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0)
2023(6764)
2022(5716)
2021(5756)
2020(4672)
2019(10953)
2018(10638)
2017(19472)
2016(10400)
2015(12164)
2014(12037)
2013(12112)
2012(11757)
2011(10837)
2010(10616)
2009(10204)
2008(10540)
2007(9243)
2006(8252)
2005(7937)
作者
(30071)
(25170)
(25114)
(24076)
(16305)
(12179)
(11370)
(9786)
(9744)
(9023)
(8727)
(8664)
(8230)
(8207)
(8003)
(7904)
(7553)
(7319)
(7306)
(6857)
(6479)
(6113)
(5932)
(5762)
(5748)
(5621)
(5585)
(5257)
(5098)
(4949)
学科
(49358)
经济(49312)
管理(29290)
(26718)
方法(22965)
(21689)
企业(21689)
数学(20747)
数学方法(20553)
中国(17284)
(12779)
贸易(12769)
(12513)
(12076)
(10870)
(10427)
(9987)
金融(9987)
(9577)
银行(9570)
(9192)
(9001)
业经(7928)
(7124)
(7083)
财务(7070)
财务管理(7047)
关系(6847)
企业财务(6783)
(6648)
机构
大学(160973)
学院(154445)
(76758)
经济(75596)
研究(61870)
管理(56717)
中国(52789)
理学(47708)
理学院(47134)
管理学(46386)
管理学院(46086)
(36317)
(35772)
科学(32893)
(31667)
财经(28464)
研究所(28209)
中心(27412)
(26313)
经济学(25842)
北京(24054)
经济学院(23130)
(22376)
(21703)
财经大学(21501)
(21273)
(19569)
师范(19401)
科学院(18324)
业大(17969)
基金
项目(94551)
科学(75775)
基金(73731)
研究(68628)
(64728)
国家(64281)
科学基金(54557)
社会(46847)
社会科(44531)
社会科学(44520)
基金项目(37136)
自然(34110)
自然科(33390)
自然科学(33382)
自然科学基金(32869)
资助(32126)
教育(31214)
(30070)
(27846)
编号(24890)
(23796)
中国(22523)
成果(21469)
重点(21436)
国家社会(21164)
教育部(20965)
(19465)
人文(18990)
大学(18941)
(18867)
期刊
(85671)
经济(85671)
研究(55315)
中国(35006)
(28357)
管理(24158)
学报(23375)
科学(23052)
(22169)
金融(22169)
(20059)
大学(18464)
学学(17066)
财经(16060)
经济研究(15226)
教育(14498)
(13941)
农业(13726)
(13563)
国际(13080)
世界(11940)
技术(11858)
问题(11084)
业经(9608)
(8674)
技术经济(8331)
统计(8293)
理论(8078)
图书(6805)
实践(6742)
共检索到25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孙隆新  
2001年中国债券市场行情火爆,发展迅猛。本文在分析了债券市场强势再现成因的基础上,对2002年中国债券市场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展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涛  
中国债券市场的回顾与展望刘涛债券作为国家、银行和企业向社会直接融资的一种手段,作为城乡居民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的一种金融商品,近几年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青睐。但是,当我们走过1993年之后,回顾我国的债券市场不难发现,1993年是我国债券市场较为清冷、...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颖  孙月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涵盖各类机构投资者和债券投资品种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文章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目前的运行结构,并从推进市场创新、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等方面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课题组  
2020年债券市场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结构、创新市场机制,为全面做好"六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债券市场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切实践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袁东  
两家证券交易所建立至今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无论是对微观经济实体的经营,还是对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的运作,都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对证券市场的正确分析和展望,已成为事关正确认识国民经济运行前景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证券市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柏禹含  
2021年资金宽松、信用快速收缩的特征较明显,市场配置力量持续下推利率,利率曲线的形态前陡后平。展望2022年,在稳增长主基调下,信用有望从收缩转变为企稳扩张;在调结构背景下,利率债市场中枢或小幅下移,整体以区间震荡为主,信用债投资要更关注行业基本面表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健恒  
在回顾2021年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表现的基础上,文章指出,2022年将呈现全球疫情反复、美国消费回落影响中国出口、房地产对经济贡献下降、社会融资难有明显回升、中美CPI分化等几个特征,并分析认为中美货币和财政政策或反向而行,美政策收紧而中国有宽松空间,风险资产仍将承压,债券收益率有下行空间,中国债券可能再次跑赢大部分资产。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子越  曹阳  
2018年起,债券指数基金开始加快发展,其背后驱动力来源于信用风险演绎、利率债牛市、银行委外诉求的共振。此外投资策略以及标的选择的趋同使主动型基金与指数基金产品之间收益差距进一步收敛,甚至后者更好。从经济周期、个券主体变化、市场需求和海外经验等诸多方面看,后续债券指数基金发展空间更大,如ESG指数基金便是契合市场之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郑葵方  李思琪  
2022年上半年,资金利率中枢大幅下行,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资产荒”背景下,信用利差分化,等级利差多收窄。展望下半年,经济基本面有望改善,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不及上半年,资金利率中枢将从二季度低位回升。多空因素博弈下,债券收益率将呈区间震荡态势,高等级信用利差分化,等级利差有限拓宽。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沛瑶  王萌  
2023年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走势可谓“两波三折”,经济基本面触底回暖,信用扩张速度先快后慢,资金面前紧后松,债券市场走势与经济环比动能变化整体一致,对复苏节奏的判断成为交易的胜负手。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政策加码后,经济有望延续修复,对于增长动能的判断仍是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复苏信号上,建议关注地产销售数据、居民和政府部门加杠杆行为和PPI环比走势变化。
关键词: 市场回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叶可松  荣艺华  
201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向好态势,宏观经济指标不断回暖,然而受下半年通胀预期不断增强的影响,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逐渐向稳健回归,债券市场在流动性总体充足的背景下走出了先扬后抑的走势。全年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扩大,市场交易更加活跃,投资者类型更趋多元。展望2011年,随着债券市场产品创新的深入,以及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债券市场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巢暎  
中国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债券资产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依旧很小。风险管理不足、市场体制和金融派生商品不完善、市场价格不完整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使企业主导经济增长,需要激活公司债券市场,通过股票市场和发行债券来调整资金筹措的环境。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提高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宇燕  卢谨  
以发行规模、交易量和债券托管量三个指标来衡量,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中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国内债券市场经历了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以交易所市场为主阶段(1991~1997年)和银行间市场为主阶段(1997年至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铁锋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建立了国债回购套利模型。研究发现,当国债现券在回购期间的收益大于现券交易手续费、回购手续费以及回购利息费用之和时,就可获得"放大"的投资收益,反之会"放大"投资损失。因此,国债回购放大套利模型通过杠杆效应放大了投入资金,改变了国债投资低风险低收益的特征,同时也增大国债投资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