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4)
2023(6374)
2022(5846)
2021(5664)
2020(4983)
2019(12171)
2018(11737)
2017(21835)
2016(12353)
2015(14352)
2014(14779)
2013(14837)
2012(14525)
2011(13287)
2010(13262)
2009(12573)
2008(12638)
2007(11197)
2006(9644)
2005(8675)
作者
(38603)
(32702)
(32407)
(31189)
(20651)
(15925)
(14841)
(13038)
(12360)
(11863)
(11223)
(11182)
(10494)
(10370)
(10337)
(10331)
(10175)
(9486)
(9473)
(9422)
(8315)
(8092)
(7949)
(7480)
(7470)
(7395)
(7319)
(7166)
(6735)
(6675)
学科
(54332)
经济(54289)
(29944)
管理(28969)
方法(25761)
数学(23195)
数学方法(23011)
(21001)
企业(21001)
(18559)
地方(14386)
中国(13864)
(13726)
(12615)
农业(12502)
(10362)
贸易(10360)
(10005)
业经(9957)
(9096)
环境(8177)
(8171)
(7453)
金融(7450)
土地(7411)
(7176)
银行(7139)
(6989)
财务(6976)
财务管理(6952)
机构
大学(180645)
学院(179838)
(73530)
经济(71886)
研究(67674)
管理(66399)
理学(56751)
理学院(55932)
管理学(54841)
管理学院(54493)
中国(51309)
科学(44712)
(41041)
(39475)
(36694)
研究所(33665)
农业(32537)
(32378)
业大(32362)
中心(32045)
(29343)
(25825)
师范(25592)
财经(25283)
北京(24695)
(23930)
(23842)
(22843)
(22420)
经济学(22301)
基金
项目(120890)
科学(93318)
基金(85913)
研究(85255)
(76341)
国家(75664)
科学基金(62700)
社会(51790)
(49908)
社会科(48732)
社会科学(48711)
基金项目(46448)
自然(41952)
(41351)
自然科(40822)
自然科学(40809)
自然科学基金(40073)
教育(38967)
资助(35242)
编号(35160)
成果(28450)
重点(28336)
(27104)
(26878)
课题(24736)
(24117)
计划(24074)
科研(23864)
创新(22729)
教育部(21979)
期刊
(81940)
经济(81940)
研究(51349)
中国(39120)
(36704)
学报(34022)
科学(30287)
(25431)
农业(24657)
大学(24392)
学学(22952)
管理(20032)
教育(17941)
(16212)
金融(16212)
技术(14817)
(13814)
业经(13612)
经济研究(12403)
资源(12186)
财经(12111)
问题(11287)
(10412)
(10249)
(9639)
技术经济(9179)
统计(9175)
图书(9058)
理论(8828)
业大(8665)
共检索到275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帆  李仁东  王海芳  
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为基础,利用2005和2007年获取的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调查,对湖北省2000~2007年的耕地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进行了制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湖北省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7a间净减少125387hm2;水域扩张是耕地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占到耕地流失面积的54.6%,其中又有88%是转变成坑塘;耕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江汉平原水域的扩张导致超过湖北全省的一半耕地流失发生在江汉平原,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主要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和平原地区,湖北中西部耕地减少则是生态退耕造成;2005年以来,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是2005年以来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湖北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仁东  隋晓丽  彭映辉  唐万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佑辉  张敬岳  
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引起湖北省1990~2012年耕地面积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人口变化驱动因素中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变化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中,反映湖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推进速度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农业技术进步驱动因素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较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仁东  李劲峰  
本项研究首次采用90年代最新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图像,对整个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植被覆盖特征进行1∶25×104比例尺的大面积遥感宏观调查与制图,并以全数字化方法进行了各地类现状面积的量算,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该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反映了地表覆盖的现状特征,充分体现了卫星遥感方法用于资源调查与动态研究的综合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结构分析表明、目前全省耕地、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亟须提高,水域资源,尤其是湖泊资源有待保护,应进一步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控制其规模,严禁滥占乱用土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晓华  魏二虎  李军  李劲峰  
根据 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 ,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 ,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 :湖北省水热条件好 ,土地适宜性广 ,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 ;但是本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 ,土地垦殖率高 ,低产田面积大 ,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 ,利用要求不相适宜 ,利用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利用1978-2008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地区经济增长、城市化率、地方财政收入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湖北省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经济增长、城镇化、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面积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经济因素与耕地面积在长期存在均衡关系,短期内则有26%的非均衡波动在下一期被修正;在长期,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2,0.03和-0.16;在短期,城镇化率和地方财政收入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3和-0.06。研究结论:湖北省作为产粮大省之一,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轶青  陶建斌  陈曦  陈濂  卫诗琪  
在耕地总量减少、质量下降与人口持续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耕地集约化利用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现有耕地集约化利用指标定义主要有种植频率和复种指数等.种植频率是对种植模式的硬划分(如单季或双季),会损失部分信息.复种指数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得到,忽略了行政区内作物分布状况的空间异质性.该文引入"种植强度"这一概念,实现对耕地集约化利用状况的精细表达.通过分析不同土地覆盖及不同复种状况的耕地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上的差异,构建特征空间,利用线性光谱分解的方法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估算耕地种植强度,基于湖北省县级尺度和样区像素尺度验证,相关系数达到0.9.该研究为复杂地形、复杂种植结构下的种植强度估算提供了新的方法,可用于区域尺度耕地集约利用状况的精细制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梁华东  刘涛  张淑贞  何迅  贺立源  徐能海  
耕地土壤肥力极容易发生变化,也具有极大的可改良性。抽样分析比较湖北省26个县(市、区)近年完成的全省耕地地力评价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结果表明,湖北省全省耕地总面积减少17.43%;"占优补劣"导致大量优质耕地减少,其中一等地面积减少28%;而六等地面积增加225%。对30年来耕地土壤肥力变化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上升,而速效钾含量降低,有机质含量持平,耕地土壤酸化形势严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耀林   辛格格   安睿   刘艳芳  
[目的]全方位明晰耕地安全格局是协调人地关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较少综合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讨论耕地安全变化趋势。[方法]基于湖北省2009、201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从“三位一体”视角出发,计算图斑面积、所处高程和连片度定义数量和质量变化,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评估生态变化,综合评价耕地安全格局变化趋势。[结果]数量方面,两年间耕地整体呈“中部增加,东西流失”的空间态势,其中西部耕地转移动态度也较高,主要与林地发生土地流转;质量方面,补充耕地的平均海拔及坡度均低于占用耕地,耕地整体向低海拔区域、小坡度地区转移,但存在占连片补零星现象;生态方面,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下降,各区县间差异也在扩大。[结论]研究结果明晰了湖北省耕地保护应关注的重点区域,并分区分类提供了管控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明星  贺立源  徐辉  吴礼树  杨文兵  巩细民  胡正梅  
以湖北省江陵县1982年和2004年2次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了耕地养分状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主要是增施化学氮肥导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土壤钾素含量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缺乏外,有效铜、铁、锰等含量多处于适宜水平。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明星  徐辉  贺立源  杨文兵  袁浩  郭智慧  
对钟祥市2005年和1981年2次土壤肥力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耕地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且表现出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含量升高;土壤钾含量处中等水平,含钾量高(有效K≥150.0 mg/kg)的耕地已明显下降,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酸化趋势较为明显,尤以旱地酸化突出;土壤有效Zn、Fe、Mn含量较丰富,但土壤有效B、Mo较为缺乏。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立辉  黄进良  孙俊英  
及时、客观、准确地预测粮食产量,对于国家粮食政策的制定、价格的宏观调控、对外粮食贸易、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种植结构调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利用遥感数据、统计数据、气象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在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S)的系统架构模式,使用面向矩阵的程序语言IDL开发的湖北省农情遥感速报系统。该系统以县级区域为统计单元对湖北省主要农作物进行长势监测、种植面积估算、单产预测与粮食产量估算等。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速度快、稳定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湖北省的农业决策与粮食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随着野外地面实测信息对遥感监测结果的标定和检验,以及技术方法和遥感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余海  
到2030年,作为中部农业大省的湖北省预计减少耕地70万公顷,而全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约42万公顷,其类型结构及其分布不够均衡,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湖北如此,其实全国耕地后备资源形势也类似。不宽裕的家底,促使我们思考应对之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改变管地用地方式,以求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双赢。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郁玲  顾湘  周勇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