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13)
2023(4577)
2022(3953)
2021(3887)
2020(3189)
2019(7395)
2018(7046)
2017(11683)
2016(6778)
2015(7824)
2014(7641)
2013(7478)
2012(7280)
2011(6896)
2010(6775)
2009(6270)
2008(6346)
2007(5152)
2006(4655)
2005(4447)
作者
(22511)
(19321)
(18868)
(18089)
(11698)
(9487)
(8421)
(7610)
(7068)
(6674)
(6615)
(6432)
(6379)
(6239)
(6161)
(5736)
(5730)
(5421)
(5404)
(5356)
(5030)
(4784)
(4748)
(4358)
(4290)
(4238)
(4211)
(4077)
(3965)
(3951)
学科
(23356)
经济(23303)
管理(13807)
(12608)
(10523)
(8922)
企业(8922)
(8302)
方法(7955)
中国(7646)
数学(6850)
数学方法(6746)
(6635)
土地(6169)
(5912)
地方(5881)
农业(5377)
业经(4609)
(4555)
(4543)
环境(4487)
税收(4204)
(4159)
(4126)
贸易(4123)
(4076)
(4053)
金融(4052)
(3992)
问题(3939)
机构
大学(96335)
学院(94854)
研究(43970)
(34169)
经济(33390)
中国(33053)
科学(31288)
管理(29777)
(25895)
理学(24937)
(24857)
理学院(24432)
管理学(23831)
管理学院(23651)
研究所(23049)
(22462)
农业(20568)
中心(19624)
业大(19325)
(17078)
(16254)
(15130)
(15044)
师范(14838)
北京(14614)
(14521)
科学院(14494)
(13472)
农业大学(13122)
研究院(12522)
基金
项目(68851)
科学(52793)
基金(49794)
(47579)
国家(47246)
研究(43910)
科学基金(37738)
自然(27158)
基金项目(26866)
自然科(26379)
自然科学(26369)
社会(26345)
(26108)
自然科学基金(25866)
社会科(24672)
社会科学(24669)
(23852)
资助(19444)
教育(18860)
重点(17330)
编号(16391)
计划(15694)
(15112)
(14642)
科技(14613)
科研(13766)
(13298)
成果(13275)
创新(12718)
课题(12417)
期刊
(40281)
经济(40281)
研究(28972)
学报(24450)
中国(24205)
(22983)
科学(21518)
大学(17110)
学学(16318)
农业(15496)
(12644)
(9585)
管理(9483)
资源(9265)
教育(8734)
(8063)
金融(8063)
业大(6948)
林业(6667)
(6421)
经济研究(6180)
财经(6001)
业经(5590)
技术(5560)
科技(5293)
农业大学(5229)
(5200)
自然(5035)
(4929)
问题(4916)
共检索到153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差值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年2015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年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盖度持续降低,15a内全区草地平均盖度降低11.09%,90.04%草地的植被盖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要为降幅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闫俊杰  刘海军  崔东  陈晨  
以伊犁河谷为研究区,利用MODIS NDVI数据及像元二分模型,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以草地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标准,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Getis-Ord Gi*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2015年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受持续过度放牧及气候条件影响,2001-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整体持续退化,15年内退化草地比例达46.18%,但退化以轻度为主;2)空间上退化草地的分布范围逐步向高海拔区域扩展,海拔1 500-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夏倩倩  
选取新疆伊犁河谷作为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草地生态典型分布区,利用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草地覆盖度作为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的参考因子,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表达,定量分析伊犁河谷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伊犁河谷90.04%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退化面积及覆盖度降幅逐步增大,但退化以轻度为主,且退化速度在2010—2015年有所减缓;(2)草地退化致使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减少10.30%,由畜牧超载和过牧所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子俊  赵霞  李冠稳  王兴春  庞龙辉  
【目的】以像元为基本单元,研究青海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分析青海省未来植被变化趋势,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省2000-2015年的MODIS13Q1/NDVI为数据源,将反映趋势变化的Theil-Sen Median方法与检验趋势显著性的Mann-Kendall方法结合使用,研究青海省NDVI的变化趋势,并采用Hurst指数方法判断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1)青海省NDVI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2)16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尚二萍  张红旗  
伊犁河谷是中国草地生态系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准确评估其碳库对当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In VEST模型碳存储模块,基于实测数据评估1980S、2000S、2010S三个不同时期伊犁河谷6种草地类型的四大碳库的碳存储。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草地的碳存储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980S、2000S、2010S的草地碳存储总量分别为32.61TgC、39.67TgC、25.92TgC,草地平均碳密度为9.76TC/hm~2、12.26TC/hm~2、8.45TC/hm~2;(2)草地碳密度以地下和土壤碳密度为主,两者之和为(7.49~10.35)TC/hm~2,占草地碳密度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勇  奚砚涛  刘欣婷  
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2000-2013年MODIS NDVI数据集,研究区行政区划矢量数据集、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像元二分模型和R/S分析,研究江苏省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像元和区域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持续性特征空间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植被NDVI、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与持续性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2江苏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苏中>苏北>苏南;3苏南、苏中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下降趋势;苏北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趋势;4江苏省植被覆盖未来呈现出持续退化稍大于改善的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子娟  范蓓蕾  王玉庭  周清波  
[目的]研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镰刀弯”等生态政策实施以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探究各类驱动因子对区域植被覆盖的影响,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归纳了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8年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气候、地形、农村居民点分布和土地利用变化等驱动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19年来,西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加趋势。分区看,农区植被覆盖度最高,其次是半农半牧区,牧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全区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96.63%面积植被覆盖无明显变化,2.07%面积植被覆盖极显著改善,1.30%面积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基本无退化区域。[结论](1)植被覆盖度与降水、气温因子正向相关,降水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高于气温。(2)高程、坡度和农村居民点密度均与植被覆盖度正向相关,其中农区人类农业种植活动正向促进作用要大于生产建设活动的负向抑制作用。(3)林地和作物种植面积长势的增加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退耕还林”和“镰刀弯”生态实施促进了全区植被覆盖的改善,但“退牧还草”生态工程效益有待提高。应注重区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与预警,充分发挥生态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优化生态工程实施结构,提高生态脆弱区抵御风险能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明军  张镱锂  刘林山  王兆锋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牛慧兰  任鸿瑞  
估算非光合植被覆盖度(f_(NPV))对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丰富的植被类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草地为研究区,以MODIS 500 m分辨率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A1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差异耕作指数(NDTI)构建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草地f_(NPV),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青藏高原草地f_(NPV)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光合植被像元二分模型可以有效估算青藏高原草地f_(NPV);青藏高原草地f_(NPV)呈现从西北至东南逐渐升高的分布情况,这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2000-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f_(NPV)以每年0.001 2%的速度增加,且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青藏高原草地f_(NPV)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西南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地区f_(NPV)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东南、南部和西南地区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内f_(NPV)与温度的相关受到降水的微弱影响,f_(NPV)与降水的相关性几乎不受气温的影响,且f_(NPV)受5月-9月均温和1月-12月累积降水量的影响较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对非光合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非光合植被覆盖度的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玉素甫江·如素力  王雪梅  仇忠丽  买合木提江·维吉旦  陈世雪  
草地植被是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1985-2020年8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和偏相关性分析法对植被覆盖度(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流域草地FVC呈山区高盆地低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多年均值约为0.50,整体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盆地FVC增加趋势更明显。2)各时期FVC值较高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3 500 m的区域,随着坡度的增加草地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在半阳坡和半阴坡FVC大于0.3的草地具有优势分布。3) 1985-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有上升趋势,两者与FVC均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VC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64.72%,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区域,在东部的焉耆盆地和黄水沟FV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面积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占68.70%。该研究可为博斯腾湖流域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燕刚   胡桂清   张文太   刘星宏   孙桂丽  
【目的】为科学防控西北干旱区草地水土流失以及比较不同雨型下植被的径流调控效果。【方法】2021—2022年雨季在伊宁市铁厂沟水土保持径流场,采用K均值方法将研究区13场侵蚀性降雨划分为3类,并监测5种自然植被(霸王、驼绒藜、伊犁绢蒿、骆驼刺、苦豆子)和3种人工植被(榆树、紫穗槐、狗牙根)的产流产沙特征,探讨不同雨型下各植被的产流产沙规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雨型和植被小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①伊犁河谷土壤侵蚀的主导雨型是B雨型(中雨量、短历时、中雨强),对坡面产流产沙的贡献程度达到53.5%。A雨型(低雨量、长历时、低雨强)和C雨型(高雨量、长历时、高雨强)贡献率较低;②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高于人工植被,自然植被在A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好(87.3%~95.2%),人工植被在C雨型下减流减沙效益最差(39.2% ~52.7%);③降雨量和平均雨强显著影响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P﹤0.05),灰色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为伊犁绢蒿>苦豆子>霸王>紫穗槐>骆驼刺>狗牙根>榆树>驼绒藜。【结论】伊犁河谷进行植被恢复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不同雨型下自然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人工植被,单一植被的减流减沙效益与其覆盖度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国土绿化、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亮  丁明军  张华敏  文超  
量化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全球变化和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论文基于GIMMS-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残差分析,探讨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1982—2015年间长江流域除岷-沱江和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度为下降趋势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呈上升趋势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69.77%,其中45.09%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红霞  王玲玲  曹建华  戴声佩  李海亮  谢铮辉  李茂芬  
【目的】区域尺度NDVI对植被和气候之间响应规律的研究,对深入了解区域植被和气候之间响应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方法】本文利用海南岛2001-2014年间MODIS NDVI数据以及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4年间海南岛月平均NDVI以及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NDVI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1)14年间,海南岛年内月平均NDVI值NDVI缓慢增加,月平均气温呈缓慢下降,月平均降水逐渐增加(8月除外);(2)14年间海南岛各季节NDVI值均呈现增长态势,各季节气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春季、夏季、秋季降水逐渐增加,而冬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速率为0.31 mm/年);(3)月平均NDVI与降水在大多数月份呈现正相关,而与气温在大多数月份呈现负相关;(4)海南岛气温对NDVI的影响强于降水,NDVI与降水的最大相关性滞后3期左右,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显著而且持续时间较长。NDVI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以秋季最大,秋季和冬季NDVI对气温降水响应的滞后期较短,夏季滞后期较长。(5)海南岛NDVI对气温变化最大响应总体上表现为中部小于南部和北部地区;对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总体上表现为东部高于西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