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9)
- 2023(16920)
- 2022(14330)
- 2021(13188)
- 2020(10979)
- 2019(25186)
- 2018(24586)
- 2017(45532)
- 2016(24808)
- 2015(28180)
- 2014(28211)
- 2013(28140)
- 2012(26838)
- 2011(24800)
- 2010(24869)
- 2009(23354)
- 2008(23136)
- 2007(20658)
- 2006(18473)
- 2005(17202)
- 学科
- 济(122377)
- 经济(122237)
- 管理(66519)
- 业(63731)
- 企(48626)
- 企业(48626)
- 方法(45486)
- 数学(40138)
- 数学方法(39820)
- 中国(36058)
- 农(31646)
- 地方(29146)
- 财(26164)
- 学(25275)
- 业经(24661)
- 贸(23692)
- 贸易(23677)
- 易(22955)
- 制(22788)
- 农业(21295)
- 银(19534)
- 银行(19474)
- 融(19308)
- 金融(19306)
- 行(18831)
- 环境(17851)
- 地方经济(16946)
- 和(16369)
- 发(16101)
- 体(15573)
- 机构
- 大学(371884)
- 学院(368944)
- 济(165390)
- 经济(162294)
- 研究(141489)
- 管理(133760)
- 理学(113773)
- 理学院(112309)
- 管理学(110545)
- 管理学院(109843)
- 中国(107970)
- 科学(85633)
- 京(80643)
- 所(74259)
- 财(74085)
- 农(70850)
- 研究所(67355)
- 中心(62684)
- 财经(58046)
- 业大(56628)
- 江(55962)
- 农业(55814)
- 经(52729)
- 经济学(52263)
- 北京(52044)
- 院(49959)
- 范(49103)
- 师范(48534)
- 经济学院(46919)
- 州(43980)
- 基金
- 项目(239457)
- 科学(187172)
- 基金(174548)
- 研究(169977)
- 家(155194)
- 国家(153890)
- 科学基金(128700)
- 社会(110817)
- 社会科(105037)
- 社会科学(105009)
- 基金项目(91733)
- 省(91496)
- 自然(82027)
- 自然科(80093)
- 自然科学(80063)
- 自然科学基金(78675)
- 划(78642)
- 教育(76201)
- 资助(71188)
- 编号(65775)
- 发(56770)
- 重点(55198)
- 成果(54290)
- 部(53510)
- 创(49317)
- 国家社会(47084)
- 课题(46784)
- 创新(46422)
- 科研(46140)
- 教育部(45227)
- 期刊
- 济(191260)
- 经济(191260)
- 研究(116264)
- 中国(79604)
- 农(65519)
- 学报(64535)
- 科学(57897)
- 财(56261)
- 管理(49445)
- 大学(47677)
- 学学(45014)
- 农业(44189)
- 融(38713)
- 金融(38713)
- 教育(35392)
- 经济研究(32008)
- 财经(30045)
- 技术(29896)
- 业经(29197)
- 经(26018)
- 问题(25316)
- 业(24444)
- 贸(22652)
- 国际(20865)
- 世界(20508)
- 技术经济(19547)
- 版(18017)
- 统计(17336)
- 商业(17048)
- 资源(16733)
共检索到579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毕吉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邹新 程实
基于经济指标预期值整体恶化的微妙背景,美联储2007年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这不仅本身构成了对经济走向变化的"官方确认",而且是美国经济周期转向中货币政策制订者的必然选择,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次级债风波"对实体经济的负面作用已经超出预期水平。美联储降息将对美国实体经济产生滞后的扩张性影响,加剧美元贬值,同时可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受到负面影响。尽管受到美联储降息影响,中国出口仍将维持高速增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紧,同时将经受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更大考验。
关键词:
美联储 利率 国际货币体系 流动性过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敬松
一、美联储升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联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始终是主流,在宽松的过程中为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先后经历了5轮较为明确的升息周期,分别是1983~1984年、1988~1989年、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4~2006年。这几次升息的持续时间都非常短暂,且每次升息后往往伴随世界性或区域性危机,大概以7年为周期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瑜
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较为强劲虽然美国6月份的非农新增就业人数明显回落,创2021年以来的新低,但从两个角度来看,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薪资增速回落趋势的停滞,甚至增加了核心通胀黏性的风险。其一,劳动力市场并非快速降温,而是延续韧性放缓的趋势。一方面,虽然美国6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从30.6万降至20.9万,低于海外市场预期的23万,
关键词:
美联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易峘 常慧丽
<正>2023年11月以来,市场迅速转向美联储降息预热模式。文章分析美联储可能的降息路径及其先决条件,指出通胀走势在美联储决策方程式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2024年底美国核心PCE通胀回到2%、CPI或破2%的通胀预测下,美联储或最早在3—4月开始降息,2024年累计降息125~150个基点。同时文章基于对降息路径的新假设,更新2024年美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美元走势的预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泊溪
200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又是实行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开头年。将是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推进的年份,将是中国的发展和改革有重要突破的年份,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年份。 今年的发展思路要体现战略要求,发展政策要体现“十五”时期的目标要求。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政策要做出正确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尽管美联储曾信誓旦旦地宣称让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当前的美国经济也运行稳健,然而,美联储还是急不可耐地举起降息大旗,原因是多方面的:美联储迫于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压力;美国面临的结构性经济问题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维持越吹越大的资产泡沫必须持续放宽货币政策;美国政府的天量债务要求降息以减轻利息负担。美联储持续的货币政策宽松也带来不少的后遗症,例如,形成"债务依赖",资产泡沫破灭风险加大,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等极右势力抬头,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不可测前景。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强势美元 资产泡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息,曾志斌
本文就降息对居民存款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证分析。从抑制存款增长幅度方面进行建模、回归、实证分析,并对回归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就降息对扩大内需作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储蓄存款 实证分析 降息 内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承亮
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未来消费可替代,不存在消费刚性;二是消费者的预期收入至少保持不下降。在中国当前的制度环境和经济运行状况下,这两个条件都是不具备的。在这种情况下,降息不仅不能刺激消费,反而会对现期消费起到进一步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降息,消费刚性,消费结构,收入预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赵昕东 梁云芳
在连续四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仍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宏现经济分析预测课题组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泉 王锦功 欧阳植
199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17个年头。199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工业总产值增长18%,农业在大灾之年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京文 李刚
本文回顾了香港1997年经济发展的大致走势;指出香港回归祖国使香港经济在前三季度获得蓬勃发展,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香港经济在第四季度急剧下降;分析了香港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并阐明了中国内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香港经济有一个强有力的背景和新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
香港经济,香港回归祖国,东南亚金融危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理 彭承亮
自2015年以来,美联储连续九次加息,美国的加息对中国产生了较强的溢出效应。以往学者较少关注美国加息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全面的结构性影响,以及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影响的传导路径,因此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本文使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检验了美国加息可能存在的通过利率、汇率、股价和物价对中国的投资、消费与进出口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显示:美国加息导致了中国国内投资下降、消费减少、进出口增加,而且中资企业会比外资企业承担更大的压力。相应的政策建议是:央行应向市场适度地定向补给流动性,政府应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继续发挥进出口对于产业和需求结构的拉动作用,同时应警惕西方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贸易转嫁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