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2)
- 2023(10808)
- 2022(9387)
- 2021(8743)
- 2020(7478)
- 2019(17453)
- 2018(16690)
- 2017(30637)
- 2016(17349)
- 2015(19459)
- 2014(19480)
- 2013(19312)
- 2012(18413)
- 2011(16887)
- 2010(16972)
- 2009(15960)
- 2008(16251)
- 2007(14361)
- 2006(12369)
- 2005(11018)
- 学科
- 济(72492)
- 经济(72410)
- 管理(46223)
- 业(45726)
- 企(35262)
- 企业(35262)
- 方法(34127)
- 数学(30339)
- 数学方法(30041)
- 农(21233)
- 学(19728)
- 中国(18633)
- 财(18443)
- 贸(15584)
- 贸易(15581)
- 地方(15332)
- 易(15128)
- 业经(14744)
- 农业(14509)
- 制(12377)
- 务(11100)
- 环境(11096)
- 财务(11084)
- 财务管理(11052)
- 和(10880)
- 融(10783)
- 金融(10779)
- 银(10568)
- 银行(10489)
- 企业财务(10465)
- 机构
- 大学(262673)
- 学院(259077)
- 济(103500)
- 经济(101486)
- 研究(96451)
- 管理(94068)
- 理学(82089)
- 理学院(80951)
- 管理学(79287)
- 管理学院(78825)
- 中国(70159)
- 科学(65706)
- 农(60601)
- 京(56466)
- 所(52692)
- 研究所(48863)
- 农业(48602)
- 业大(48346)
- 财(45343)
- 中心(43072)
- 江(38602)
- 财经(36644)
- 北京(35084)
- 范(34797)
- 师范(34275)
- 院(33945)
- 经(33339)
- 农业大学(31914)
- 经济学(31889)
- 科学院(30619)
- 基金
- 项目(180841)
- 科学(139644)
- 基金(131716)
- 家(120554)
- 研究(119853)
- 国家(119581)
- 科学基金(98576)
- 社会(75394)
- 社会科(71276)
- 社会科学(71249)
- 基金项目(70860)
- 省(70129)
- 自然(67925)
- 自然科(66326)
- 自然科学(66294)
- 自然科学基金(65151)
- 划(61334)
- 教育(54778)
- 资助(53212)
- 编号(46054)
- 重点(42254)
- 部(39456)
- 发(39074)
- 计划(37707)
- 创(37191)
- 成果(36934)
- 科研(36081)
- 创新(34968)
- 科技(33796)
- 大学(32357)
- 期刊
- 济(108899)
- 经济(108899)
- 研究(70796)
- 学报(57000)
- 农(54145)
- 中国(48056)
- 科学(47982)
- 大学(40404)
- 学学(38611)
- 农业(36329)
- 财(34943)
- 管理(30559)
- 教育(22239)
- 融(20795)
- 金融(20795)
- 业(20123)
- 技术(18893)
- 经济研究(18118)
- 财经(18012)
- 业经(17589)
- 版(15903)
- 业大(15772)
- 经(15445)
- 问题(15007)
- 科技(13470)
- 资源(13262)
- 贸(13232)
- 农业大学(13120)
- 技术经济(12772)
- 商业(12027)
共检索到375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辉 玉素甫江·如素力
利用2001—2015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15 a来TRMM降水量与MODIS的LST地表温度遥感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伊犁地区分析15 a来伊犁地区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气候与非气候要素对NDVI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伊犁地区年均NDVI值为0.29,高山草甸的NDVI均值最大;2)15 a来,伊犁地区NDVI值呈增加趋势的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53.56%。3)伊犁地区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的偏相关性介于-1.0~0.94之间,稀疏草地正相关最大;裸地的负相关最大。4)伊犁地区植被NDVI与气温的偏相关性介于-0.920~1.096之间,旱地的偏相关性最大;5)NDVI与气候因子(气温、降水)的复相关性介于0~0.96之间,稀疏草地的复相关性最大。6)伊犁地区NDVI值变化受气候要素与非气候要素的双重影响,年均NDVI变化受气候要素影响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65.56%,其中,以降水量变化为主驱动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11.5%,以气温变化为主驱动的区域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21.72%,以降水量与气温为强驱动的面积占伊犁地区总面积的27.02%。
关键词:
NDVI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伊犁地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振东 昝梅
基于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CASA模型定量反演得到2012年—2014年伊犁地区以月为周期,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植被NPP。分析了研究区植被NPP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植被类型对NPP的贡献率以及地形因子对NP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2014年伊犁地区植被NPP的年平均值为200 gC·m~(-2)·~(a-1),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的特征;不同植被类型的月均NPP呈现3~7月增加,7~11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植被类型月均NPP的变化速率和变换幅度存在较大差异;草地对研究区NPP总量贡献率最大为58.59%,其次是农作物,贡献率为31.45%;针叶林和阔叶林对研究区的贡献率基本相同,分别为3.75%、3.60%;稀疏植被贡献率最小仅为2.61%;研究区年均NPP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通过验证表明,利用CASA模型对伊犁地区植被NPP估算的结果与MOD17A3产品一致性较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超宗 陈蜀江 黄铁成 朱选 姚艳霞 李红军 郭超
【目的】通过对伊犁地区的风速进行研究,揭示其变化规律,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线性趋势线拟合、小波分析、Mann-Kendall等方法对新疆伊犁地区8个地面气象站实测的近56年逐日风速资料数据进行回归、周期、突变等特征分析。【结果】研究显示:①1961-2016年,伊犁地区平均风速以-0.171 m/(s·a)的变化速率呈波动减小趋势,在四季平均风速变化中,春季风速降低趋势最为显著,递减率最大-0.196 m/(s·a),冬季风速递减趋势变化最小。②风速在长时间尺度的变化中还存在突变的表现,年平均风速在1979年前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点。③Morlet小波分析表明,年平均风速存在2个震荡周期变化,以18年震荡周期最为显著;四季震荡周期与全年风速震荡周期基本吻合,但又存在差异。④从空间分布来看,伊犁地区风速主要由西北向东、向西递减,风速倾向率均为减小趋势,尼勒克减小最为显著[-0.273 m/(s·a)]。【结论】伊犁地区风速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基本吻合,但其减小的速率要高于全国的速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斌 孙艳玲 王中良 赵天保
利用GIMM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对华北地区1981—2006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981—2006年华北地区植被NDV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009/10 a,但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且植被NDVI退化区域面积大于改善区域面积;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干燥度指数和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气候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因素;此外,无论在华北地区植被改善区域还是退化区域,人类活动起到的作用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植被改善区,人类活动的相对作用为68.10%,大于气...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基于MODIS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结合DEM数据及差值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1年2015年草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受持续畜牧超载及气候条件恶化影响,2001年2015年伊犁河谷草地盖度持续降低,15a内全区草地平均盖度降低11.09%,90.04%草地的植被盖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主要为降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董光龙
作为西北干旱区的重要绿洲,伊犁河谷草地动态监测及其对降水的敏感性研究,对该区域草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像元尺度的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伊犁河谷草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同期遥感降水数据产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降水敏感性指数定量刻画不同类型草地NDVI的降水敏感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伊犁河谷草地植被整体呈显著的退化趋势,NDVI值下降速度为1.5%/10a,其中高寒草地和山地草甸的NDVI下降趋势显著,而改善区主要为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随着草地改善程度增加,草地覆被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绍锷 廖雪萍 谭裕模 胡钧铭 贾坤
采用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以及TRMM降水数据,分析广西1999-2011年植被NDVI变化特征,以及NDVI与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广西植被NDVI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全区有54.71%面积的NDVI有所改善,45.06%面积的NDVI基本不变,仅有0.23%面积的NDVI出现退化。NDVI与降水量最大相关系数在0.4~0.6和0.6~0.8之间的面积分别占广西全区面积的71.76%和23.92%;桂中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量的关系比桂北、桂南地区更密切,受降水的影响更大。全区41.7%面积的NDVI与降水量的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第3个月,40.8...
关键词:
广西 NDVI 降水 TRM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瑞瑞 易桂花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夏杰 申一林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值在77%~82%,以每10年1.4%的速率波动增加。7种植被类型中,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阔叶林(87%),最低的为高山植被(44%),草原植被覆盖度以每10年-0.2%的速率减少。2)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率介于-0.053~0.027,植被覆盖状况以高、极高覆盖等级为主(84.32%),两者面积有相互转化的趋势。3)滞后分析表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4)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7.58%,气温驱动型面积占比2.85%,降水驱动型面积占比2.17%,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占1.67%;大部分地区受非气温和降水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白玉换
新疆伊犁地区人民医院地处伊宁市解放路南端,医院的前身为伊犁州新华医院,是全州唯一的一所传染病医院,1985年扩建成综合医院,1986年经自治区批准正式命名为伊犁地区人民医院。 该院起步晚、底子薄,从1986~1990年,经过5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完成了由专科医院向综合性医院的转化过程,目前已经是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力量的地区级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 全院占地面积28.68亩,建筑面积22014.77平方米,全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9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初级职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黎铭 张会兰 孟铖铖 杨文涛 田琰琰
【目的】分析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及植被盖度与水热因子的空间和时滞关系,为黄土高原砒砂岩区退化植被恢复重建和黄河粗泥沙的综合治理提供思路,改善当地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方法】在皇甫川流域,利用2000—2015年MODIS13Q1共192期产品,以ENVI为技术平台,计算NDVI,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和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基于地理空间系统分析其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分辨率30 m)的时空特性,并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详细分析NDVI和水热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2000—2015年,皇甫川流域NDVI平均值为0.429~0.630,呈线性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04 2·a~(-1),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差别显著,5月出现最大值,气温和降水量亦呈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34 8℃·a~(-1)和6.27 mm·a~(-1);空间上,纳林川子流域16年来NDVI为0.1~0.3,十里长川子流域为0.25~0.4,均呈"沟道高-坡面低"的空间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NDVI为0.2~0.25,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未利用地,16年的增长速率表现为草地>未利用地>林地>耕地;纳林川支流沟道附近NDVI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9~0,而远离沟道的坡面地区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12;十里长川支流沟道附近NDVI变化率为0~0.4,而沟道周围地区变化率为0.04~0.12;整个流域内NDVI的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坡面极显著、沟道附近显著、沟道不显著的空间格局; 16年间生长季NDVI与气温无明显相关性,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为-0.41~0.87,相比沟道附近植被而言,坡面上的植被更易受降水量影响;植被生长对降水的响应存在1年(P=0.036<0.01)的滞后期。【结论】时间上,皇甫川流域NDVI在不断波动中呈显著上升趋势,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均值变化表现出明显不同。空间上,皇甫川流域NDVI在沟道均值高,但增长率低,甚至出现退化现象,在坡面均值低,但呈极显著增长。林地和草地增加最多,说明近年来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NDVI与降水相关性较高并与气温和降水都存在一定滞后现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珈瑶 彭文甫 陶帅
岷江上游地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资源支撑、生态服务与环境调节功能,是国家生态红线的水土流失敏感主控区域,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重要的自然基础。目前,该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过程在空间上的叠加,不仅影响到资源、环境与生态等功能的发挥,而且对岷江流域乃至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构成严重威胁。认识和理解岷江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响应机制,分析植被变化最佳地形位,可以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与科学参考。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岷江上游植被NDVI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详细探讨了植被NDVI时空变化对海拔、坡度、坡向与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因子的响应,结合不同植被变化类型的分布指数进一步明确了不同地形因子背景下植被变化地域分异规律,得出了不同植被变化类型最佳地形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岷江上游地区植被覆盖良好且格局稳定,主要沿河谷地带扩散状分布约有26.62%的区域植被显著增长,仅有1.21%的区域植被显著退化;(2)植被变化趋势类型在高程、坡度、坡向与地形起伏度等不同地形位下具有显著不同的分布格局,整体而言不同地形位下面积占比波动较小,分布指数各异;(3)植被显著退化区域的最佳地形位分别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优势”地带与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劣势”地带,植被显著增长区域的最佳地形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低,而坡度、起伏度较大且为阴坡的人类聚落辐射区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光雷 张洪岩 郭聃 郭笑怡
本文利用长白山区SPOT/VGT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该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滞后性。结果表明:①2000-2009年,长白山区植被NDVI逐年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增长区域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3.91%,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北坡和西坡,NDVI减少区域集中在南坡;②NDVI变化率随季节和植被类型变化而不同,NDVI增长主要集中在5月和9月,而7月NDVI变化较小,甚至出现下降趋势;③植被NDVI与温度和降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且NDVI与温度的相关性高于与降水的相关性,且随海拔升高,NDVI与温度相关性增强;④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滞后期,不同植被类型,滞后期存在差异。苔原NDVI对温度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大约10天,而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ND-VI对温度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约为20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灿 高阳华 李月臣 杨世琦 倪波顺
运用美国NASA发布的MOD13Q1级产品16d最大值合成数据结合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分析2000~2011年重庆市植被变化状况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a来重庆市年均NDVI呈增长趋势,但空间时间尺度上有所差异,从空间尺度上看NDVI增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区域,NDVI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区及长江沿岸、三峡库区消落带;从时间尺度上看,春季、秋季NDVI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夏季NDVI趋于稳定,冬季NDVI有所下降;NDVI在年际尺度上与温度和降水相关并不显著,但在月份尺度上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且与气温相关性大...
关键词:
NDVI 重庆市 温度 降水 相关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植 孙若辰 段青云
黄河水源涵养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深入研究区域植被变化过程对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趋势分析、局部加权回归方法(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WESS)、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对1982—2015年黄河水源涵养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要素做了分析,并根据地形不同将涵养区划分为平原区和高原区,探究区域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涵养区多年生长期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源于春秋季NDVI的快速增长,不同区域尺度的NDVI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涵养区及其分区高原区、平原区NDVI增长速率分别为0.0009/a、0.0007/a、0.0016/a。(2)区域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性存在时空差异,涵养区生长期NDVI与降水、气温分别呈负、正相关,春夏季受温度控制,秋季受降水、温度同时控制;其中平原区除春季受温度控制外,其他时期同时受降水、气温控制;涵养区生长期NDVI与降水、温度呈正相关区域占比分别为50.4%、91.4%。(3) NDVI变化趋势存在一定阶段性,在1995—2015年间NDVI呈停滞增长,期间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1995年之前、2015年之后则呈显著增长,与降水、温度分别呈负、正相关性。(4)区域内NDVI增长主要由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同时驱动引起,面积占比74.30%,其次为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增长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植被衰退,面积占比分别为11.48%、6.23%,说明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植被的恢复,但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同样也会破坏植被的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目丽 蒋馥根 龙依 王天宏 孙华
【目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可以指示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探究其长时间序列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规律,对明确区域植被生态变化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获取植被生长季(7—9月)长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并构建NDVI指数。通过变异系数、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未来趋势变化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性计算,分析2000—2020年神木市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格局,并提取NDVI不同聚集区面积结合植被生长季累计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神木市NDVI显著增加,增速为1.25%·a-1;NDVI增加区域、稳定不变区域和退化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97.8%、0.4%和1.8%,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矿区和城市聚集区;NDVI变异系数主要集中在0.3~0.5之间,整体波动比较剧烈,变异程度呈现“东南高、西北较低”的空间格局;全区NDVI平均Hurst指数0.69,持续显著增加面积占比93.7%,未来植被变化趋势良好。全局Moran’I指数波动下降,NDVI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减弱;NDVI低-低型聚集区的面积波动减少,与植被生长季累计降水量表现为显著负相关(P <0.05)。【结论】近21年神木市NDVI整体变化较为剧烈,呈现增加趋势,其空间分布趋于破碎化,降水和升温对植被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且降水对于植被恢复的影响更大,未来植被覆盖状况变化表现为持续性显著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