丁汉升  付晨  陈卓蕾  顾丽娟  谢磊  陈雯  谢之辉  赵江青  吴幸懃  丁俊  
目的:了解上海市卫生筹资总额和结构情况。方法:描述性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2001—2010年,上海市对卫生事业投入适度增长,筹资结构逐步得到优化。随着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增加,卫生筹资的风险降低,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增加;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相比卫生总费用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投入结构还不尽合理。结论:加大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政府补贴型保险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转变投入方式,通过经济杠杆加大对需方的引导和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约束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