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7)
- 2023(5777)
- 2022(5094)
- 2021(4926)
- 2020(4290)
- 2019(10274)
- 2018(9622)
- 2017(17649)
- 2016(9739)
- 2015(11230)
- 2014(11145)
- 2013(11390)
- 2012(10684)
- 2011(9362)
- 2010(9382)
- 2009(9053)
- 2008(9790)
- 2007(8501)
- 2006(7350)
- 2005(6767)
- 学科
- 管理(44581)
- 济(41377)
- 经济(41335)
- 业(39971)
- 企(35887)
- 企业(35887)
- 方法(25410)
- 数学(22726)
- 数学方法(22629)
- 财(22525)
- 务(17801)
- 财务(17774)
- 财务管理(17725)
- 企业财务(17051)
- 中国(10137)
- 制(9171)
- 农(8806)
- 业经(7887)
- 银(7822)
- 银行(7817)
- 贸(7246)
- 贸易(7243)
- 易(7041)
- 行(6998)
- 融(6953)
- 金融(6953)
- 划(6683)
- 农业(6364)
- 策(6235)
- 地方(5750)
- 机构
- 大学(135946)
- 学院(133595)
- 济(57898)
- 管理(57597)
- 经济(56725)
- 理学(47751)
- 理学院(47287)
- 管理学(46828)
- 管理学院(46523)
- 研究(40180)
- 中国(37042)
- 财(34936)
- 京(28089)
- 财经(25815)
- 经(23593)
- 江(21074)
- 中心(20931)
- 科学(20819)
- 财经大学(19438)
- 所(19350)
- 经济学(18072)
- 北京(17800)
- 农(17235)
- 州(16707)
- 商学(16635)
- 研究所(16634)
- 商学院(16506)
- 经济学院(16417)
- 业大(15738)
- 范(14643)
- 基金
- 项目(81905)
- 科学(65246)
- 基金(61901)
- 研究(60245)
- 家(52490)
- 国家(52059)
- 科学基金(46156)
- 社会(39713)
- 社会科(37910)
- 社会科学(37899)
- 基金项目(32402)
- 省(30008)
- 自然(29552)
- 自然科(28871)
- 自然科学(28869)
- 教育(28839)
- 自然科学基金(28403)
- 资助(26958)
- 划(25294)
- 编号(23580)
- 成果(19800)
- 部(19735)
- 重点(18012)
- 教育部(17745)
- 人文(17066)
- 国家社会(17007)
- 创(16690)
- 大学(16432)
- 科研(16157)
- 性(15977)
共检索到219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谢海洋
本文对上市公司2001年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诱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高和扭亏是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诱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现宗 杨红娟
结合管理后盈余分布法和T参数检验、Wilcoxon非参数检验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结论,债务重组准则的重新修订虽然从表面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从实质上讲,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而是在策略上进一步隐蔽化。
关键词: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芬霞 马晨佳
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盈余管理区别债务重组利得公司和债务重组损失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公司普遍经营业绩较差、资产负债率较高、上市年限较长,其债务重组当年的营业外收支金额较大,ST公司居多,新债务重组准则确实被这些公司用来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当期经营业绩。
关键词:
新债务重组准则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谢海洋
本文对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债务重组公司利用了债务重组准则实施盈余管理;债务重组收益与资产规模、扭亏、ST公司、持股、资产负债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发现债务重组收益与业绩的关联度在减弱。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张然
文章研究了债务重组准则变更及监管者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收益并非主要发生在财务困难的公司;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可能性和金额显著提高;不仅扭亏是利用债务重组收益的动机,避免亏损和业绩下滑也是上市公司利用重组收益的重要动机;针对证监会要求由控股股东豁免或代为清偿产生的重组收益计入权益的监管,上市公司采用控股股东子公司对本公司子公司代偿等重组方式。
关键词:
债务重组准则 盈余管理 政府监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谢海洋
本文研究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确利用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变化进行了盈余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避免亏损,从而避免退市,规避证券市场监管。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不是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只是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证券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和动机的改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海洋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增加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准则变化只是增加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即使债务重组准则不计入利润,上市公司也会利用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根本动机是迎合证券市场监管。
关键词:
新债务重组准则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萍
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现状及重组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债务重组条件、会计确认、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债务重组准则的建议,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债务重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谢海洋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制定历经1998年、2001年和2006年三次变革,学术界就准则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点完全不同,国内债务重组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盈余管理,较少研究债务重组后公司绩效的变化,希望能够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债务重组准则 盈余管理 研究综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秦璇 方军雄
本文采用债务风险管理视角,通过双重差分模型系统研究了上市公司在债务违约曝光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债务违约曝光前,债务违约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相较于未发生债务违约公司没有明显差异,但在违约曝光后,其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更大,而且这种倾向性会随着违约程度的增加而加剧。这表明公司在违约曝光期间会综合权衡盈余管理和债务违约的成本,并且预期到高昂的违约曝光事后成本,因此在违约曝光之前不轻举妄动,等到债务违约曝光之后,实施负向盈余管理,以降低违约曝光带来的声誉损失和法律风险,从而控制债务违约的成本和风险。
关键词:
债务违约 盈余管理策略 债务风险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陶金
本文选取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治关联、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发生债务重组的概率越高,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重组的频率越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政治关联增强了债务重组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正相关,即政治关联程度越强的企业,发生债务重组的概率与频率均较高,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关键词:
政治关联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陶金
本文选取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政治关联、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即企业发生债务重组的概率越高,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重组的频率越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政治关联增强了债务重组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正相关,即政治关联程度越强的企业,发生债务重组的概率与频率均较高,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关键词:
政治关联 债务重组 盈余管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志颖 王丹丹
本文基于盈余管理视角讨论了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政府监管对债务重组方式选择的影响。以2005—2008年发生债务重组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利用重组方式的选择进行盈余管理;新旧准则下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方式选择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亏损的效果不同;政府监管对债务重组方式的选择有重大影响,控制关系豁免监管的加强导致2008年选择控制关系豁免的公司少于2007年,但公司却通过控制关系非控制化仍然达到盈余管理目的。建议将债务重组盈余管理的监管细化到方式和非控制关系重组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本文利用1999年、2001—2007年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数据来研究会计准则和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在遏制公司盈余管理方面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为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端入手更为有效。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为满足资本市场监管要求之动机而言,应该从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改进入手。而会计准则因其公共合约性质和不完备性,既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去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1999年、2001—2007年间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行为支持本文的这一观点,来自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经验证据显示,是资本市场监管规则而非会计准则在影响和制约着上市公司是否利用债务重组来进行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菁华 李红玉 姚丽琼 程永毅
文章以我国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2007—200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实施之后,可转换债券的稀释效应对盈余反应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稀释效应与盈余反应系数并没有呈现出负向相关关系,即公司可转债的稀释效应并没有对其未预期盈余的反应程度产生影响,即我国资本市场没有能够传递有关稀释性证券对于未来盈余稀释作用的信息。
关键词:
可转换债券 稀释效应 盈余反应系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