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5)
2023(8265)
2022(6962)
2021(6784)
2020(5481)
2019(12604)
2018(12137)
2017(21908)
2016(11945)
2015(13672)
2014(13482)
2013(13471)
2012(12888)
2011(12018)
2010(11757)
2009(11226)
2008(11257)
2007(9757)
2006(8836)
2005(8215)
作者
(34477)
(29168)
(29037)
(27753)
(18401)
(14127)
(13074)
(11277)
(11015)
(10199)
(10090)
(10029)
(9430)
(9307)
(9171)
(8978)
(8707)
(8548)
(8382)
(8276)
(7370)
(7011)
(6962)
(6637)
(6548)
(6528)
(6241)
(6227)
(5853)
(5819)
学科
(60413)
经济(60367)
管理(28963)
方法(25881)
(24880)
数学(22469)
数学方法(22235)
(18565)
企业(18565)
中国(18507)
(13562)
地方(13461)
(12501)
贸易(12495)
(12197)
(11087)
(10966)
业经(10311)
(9654)
环境(9196)
农业(9164)
(9043)
金融(9042)
(8542)
银行(8531)
(8316)
地方经济(8028)
(8014)
关系(7761)
(7718)
机构
大学(179420)
学院(176015)
(80818)
经济(79505)
研究(70247)
管理(63041)
中国(54912)
理学(53775)
理学院(53021)
管理学(51995)
管理学院(51663)
科学(41593)
(39964)
(35509)
(34732)
研究所(32413)
中心(30981)
财经(27942)
(26675)
经济学(26617)
(26570)
师范(26463)
北京(26266)
(25687)
(25469)
(24550)
经济学院(23900)
业大(22149)
师范大学(22038)
科学院(21573)
基金
项目(116534)
科学(93323)
基金(87939)
研究(84428)
(77701)
国家(77184)
科学基金(65153)
社会(57158)
社会科(54348)
社会科学(54335)
基金项目(45779)
(41636)
自然(40391)
自然科(39427)
自然科学(39417)
自然科学基金(38739)
教育(37815)
资助(37430)
(36721)
编号(31044)
(27322)
重点(27119)
(26890)
国家社会(25449)
成果(25364)
中国(25135)
教育部(23368)
(22973)
科研(22343)
课题(22336)
期刊
(89360)
经济(89360)
研究(56382)
中国(36340)
科学(27677)
学报(27291)
(24585)
(23676)
管理(22825)
大学(20936)
学学(19413)
教育(17557)
农业(17167)
(15811)
金融(15811)
经济研究(15446)
财经(14299)
技术(13451)
(13202)
(12580)
国际(12453)
问题(12015)
世界(11846)
业经(11712)
资源(10563)
(10453)
统计(9842)
(8802)
技术经济(8741)
(8331)
共检索到275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小波  郭迪  
选择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数和旅行社从业人员数为旅游投入因素,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中国四大区域的平均旅游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31个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天津在2001—2010年期间每年都为旅游效率最高的省份。从时间的角度,中国区域旅游效率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变化过程,2003年和2008年是2个明显的波谷。2001—2005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005—2010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变化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中部地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维忠  
依据1998~2010年中国的省级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林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三大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宏志  朱承亮  
将技术效率引入中国旅游产业效率分析,运用DEA模型对2001~2007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大致呈"U"型变化,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全国均值为0.571;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又高于中部地区;我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大致呈倒"U"型变化,近年来区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对此,要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志伟  文立玲  王保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看来,以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增加和以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管理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制度为代表的生产率改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当经济发展超过一定阶段之后,生产率改善将成为维系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而迈入新常态的当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仲晓春  陈雯  刘涛  郝心宁  李哲敏  孙成明  
基于2001~2010年全国气象数据及MODIS NDVI数据,利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反演了全国植被NPP时空格局,并分析了其与年平均温度及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0年全国植被平均NPP空间分布地域性明显,总体上北低南高,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其中西北沙漠地区的植被NPP值最小,大都在100g C/M~2以下。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NPP值在1 000g C/M~2以上,特别是广西、广东及海南等省份更是达到了1 500g C/M~2以上。(2)近10年全国植被平均NPP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倾斜率约为2.82g C/M~2·A,即每年每平方米增加的NPP约为2.82g...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红  Paul Brunt  
本文以2000~2010年期间在11种国际权威旅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196篇文献为样本,从年度载文量、文献作者国家和地区分布、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旅游的关注增多,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由于语言障碍、研究规范的缺失,以及在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上与国际旅游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国内很多的研究成果仍然无法充分展现给外界,学术交流虽然有很大的增进,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林生  胡英敬  
2010年1月29日"2010年中国科学院旅游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旅游研究进展与创新"。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沈阳应用生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骁鸣  
(2010年5月22日,广东珠海)由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发起并承办的"2010年旅游教育高峰论坛: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研讨会,于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赵多平  林志慧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入境旅游系统与进口贸易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构了入境旅游系统与进口贸易系统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熵值法,对1993—2010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两者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测评。结果表明:入境旅游与进口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南方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北方地区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极化趋势显著;东部地带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明显优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中部地带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小,西部地带内各区域耦合协调度极化趋势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涛  张晓平  陈浩  李润奎  
以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城市人均GDP数据,采用变异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2001—2016年中国城市经济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回归模型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及四大区域的城市经济的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变异系数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全国<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局面;城市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经济发展高值区(HH类型)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城市群,如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低值区(LL类型)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河南等省区,HL和LH类型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空间马尔科夫模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倾向于维持原有的状态,少部分城市会向相邻的经济类型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即跨越相邻经济类型、向更高或者更低的经济类型转变的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的邻域环境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一个城市若与经济发达的城市为邻,其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概率将增大;反之,发展会受到抑制。空间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结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劳动力数量,以及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显著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城市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模型中也得以验证。建议重视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强化核心城市和城市群的集聚和扩散机制,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菊凤  
文章对中国1998、1999两年旅游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全面审视,对旅游学科理论研究、旅游经济研究、旅游管理研究、旅游开发研究、旅游教育研究等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创新  马耀峰  王永明  
基于1993-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入境旅游的统计数据,引入全局K-Means谱聚类法,分别对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2008-2012年4个时间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热点区域和空间地域格局,进而划定各时间段中国入境旅游的典型区域。通过典型区划方案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入境旅游的地域集中性特征鲜明;入境旅游典型区域具有梯级性;"典型区域"的内涵存在地域差异性;入境旅游的空间梯级结构已然形成。本研究以省域业绩指标的全局K-Means谱聚类法探索中国入境旅游的时空地域格局及其动态演进规律,旨在为从时空二元视角探索中国入境旅游"东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会庆  张朝琼  郜红娟  
利用集中度和综合优势指数对2000~2010年中国橡胶、松脂、生漆、油桐籽和油茶籽这5种林副产品生产区域优势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云南和海南橡胶生产优势增加突出;湖北和广西松脂生产优势增加突出;湖北、重庆、贵州和福建生漆生产优势增加突出;四川、甘肃、重庆、陕西、河南、广西和福建油桐籽生产优势增加突出;陕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和江苏油茶籽生产优势增加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